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文乾
課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主陣地,盡管每位教師都很努力,但課堂教學質量參差不齊。這一現(xiàn)象歸根結底還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完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手段,從多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從自身入手認真?zhèn)湔n,參透教材,對所教內容有透徹深入的理解,也要合理均勻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優(yōu)化教學手段;其次,要從學生入手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小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一、認真?zhèn)湔n,備透教材
課前深入鉆研教材,準備充分,是教師形成教學最佳心態(tài)的重要條件,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教師獲得課堂教學自信心的基礎。深入鉆研教材可以對教材重新加工,以教材為基礎,結合所帶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的好壞。只有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涵,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才能形成完整而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才能引導課堂教學過程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合理、科學分配課堂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寶貴的45分鐘課堂教學時間,是小學教師們必須思考的重要命題。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被分散,很難自始至終全神貫注于教師的課堂演示與講解。小學生專注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時間可能僅有2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的授課必須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對于授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必須了如指掌。教案的設計安排應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現(xiàn)階段的認知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調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新內容,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體驗由邏輯推理形成知識的過程。過長、枯燥的說教容易使學生厭煩,分散學生注意力、失去學生課堂傾聽的興趣。一味滿堂灌,抑或過于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自學精神,都有失偏頗,也無形中浪費了十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
三、優(yōu)化教學手段
要注重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手段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主要措施。要改變傳統(tǒng)的使用粉筆和黑板進行板書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手段呈現(xiàn)方式單一、枯燥,很難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作為小學教師,要開動腦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多制作課件、小卡片、多做游戲。多種手段結合使用,發(fā)揮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讓他們全方位吸收、理解課堂知識,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用使用ppt、flash動畫演示、音視頻資料等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發(fā)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把枯燥的內容變?yōu)樯鷦佑腥さ膭討B(tài)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導學生一步步跟隨教師的思路,完成對授課內容的理解消化,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四、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要培養(yǎng)小學生課堂上認真聽講、善于發(fā)問,勤于動腦、學會傾聽交流的好習慣。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進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須依賴嚴格的課堂紀律。教師從為本班小學生授課起,就要宣布嚴格的課堂紀律。所有學習用具比如鉛筆、圓珠筆、直尺、量角器、橡皮擦必須提前準備好,本子必須翻到即將要書寫的那一頁,不能出現(xiàn)上課后隨意翻書本、找東西、遞送東西的現(xiàn)象。杜絕制造課堂噪音、破壞課堂氛圍、影響他人學習。
其次,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培養(yǎng)預先學習的好習慣。語文課要要求學生提前查生字、詞語、成語、課文時代背景知識、作者介紹,并試圖歸納文章中心思想和大意。英語課要要求學生提前聽課文錄音、跟讀單詞、練習拼讀及課文朗讀、并要求學生與家長配合,練習課本中的英語會話。而數(shù)學課要求學生提前看課本中的運算例子、標記運算中新出現(xiàn)的運算符號,對于自己難理解的內容做記錄。充分而且有效的提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提高自學能力的同時,增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獲得一定的學習成就感,最終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五、課堂要注意訓練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而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就必須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在此,我們特別強調“做”,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融會貫通;只有通過實踐,學生才能直觀感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比如在講解小學數(shù)學中《圓》這一章節(jié)時,對于圓周率的引入,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一些易拉罐和繩子,用繩子將易拉罐綁起來,然后測量繩子的長度獲得易拉罐周長,然后測量直徑。用自己測得的數(shù)據計算圓周率,來驗證課本中講到的圓周率3.14。教師在進行小學“數(shù)字”教學時可以利用教學工具幫助學生充分理解知識。比如,在數(shù)學課中涉及1~9這些個位數(shù)字時,用擺放具體事物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抽象數(shù)字概念的理解。比如用火柴棍或者小彈球逐次進行1個到9個的擺放,也可以提問小學生: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像數(shù)字“1”?,(例如筷子、圓珠筆)哪些物體的形狀像數(shù)字“9”?(例如勺子、圓形鏟)哪些物體像數(shù)字“7”?(例如直尺、拐杖)等。在語文課上講到趙州橋時,用3D動畫來演示趙州橋的建造形狀和排水原理。在英語課上用單個紙板插圖形象說明每個單詞代表的含義等。在語文課中涉及報紙知識時,可以讓小學生自己辦小報,編排版面,寫自己感興趣的作文,以小組為單位辦一份小報,然后在課堂上集中展示,讓大家相互學習。通過多種多樣的動手實踐活動,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感知、理解新知識;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
【作者單位:秦安縣隴城鎮(zhèn)中心小學? 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