宋登水 劉飛耀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013年以來,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撥開世俗追名逐利的迷霧,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公益教育的工作思路,注冊“彩絲帶”公益商標,在學生、老師、家長中大力培育公益精神,成績斐然。
一、背景
1.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還提出“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支持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工作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公益教育應運而生。公益教育讓受教育者懂得感恩,懂得舉止文明,懂得與人和諧相處,懂得誠信與友善,全方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公益精神缺失
當前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社會價值觀發(fā)生了劇烈變化,利益最大化與精神匱乏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北大退休教授錢理群先生說:“我們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惫婢竦娜笔?、公益行為的缺位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頑癥。
3.公益理念滯后
公益指個人或組織自愿通過做好事、行善舉而提供給社會公眾的公共產(chǎn)品。中國古代,有“日行一善”之說,與公益精神相呼應。一些公益活動者,普遍認為公益就是捐款,為貧困兒童籌集善款,為災區(qū)募捐,等等,每當一些天災出現(xiàn)的時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企業(yè)甚至豪擲千金,將公益活動當成廣告的宣傳。這些公益理念是非常滯后的,也是非常危險的。公益的目的一定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而不是廣告;公益的形式可以多樣,不必一定用金錢來衡量。
4.公益教育缺失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承擔者,研究青少年公益教育問題,引導他們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是時代的需求。由于升學的壓力,再加上幾乎所有的學校都缺少公益教育的師資,這些“先天不足”使得公益教育嚴重缺失。最多在每年三月份倡導一下學雷鋒活動,正如一句流行語所說: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來,四月走。公益活動變成一種階段性活動。
二、措施
1.創(chuàng)建公益組織
為了將公益教育落到實處,學校于2013年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公益組織—彩絲帶公益組織。彩絲帶公益組織分為教師彩絲帶公益小組、學生彩絲帶公益小組和彩絲帶媽媽(家長公益小組的稱呼),分別由學校工會、公民養(yǎng)成中心、家長委員會負責管理。
彩絲帶是多種絲帶的綜合:藍絲帶是海洋保護、感恩、鼓勵、關懷與愛的標志;白絲帶是反家庭暴力的標志;紅絲帶是認識、關愛HIV和艾滋病的國際行動符號;黑絲帶代表反對恐怖襲擊;黃絲帶是祈禱久違的親人或下落不明的人平安歸來的祝福標志;翡翠絲帶是期望全球消除乙型肝炎,降低肝癌的發(fā)生率以及死亡率的標志……彩絲帶包含了以上各種絲帶的內(nèi)涵,學校希望彩絲帶成員有大愛的情懷,關愛世界上所有需要關愛的人群,通過彩絲帶聯(lián)結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相互關愛,共同成長。
2.擬定三年規(guī)劃
到目前為止,學校擬定了兩個三年規(guī)劃,每個年度都有工作重點、工作目標、具體安排。
第一個三年規(guī)劃。2013年8月—2014年7月,組建彩絲帶公益組織,開展初步活動;動員家長參加學校開學典禮、全國兒童文化高峰論壇、學校童話主題運動會、教學開放日活動、新年晚會等工作;與北侖陽光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結為姊妹學校,組織學生到北侖向陽學校支教,組織學生為江西貧困學生捐贈圖書;組織教師開展公益活動。2014年8月—2015年7月,制定《公民養(yǎng)成手冊》《家長學習手冊》,規(guī)定每個學生和家長每學年的公益積分;組織家長參加學校各項大型活動的服務工作;組織學生到云南寧蒗縣寧利中學支教一周;組織教師冬日送溫暖活動。2015年8月—2016年7月,總結第一個三年公益教育取得的成績,評選出公益之星、公益家庭,予以表彰;健全各項制度;在老師、學生、家長中開展公益指數(shù)測評工作,開始對公益教育進行研究;繼續(xù)開展日常的公益活動。
