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婚禮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儀式之一,是社會文化的傳承與體現(xiàn)。相對于中式婚禮里的黃道吉日,英式婚禮也有著古老的良辰和禁忌?!拔逶禄?,悔一生”這句順口溜的形成,有著社會、歷史以及生產(chǎn)生活的諸多因素。深入了解其成因有助于理解文化差異,實現(xiàn)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素養(yǎng)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英式婚俗;良辰與禁忌;五月;傳統(tǒng)
【作者簡介】王玲玲(1980.11-),土家族,重慶人,重慶醫(y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兩個真心相愛的人,通過婚禮這個最重要的儀式,彼此見證,締結婚姻關系,這應該是社會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這種婚姻關系,也是一種特有的文化制約關系,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社會文化的傳承與體現(xiàn)。隨著全球化日益加劇,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會選擇辦一場中西合璧的婚禮。相對于中式婚禮首先要確定的黃道吉日,英式婚俗里其實也有對良辰與禁忌的選擇。
看過Downton Abbey(唐頓莊園)的觀眾很容易留意到在第二季第7集中,大家圍坐一起討論婚禮日期的對白如下:
“Will it be April or May?”(四月還是五月呢?)
“I should steer clear of May. Marry in May, rue the day.”(絕對不能選五月。五月婚,悔一生。)
維奧萊特·克勞利,格蘭特罕太伯爵夫人(Violet Crawley, Dowager Countess of Grantham)的回答代表著家族的權威,也代表著英式婚俗的傳統(tǒng)。不難發(fā)現(xiàn),與中式婚禮傳承的黃道吉日選擇相似,傳統(tǒng)的英式婚俗里也有良辰吉日的選擇。
一、結婚吉日順口溜
英國有一個古老的順口溜幫助人們選擇良辰吉日:
Monday for health, Tuesday for wealth, Wednesday best of all. Thursday for losses, Friday for crosses, Saturday for no luck at all.
周一預示財富,周二預示健康,周三吉祥如意。周四多有失去,周五歷經(jīng)磨難,周六命運無常。周五磨難的說法是受宗教影響的結果。《圣經(jīng)》中最后的晚餐在周四舉行,接著耶穌在周五受難。所以西方人認為在一周的后三天結婚,開始新的婚姻生活是不吉利的。
除此之外,古老的英式傳統(tǒng)對結婚佳月也有講究:
Married when the year is new, Hell be loving, kind and true. When February birds do mate, You wed nor dread your fate.
If you wed when March winds blow, Joy and sorrow both youll know. Marry in April when you can, Joy for maiden and the man. Marry in the month of May, And youll surely rue the day.
Marry when the June roses grow, Over land and sea youll go.
Those who in July do wed, Must labour for their daily bread.
Whoever wed in August be, Many a change is sure to see.
Marry in Septembers shine, Your living will be rich and fine.
If in October you do marry, Love will come, but riches tarry.
If you wed in bleak November, Only joys will come, remember,
When Decembers snows fall fast, Marry and true love will last.
二月鳥兒配對時,前途無憂把婚結;三月春風拂面時,歡樂痛苦皆嘗遍;四月喜把良緣結,夫妻快活度今生;五月婚事起,注定將懊悔;六月玫瑰開,跨國越重洋;七月結連理,勞累為生計;八月穿嫁衣,變數(shù)必降臨;九月入教堂,富足把福享;十月慶喜事,真愛對清貧;冬月凄凄涼,快樂來拜訪;臘月雪花飄,真愛永綿長。
除了七月為生計勞累,五月簡直就是一年中最不適合結婚的月份,是一年里結婚的禁忌之月。而唐頓莊園里的老夫人,其反對在五月結婚的對白也來源于此。唐頓莊園由英國ITV電視臺出品,故事背景發(fā)生在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在位時期。老夫人遵循傳統(tǒng)談到的擇日禁忌,不僅代表了她的身份,也代表了拿下了63屆艾美獎最佳編劇的Julian Fellowes對英式婚俗文化的深切領悟。事實上,不僅僅是英國,隨著英國殖民地的海外擴張,英式婚俗里的吉日及禁忌選擇也傳遞到了它的海外殖民地。譬如,在新西蘭的諺語里至今也流傳著“五月婚事起,注定將懊悔” 的表達。
