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超
摘 要:初中階段語文詩歌知識的學習不僅僅要教授給學生相關的語文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詩歌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國家的藝術魅力,掌握并且運用相關的漢字知識,提高學生理解詩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從詩歌的自身情況出發(fā),為學生介紹詩歌的創(chuàng)造背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對學生進行美育教學。
關鍵詞: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滲透美育
前言:
在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對學生進行詩歌內(nèi)容的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記憶學習。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美育滲透到詩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不僅僅學習相關的詩歌知識,還能夠促進我國古典文化的傳承,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相信通過教師細致化的教學不僅僅能夠掌握詩歌的人文性特點,還能夠進行工具性的運用,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效果。
一、品味詩歌意象,感受意境美
學生在學習詩歌的時候,感受詩歌的意境美能夠激發(fā)審美的積極體驗,讓學生的心靈得到發(fā)展和放松。詩歌的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審美的期待,教師可以借助詩歌的教學,對學生開展相關美育的教學,讓學生對于詩歌的理解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對詩歌意象的分析能夠讓學生對于詩歌情感有初步的體會,能夠自己在腦海中勾勒出詩歌中所描繪的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各種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詩歌的意象美,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還原詩歌學習的意境美,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意境美。例如:在學習《蒹葭》的時候,在學生完成對詩歌基礎意思的解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詞或者是一句話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出詩歌的情境。學生在進行描寫學習的時候能夠激活自己的參與意識,調(diào)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的訓練,這樣學生在對詩歌進行審美的時候自身的審美能力就會得到訓練和提高。
二、指導學生誦讀,體味語言美
誦讀是學生學習詩歌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生通過誦讀能夠加深對于詩歌的理解,在誦讀的過程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樣能夠幫助學生體會詩歌的寫作風格。在引導學生學習誦讀詩歌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指導學生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誦讀學習,感受詩歌中的力量。學生要想提高自己誦讀的質(zhì)量,需要做到眼口手協(xié)調(diào)配合,通過自己的誦讀賦予課本上的文字生命力,這樣學生就能夠將自己置身于詩歌中,進行審美體驗的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誦讀、個人誦讀或者是比賽誦讀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誦讀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詩歌中蘊含的語言美。例如:在學習詩歌《水調(diào)歌頭》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詩歌的內(nèi)容進行反復的誦讀,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能夠做到眼口耳心相互協(xié)調(diào)學習,理解詩歌中的思念之情。通過對課文中詩歌內(nèi)容的誦讀學習,幫助自己構建形象生動的畫面,提高學生對于詩歌的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的詩歌內(nèi)容。
三、鑒賞詩歌字句,品味內(nèi)容美
鑒賞詩歌是詩歌學習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詩歌中蘊含的一些經(jīng)典詞句是經(jīng)過作者反復推敲才得出來的,學生在學習詩歌時候,只有仔細的品味鑒賞,才能夠感受到詩歌中蘊含的美。詞句是詩歌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遣詞造句,標點符號,體會詩歌的精妙之處。詩歌最為常見的表達方式主要是記敘、抒情、描寫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分析詩歌表達的方式,通過字詞的分析,學生能夠品味詩歌的內(nèi)容美,更好的掌握詩歌的審美技巧。因此,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關鍵詞句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學習,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夠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詩歌《沁園春?雪》的時候,教師在讓學生對于詩歌內(nèi)容進行整體把握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來談談對于詩歌中自己喜歡詞句的見解。學生就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詩歌內(nèi)容的分析,有的學生喜歡“舞”,這個字能夠讓人感受到舞蹈的輕盈靈動,還能夠看到綿延秀麗的群山,學生在進行分析詩歌詞句的過程中審美能力就能夠得到提高。
四、學習藝術手法,體會藝術美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需要學生掌握詩歌的藝術手法,進而體會詩歌的美育。在對學生進行現(xiàn)代詩或者是古代詩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抓住詩歌的關鍵詞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詩歌的意思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對詩歌中的藝術手法進行分析學習,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diào)動起來。把詩歌的情感寄于某種意象之上,同時賦予他物體的情感,這就是詩歌的美育教學,學生通過對詩歌中具體事物的分析,能夠體會到作者復雜的心情,揣摩作者在寫作中的意圖,讓學生更好的分析詩歌所表達的含義,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古代詩歌的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鴻雁”,一般能夠表達作者對于回家的渴望和思念,“燕子”通常表現(xiàn)今非昔比的無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結合典型事物進行詩歌內(nèi)容的學習和分析,分析其表達的藝術手法,通過學生的學習能夠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讓自己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詩歌內(nèi)容。
結語:
詩歌對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進行美育的滲透,不僅僅能夠讓學生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品味詩歌的意境,進行誦讀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夠在不斷地誦讀學習過程中感受作者的心情,體味詩歌的語言美,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詩歌知識。
參考文獻:
[1]朱麗花.初中語文詩歌美育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7,(2):34.
[2]凌雪清.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美育滲透[J].語文課內(nèi)外,2018,(5):272.
[3]榮連山.淺談初中語文詩歌教學與美育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7,(10):54-55.
[4]王雯.淺析初中語文新詩歌的美育教學[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