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 要:隨著教育國際化的開展,中國的留學生數量越來越多。本文從管理類課程留學生教育出發(fā),分析了師資、教學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留學生;管理類課程;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使得高校的教育國際化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弊鳛橛逍職W鐵路的“一帶一路”西南樞紐,重慶在吸引留學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近年來,重慶郵電大學經管類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2016年,共有來自20個國家的133名學生就讀經管類專業(yè)。
從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來校留學生規(guī)模穩(wěn)步擴大,生源國也不斷增加,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根據國家長期政策和經濟發(fā)展趨勢,可以預測在今后數年內,就讀經管類專業(yè)的留學生人數將進一步增加。隨著留學生規(guī)模的增長,在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方面我們都需要進行改革,建設國際化的管理類課程,以適應未來擴大的留學生規(guī)模。
一、留學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因留學生來源、教育管理水平和語言文化障礙等原因,我校留學生的培養(yǎng)存在多方面的問題:
(一)在教學師資方面。優(yōu)秀師資不足。就讀管理類課程的留學生在學歷教育方面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課教師不僅要具備相當的外語水平,還需要掌握豐富的專業(yè)知識。但目前能夠用外語熟練交流和講授管理類課程的教師較為不足,影響了管理類課程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
(二)在教學手段方面。國際化程度欠缺。目前留學生的課堂教學主要以中文為主。留學生雖然有一定的中文能力,但聽課和討論還是比較吃力,尤其是對專業(yè)術語比較陌生,在案例討論中難以結合中國的經濟背景進行深入的分析。
(三)在教學管理方面。人文關懷缺乏。目前選修本科管理類課程的留學生隸屬于國際學院,被分插在中國學生的教學班中上課。而課程中的其它學生往往來自于經濟管理學院的同一班級或同一專業(yè),這使得一些課后的集體討論和作業(yè)難以開展,只能在留學生的小范圍中進行。留學生缺乏和本專業(yè)的中國學生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
二、多種途徑解決問題
面對日益增長的留學生規(guī)模,這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過加強師資培訓、大小課堂結合、特色案例教學和分組互助等方法來解決,針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提高管理類課程的國際化程度。
(一)在提高師資水平方面。加強教師培訓。一種方式是派遣擔任管理類課程的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和提高教學技能。譬如參加重慶市教委組織的雙語教師境外培訓。另一種更為便捷的方式是提供平臺,通過加強任課教師與本校外教的溝通,提高任課教師的外語水平。既充分發(fā)揮了外教的作用又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
(二)在教學手段方面。大小課堂結合和特色案例教學都能在不影響正常授課的情況下使留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大小課堂結合是針對留學生選擇的管理類課程開設講習班(seminar),以小課的方式對他們的問題進行輔導,組織他們討論。單獨為管理專業(yè)的留學生開設講習班配合對應的中國學生和留學生混合的大課程,能夠很好的解決留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特色案例教學是指在案例分析中增加相關地區(qū)知名企業(yè)的案例或請留學生介紹其本國案例。既能激發(fā)留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興趣又可以擴大中國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在管理類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教師根據留學生的國籍,有意識地搜集區(qū)域性經濟信息和案例,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國家等,使學生在畢業(yè)回國后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本國實踐中。
(三)教學管理方面,增加人文關懷。在教學班上指派中國學生對留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分組討論時,將留學生打散編排到中國學生的學習小組中,為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互助學習創(chuàng)造氛圍。
以上三個方面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將有助于推動管理類國際化課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梅琳,袁紅.高等教育國際化和民族化的融合發(fā)展[J].新西部,2018.
[2]譚贊.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評估體系改革[J].長江叢刊2018.
[3]“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評估體系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