二、“五月婚,悔一生”的形成成因
一年十二個月,為什么古老的英式婚俗拋棄的是五月呢?五月被認為結婚不吉利其實有諸多原因。
首先是社會文化的因素。在傳統(tǒng)的英國文化里,凱爾特文化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五月對于凱爾特人來說,有一個非常隆重的節(jié)日——五朔節(jié),用來慶祝漫長冬季結束,太陽終于又普照大地。在這個節(jié)日期間人們一般聚集在室外進行集體慶?;顒?,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所以并不適合開始私密二人世界的婚姻生活。隨著五朔節(jié)在歐洲北半球的蔓延,它逐漸成為大半個歐洲春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莎士比亞在《仲夏日之夢》里也有提到五朔節(jié)里的maypole(五月柱),足以見得這個節(jié)日的深入人心。
其次是歷史文化的因素。古羅馬對整個歐洲文化的影響都非常大。古羅馬偉大的詩人奧維德, 《變形記》的作者,記載了一個名為“Lemuria”的節(jié)日。利穆里亞在五月的三天不同時間舉行。在五月的第九,十一和十三號,古羅馬的戶主們便會向他們已故的祖先獻祭,以確保他們憤怒的祖父母不會纏擾他們。這個節(jié)日的誕生使得羅馬文明下的五月一部分成了悼念死者祭奠死神的日子,跟喜慶的婚禮明顯格格不入。湊巧的是,Bona Dea,羅馬宗教里守護羅馬婦女貞節(jié)的女神,她的慶祝活動也是在五月的第一天舉行。死亡和貞潔的意義,都讓五月的羅馬遠離了婚禮。隨著羅馬帝國的興旺,羅馬文化的影響也深入人心。
再者就是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因素。畜牧和農(nóng)耕生活在當時的英國乃至整個歐洲仍然是重頭戲。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后的五月是個畜牧發(fā)情交配的旺季。公驢發(fā)情的時候叫聲不斷,震耳欲聾,非常難聽。這種大環(huán)境很難讓剛剛開始婚姻生活的新婚夫婦覺得舒適。即便是在1840年美國《南方文學》里也提到“他們(年輕女孩)坦率地說著這個話題,不適合在驢子多情的時候結婚。”換句話就是,婚禮吉日為什么不等到五月后,家畜們都完成了交配?
三、傳統(tǒng)與反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世界
“5月婚,悔一生”,這句古老的歌謠到底在現(xiàn)在的英國社會具有多大的影響力?這其實取決于新婚夫婦自己的內心。秉承傳統(tǒng),還是打破傳統(tǒng),是個人意志的體現(xiàn)也是社會背景的縮影。
以英國皇室為例,大多數(shù)皇室成員的婚禮都主動避開了五月。相傳這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家訓。但也有破例。首先是瑪格麗特公主。這位公主小伊麗莎白女王4歲,英媒稱其為喬治六世最愛的女兒。自小漂亮任性,突然在1960年的5月6日結婚。16年后,瑪格麗特公主離婚,成為20世紀英國王室第一個離婚的人,卻也加重了“五月婚,悔一生”的預言。以至于其后的2011年4月29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的威廉王子凱特王妃婚禮特別顯眼。給人一種一定要搶在五月前,避開五月的感覺。身為長子的威廉和在英國成長的凱特王妃,帶著明顯的英式文化傳承。而最近的一場皇室大婚,結婚的是威廉的弟弟哈里。2018年5月19日,哈里王子迎娶梅根王妃,成為打破傳統(tǒng)選擇在五月進行皇室婚禮的第二人。想來生長在當今美國女性運動洪波下的梅根,自由獨立之下,有著對婚姻愛情的全部自信吧。不過無論是英國人還是美國人,他們可能都不太樂意把自己的婚禮放在逢13的星期五。這不叫迷信,而叫信仰。
參考文獻:
[1]Kate Greenaway. Kate Greenaways Mother Goose[M]. New York, NY: Random House,1988.
[2]方素珍.鵝媽媽童謠[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
[3]Thos. W. White. Usage, Customs and Superstitions of the Inhabitants of the Black Mountain[C]. Ohio State University. Southern literary messenger,1840:728.
[4]歐陽若修,韋向學.外國婚俗[M].廣西:漓江出版社,1986.
[5]Hong Gang Jin. Lian Xue. Yusheng Yang and Lan Zhao Zhou. The Routledgae Advanced Language Training Course for K-16 Non -native Chinese Teachers[M]. New York, NY: Routledge,2016.
[6]Kate Gribble. The Lovers Book[M].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2009.
[7]Henk Versnel. Inconsistencies in Greek and Roman Religion, Volume 2: Transition and Reversal in Myth and Ritual[M]. Leiden: Brill,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