第二個三年規(guī)劃。2016年8月—2017年7月,研究公益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組織“微愛筑夢”系列公益活動;組織日?;墓婊顒?,要求人人參與,比如組織學生、家長、老師參加每周六下午1:00—3:00中河路地鐵站志愿者活動等。2017年8月—2018年7月,進行第二次公益指數(shù)測評;繼續(xù)上一年度優(yōu)秀公益活動,保證公益活動的延續(xù)性、序列化;開始創(chuàng)建公益指導講堂。2018年8月—2019年7月,總結第二個三年公益教育取得的成績;匯編兩個三年規(guī)劃以來公益教育的成果;舉辦一次照片展;延續(xù)上一年度優(yōu)秀公益活動,加大公益教育對周邊中小學的輻射作用。
3.開展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的長期性與集中性相結合。為了將公益活動貫徹到底,學校每個學年確立一個貫穿始終的長期性公益活動,比如跟北侖陽光學校建立姊妹學校,每學期定期兩次到該校與學生聯(lián)歡;再比如與北侖中河路地鐵站簽訂長年服務的協(xié)議,每周六下午1:00—3:00,學生到中河路地鐵站做義工。除了長期性的活動外,學校還在每個學年集中舉行大型公益活動,比如2016年,學校彩絲帶公益組織與北侖胡朝霞愛心團隊一同舉辦“微愛筑夢”大型公益活動,包括“稚愛童真”綠植領養(yǎng)活動、“為愛行商”學生商社活動、“因愛而義”大型義賣活動等,共籌得善款10萬元,捐獻給貴州臺江縣反排小學。
公益活動與教育管理相結合。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難免會犯錯,比如損壞公共財物、擾亂宿舍紀律等,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采取做公益代替處罰的方式,不必讓孩子承受過多的批評、訓斥,轉而讓他們?yōu)榇蠹姨峁┓?,比如打掃公共場地、為來校參觀的客人解說、整理學校體育器材等,借此感悟破壞公共秩序的危害性,達到教育目的。
三、成效
六年來,學生在友善、誠信、文明、和諧等核心價值觀方面表現(xiàn)很好,舉止文明,關心社會,積極上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具有比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博愛意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好評?!盀I海的學生就是不一樣,禮貌文明,有素質,有愛心,孩子就要送到這樣的學校讀書?!薄盀I海不僅讓孩子學業(yè)成績進步很大,關鍵是讓孩子更陽光,更有責任感。”
1.形成了公益指數(shù)評價量表
經(jīng)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學校研制出公益指數(shù)評價量表,來判斷個人的“公益商”,從而進行相應的引導。公益指數(shù)評價量表主要從對公益行為的認識、參與公益活動的頻率、參加公益活動的收獲、不參加公益活動的原因、在公益活動中擔任的角色等方面進行評價。第一次測評,學生的平均公益指數(shù)不到60分(滿分100),家長的公益指數(shù)更低;第二次測評,學生和家長的公益指數(shù)明顯提升,平均分達到85分。師生、家長的公益意識明顯增強。
2.推進了公益教育課程化發(fā)展
青少年習慣的培養(yǎng)、意識的形成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公益教育要深入,公益精神要弘揚,必須將公益教育課程化。學校要求學生每個學年完成20分公益積分,通過長期性公益活動和集中性公益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參與更多公益活動,換取公益積分。學年結束,學校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公益積分給予激勵性評價,獎勵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在公益活動中有重大貢獻的學生、家庭。從課程目標到課程實施,再到課程評價,完整的課程體系使得學校的公益教育越來越有自己的特點。
公益活動可以是轟轟烈烈的偉大,讓世人矚目,但更多應該是默默地奉獻,從小事做起。幫助殘疾人過馬路,幫助小朋友完成微小的心愿,哪怕是撿起地上的一張紙片,都是在為社會服務。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我們將繼續(xù)從微小的事情做起,慢慢輻射更多,秉持樸實的公益觀,奉獻自己的力量。
【宋登水,浙江省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劉飛耀,浙江省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校長,正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