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莫疑春歸無覓處,靜待花開會有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的苛刻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不妨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份信任,給孩子一份鼓勵,為他的每一次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給犯了錯誤的孩子一些寬容吧,有了你的寬容,孩子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同時,還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耐心地等待他帶給你驚喜。
關鍵詞:愛心;智慧;耐心;驚喜
陶行知先生說:“你這糊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聲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中沒有“教鞭”和“冷眼”、“譏笑”。他的主張是:“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我們教師不應該再做這“糊涂先生”了,而應該做有愛心、有智慧的教師——能從植物小小的芽兒看到到它開花的樣子,能用自己的汗水無私地澆灌校園沃土中的每一種植物,能耐心地等待每一株鮮花爭奇斗艷、每一棵小草勃發(fā)生機。
“陳老師,小旭又用鉛筆畫我的桌子。”“陳老師,你們班的小旭又沒完成今天的作業(yè)?!薄瓣惱蠋煟銈儼嗟男⌒窈腿嗟暮⒆影l(fā)生爭吵,你去處理一下吧?!蔽視r常都要受理無數條來自學生、老師的投訴,而我這個“消防隊長”則整天提著“滅火器”幫他到處“滅火”。時而嚴厲訓斥,時而苦口婆心,連哄帶騙,該用的招都用了,可是他的“火”沒見滅下去。
小旭是一個生活在破碎家庭中的孩子,父母已經離婚了,生活上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學習上得不到很好的輔導,習慣上得不到很好的培養(yǎng)。而且在鬧離婚的過程中,孩子深受傷害,逐漸變得冷漠、內向、缺乏興趣。這個孩子經常與同學發(fā)生爭執(zhí),做作業(yè)時動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業(yè)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
我多次找到孩子爸爸對她說:“孩子是父母兩個人的,夫妻雙方都有權力關心、熱愛自己的孩子,你不讓孩子見他媽媽是不對的。”她的爸爸說:“老師,你不知道,他的媽媽就知道給他買吃的,什么都不管?!蔽矣职押⒆拥膵寢屨垇?,向她介紹了孩子的學習情況,并分析了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使她認識到,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偶而見一次面,要什么買什么,這是一種畸形的愛。夫妻關系解除了,但雙方仍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從那以后,每次孩子的媽媽來接他回去都詢問他的學習情況,并教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更令人高興的是孩子的父親還教育孩子要尊敬媽媽,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由于教師的協調,父母雙方的認識統(tǒng)一了,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師要積極做好離異家長的工作,幫助他們正確處理特殊的人際關系,調動家長的積極性,通力合作,這樣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通過家訪,電話聯系等方式,與家長多談心、溝通,建議家長對小李多鼓勵少批評,多關心少打罵,為小旭營造一個溫馨、和睦、充滿愛的家庭環(huán)境,這樣促進了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有利于減輕孩子與家長交往時的緊張感,消除家長和孩子的隔閡,增進家人間的親情與溫暖。家校聯系就像一根紐帶,家校聯系就像一顆催化劑,潛移默化中,將孩子、家長、老師的心相連,讓孩子、家長、老師的情感融合。
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注意發(fā)揮集體和伙伴的作用,通過同學的關心與愛護,幫助小旭在集體中找回自信。
首先為小旭營造一個平等友愛的學習環(huán)境。我安排一個外向、活潑、樂于助人的學習委員小熠做他的同桌。這樣當小旭學習有困難時,同桌能熱情地幫助他,讓他感受到同學間的友情,幫助他恢復對自己的信心。其次,我還在班上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活動一開始,暗示班內好同學和后進生交朋友,互相幫助。通過這一形式讓小旭感受到同學對他的友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很多后進生更多的是因為學科成績不好,上課聽不懂,無所事事,失去學習興趣,無心聽課,造成成績更加不好,這樣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作為老師首先是要在課堂上對所“導”的學生要“關心”,興趣是最大的老師,讓后進生愿意讓你導,就先要讓他喜歡聽你的課,喜歡你這一學科,與你之間沒有隔閡感。所以在課堂上我有意地給小旭提出簡單問題,讓他能回答,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師生感情,縮短心理距離,以情動人,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恢復學習自信,看到希望。從而打破惡性循環(huán),這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除了課堂關注外,課外要利用一切機會關注學生。最直接的就是利用下課,中午或者放晚學后休息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此外語文學科作業(yè)每天都有,也可以利用作業(yè)情況了解他的學習狀況。對學生的關注要持之以恒,對做得好的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和鼓勵。同時在后進生的進步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這時要對他進行嚴格要求和適當的批評。要有耐心,不要怕反復,作為老師要有一股韌勁,要有恒心。
在班級活動中,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為小旭提供表現機會。幫助他找回自信,贏得與同伴平等的機會,激發(fā)起努力向上的勇氣。因此,在集體活動時,我總是設計他能獨立完成的活動讓他參與,讓他獲得成功的喜悅,得到同學的夸獎。課堂上,把一些簡單容易的問題留給他,暗示他學習能力在不斷提高,引導他充滿自信,充滿希望去面對學習,面對交往,面對將來的人生之路。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旭的學習成績慢慢地提高了。遇到不懂的地方,他能悄悄走上講臺問老師,不再怕被人嘲笑。對學習不再畏懼,上課能舉起那雙小手,雖然聲音還是小了點,但還是看出了他的勇氣與信心在增加。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見到老師能主動打招呼,不再低著頭,一幅害怕的樣子。跟同伴間的交往也逐漸多起來。對班級的活動他能積極參加,真正成了集體的一員,融入了班級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