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太
摘 要:數學應用題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還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最好途徑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遵循小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思維規(guī)律,讓學生把抽象的數字、圖形、符號通過演示、觀察、拆析來理解應用題,從而讓學生掌握解應用題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培養(yǎng)
數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它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信息提取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備一定的應用題解題能力不但能夠提升學生把知識進行綜合應用的能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細致地審題,明確題意是準確解答應用題的先決條件。在教學中可先讓學生根據解題要求找出題中直接條件和間接條件,構建起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確定數量關系。應用題的難易不僅取決于數據的多少,往往是由應用題的情節(jié)部分和數量關系交織在一起的復雜程度所定。同時題目中的敘述是書面語言,對小學生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解題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和前提就是審題。審題就要讀題,讀題必須認真、仔細,通過邊讀邊想掌握題中講的是什么事情,經過怎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應用題的條件。結果怎樣,則是所講的問題。要想弄清楚題中給定的條件是什么,要求問題是什么?不僅要邊讀邊想,在必要情況下還要借助簡單的實物圖或線段圖來輔助理解,這樣能把題目里難以理解的內容或抽象的概念簡單化,具體化,把抽象的東西擺在眼前,便于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題意。例如,小學三年級課本中有這樣一道題:雞有24只,鴨的只數是雞的2倍,歡雞和鴨一共有多少只?題中哪些數據與問題有直接聯系,哪些沒有直接聯系,如果在邊讀邊想基礎上再加簡單的線段圖幫助分析,學生就更容易知道條件是什么,要求的問題是什么了,否則對于抽象概念能力較差的部分學生就難以理解了。實踐證明,學生不會解答某一應用題,往往就是對該題的題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一旦了解題意,其數量關系也將明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理解題意就等于解答應用題中完成一半的任務。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題目結構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分析題目結構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和核心。解決應用題關鍵在于發(fā)現解法,就是在“問題—條件”之間找出某種聯系和關系,通過分析題意,明確題目的已知條件,挖掘題目的隱含條件,通過分析隱含條件實現由已知到未知的過渡,最終解決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盡可能用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使應用題的教學外顯化,讓學生盡可能地觀察到我們的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建立抽象的數學模型。如下面這道題:綠草菌菌好牧場,一牛恰好吃1月(30天),兩牛剛好吃一旬,請問三牛吃幾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長,假定生長速度相同)。這時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分析分析題目結構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頭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長的兩部分牧草;兩牛剛好吃一旬,也是指兩頭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長的牧草。但是,題中并沒有告訴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噸,不便計算。因此,我們設一頭牛一天吃的草量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兩牛10天就吃了20份。
三、拓展解題思路,提高數學綜合運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積極引導其探究情感、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是提高小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小學生們“讓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主體地位轉變的重要途徑。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高低是影響其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拓展小學生的解題思路是提升其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側重于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例如:教師在講解通過三個已知條件做兩步應用題的結構時,可以采用開放式的提問方式來講解這一題型。題目:為了慶祝圣誕節(jié),商店用三種顏色的氣球裝點購物大廳,有黃色、紅色、花色的,其中黃色的氣球有17個,紅氣球比黃氣球少9個,花氣球是紅氣球的3倍。教師可以提出諸如“花氣球多少個?紅氣球多少個?三種氣球一共多少個?”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數學思維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改變題目中的任意條件,而后設計合理的問題,最后請其他同學作答。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拓展學生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促進學生們發(fā)散性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和提升。與此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們學習主體地位的轉變。
四、充分發(fā)揮線段圖的直觀作用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的特點,而數學卻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與小學生直觀的思維方式有所沖突,這就給小學的數學教學提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直觀教學,善于將抽象化為直觀,幫助學生由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線段圖就是小學數學應用題直觀教學的一種好方法。用線段圖來表示應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可以直觀地展現它們的數量關系。小學生剛學畫線段圖的時候,常常不知道從何下手、如何去畫,這就凸顯了教師指導與示范的重要性。剛開始,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示范一步一步來畫,這種“照葫蘆畫瓢”的做法看似機械,但對學生來說也是有收獲的;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就可以讓他們邊畫邊講解或互相講解,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則要進行耐心地指導和適當地點撥。
小學應用題教學是整個數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這個階段對應用題的結構、基本數量關系和解題思維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將直接影響以后應用題的學習,因此必須從數學基礎抓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為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