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丹
摘 要:高中學生閱讀現(xiàn)狀令人擔憂,閱讀興趣的缺失和文學素的低下直接導致學生古典詩詞鑒賞能力低下,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提升古詩詞鑒賞能力,語文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實踐的勇氣和決心,改變急功近利,模式化的教學,堅決貫徹落實《課程改革意見》,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指引下,以《紅樓夢》課外閱讀教學為契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鑒賞能力,提升古詩詞鑒賞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閱讀詩詞教學《紅樓夢》
我僅以高中詩詞教學為例,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依托談談如何在高中詩詞教學中整合核心素養(yǎng)中“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兩個維度,從而提升學生詩詞鑒賞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一、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文言基礎差,文學積淀少。古典詩詞是中國古代文人智慧的結晶,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其中所涉及到的文言表達方式,詩詞格律規(guī)范,古代文學典故以及詩人生平經(jīng)歷等方方面面的知識。然而,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卻越來越急功近利,不愿“文火慢燉”,通過廣泛的閱讀來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反而寄希望于“大火爆炒”,在最短時間甚至不花時間就能提高分數(shù)達成目標。在學習上的急功近利直接導致了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趣味性。不能激發(fā)閱讀興趣,尤其是古典詩文閱讀的興趣,是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模式固化。說到急功近利,其實不僅僅是學生,在高考的重壓之下,我們作為一線語文教師,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也已經(jīng)走向了急功近利,唯分數(shù)論的深淵。為了提升分數(shù),我們的課堂失去了語文的魅力,優(yōu)美的語言消失了,動人的故事消失了,悠久的文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固化的技巧傳授,模式化的刷題講評。詩詞鑒賞變成了考點講解,單純的圍繞表達技巧或詩詞含義進行枯燥的宣講。這樣的詩詞教學不僅不能應對日益靈活全面的高考考題要求,反而扼殺了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興趣,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材內(nèi)容較少,教學時間有限?!奥仿湫捱h兮”,詩詞教學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具備文言基礎,還需要學生有一定文學積淀。而培養(yǎng)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大量的素材和充分的時間作為保證。高中人教版語文教材必修+選修總共10本,其中詩詞教學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必修3》、《必修4》和《古代詩歌散文選修》這3本書中,然而由于課時的安排和教學內(nèi)容的龐雜,很多語文老師高中3年是無法完成所有教材內(nèi)容的講授,其中必有取舍。詩詞鑒賞內(nèi)容看似在教材中所占比重不少,但其實真正落實到詳細講授的并不多,再加上很多著名詩人的詩詞也只是選錄了1、2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師要么選擇花大量時間進行延伸拓展,要么選擇節(jié)省時間隔靴搔癢,無論作何選擇都會顧此失彼,難以兩全。
二、高中語文詩詞教學創(chuàng)新嘗試
2018年9月,在我教學生涯的第12個年頭,在我對自己詩詞教學產(chǎn)生質疑以后,我決定在古詩詞教學上做出新的嘗試。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提升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
我在新一屆的兩個班級大膽開設語文課外閱讀課堂,每周保證2節(jié)閱讀課,閱讀的書目指定為曹雪芹的《紅樓夢》。為什么選擇《紅樓夢》?閱讀《紅樓夢》與古詩詞教學有什么關系?也許大家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惑,其實這恰恰是我對詩詞教學做出的嘗試。
(一)為什么選擇《紅樓夢》作為課外閱讀的書目。閱讀的好處眾所周知,但高中生的閱讀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碎片化”“快餐化”“娛樂化”的閱讀成為人們的閱讀選擇和習慣。靜下心來讀一本紙質書籍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學生提供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場所進行閱讀對習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
《紅樓夢》作為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殿堂的重量級作品其成就、影響、地位、價值不言而喻,文化內(nèi)涵及其豐富,包括文學、飲食、中醫(yī)、民俗、園林、建筑、服飾、禮儀等,可謂一本中國百科全書。學生閱讀的不僅是《紅樓夢》同時也積累了大量中國文化常識。再者《紅樓夢》閱讀緊扣初高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無論是初中教材中的《香菱學詩》《葫蘆僧判葫蘆案》還是高中教材中的《林黛玉進賈府》都選自《紅樓夢》,閱讀《紅樓夢》可以讓學生更為全面的了解教材所學內(nèi)容。然而,最重要的則是《紅樓夢》中充滿大量古典詩詞歌賦,這些詩詞歌賦盡管沒有我們教材選錄的詩詞有影響力和代表性,但它們在特定故事情景中產(chǎn)生,更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鑒賞。
(二)《紅樓夢》詩詞鑒賞教學實踐。以《紅樓夢》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為例,第五回中“金陵十二釵判詞”就是最好的詩詞鑒賞素材。在這一回的閱讀中,我首先給學生安排了詩詞摘抄任務,然后要求學生寫出每一首判詞對應的人物,當然這其中免不了需要進行資料查閱,學生自主查閱相關資料信息也成為了這次課外閱讀的附加收獲。對于這項安排,學生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大家在課堂上積極交流,無論是在詩詞鑒賞方面還是在人物命運探究方面都提出了許多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例如,在詩詞鑒賞方面,有同學參考了蔡義江先生的《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一書,對判詞中用典、諧音、引用、雙關等手法加以分析,對古詩詞的學習意義重大。
杜甫曾經(jīng)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遍喿x和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當我們在語文詩歌教學上難見成效,甚至產(chǎn)生自我懷疑時,不妨停下急功近利的步伐,想想語文教育的初心,還語文課堂以純粹的面貌。
參考文獻:
[1]翟建勇.高中古詩詞文本品讀微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19):61-62.
[2]桂丹瑜.拔云覓幽徑,入夢探紅樓—中學生《紅樓夢》閱讀指導[J].創(chuàng)新時代,2017(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