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張瀟
在濟南某藝術培訓學校里,趙偉博一邊咳嗽著一邊認真地練習著吉他,兩天后他就要跟隨父母開始一場6000公里的西藏游,而等他回來的卻是返程后的吉他等級考試。
同樣在練琴的亞亞,正處于小升初的關鍵時期,這個暑假她也要比往年忙碌得多。
愉快、輕松的暑期隨著孩子的成長成了“加班加點”的代名詞,每天穿梭在各大輔導機構(gòu)的孩子們成了當今社會上“最忙碌”的群體之一。
提到即將開啟的西部之旅,10歲的趙偉博微微皺起眉頭,他說:“旅行完回來第二天就得考試了,可我還沒有練習好,接著就得開始參加英語和籃球的培訓了?!北緛砑倨谀芎透改敢煌鋈ビ瓮媸且患浅P腋5氖虑椋眯薪Y(jié)束后的吉他考試還有即將參加的暑期輔導讓他的旅程顯得并不輕松。而12歲的亞亞,原本能過一個輕松無作業(yè)的暑假,卻被八門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shù)?,不僅要提前學習中學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文化課,還要趁假期培養(yǎng)對游泳、舞蹈、美術、音樂的興趣。
培訓學校門口有三五個家長在等待孩子下課,他們的聊天內(nèi)容離不開“給孩子報了什么班”這樣的話題。當問及原因時,一位家長說:“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放暑假,不趁假期補課,以后就趕不上了。不多學點技能在身上,以后怎么拿出一張有分量的簡歷?!?/p>
對于辛苦學習一學期的孩子來說,假期本是放松、娛樂的自由時間,但整天“泡在輔導班”,從事著比“996”工作制還要高強度的“工作”,幼小的身心是如何承受住這樣的高壓的,我們不得而知。也有孩子說,有些時候父母給報的輔導班太多,以至于他們并不期待放暑假,因為放假意味著自己換個地方繼續(xù)上課。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假期為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成了教育界的大勢所趨,孩子穿梭于各個輔導機構(gòu)之間,也成了城市里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
暑期補習對于父母而言,是出于“為了孩子好”的初衷,既能夠保證孩子假期不懈怠,將來在學業(yè)上取得好的成績,又能夠在不影響自己工作的同時找到一種照看孩子的方式。這樣兩全的方法,沒有家長會拒絕,或許各大輔導機構(gòu)就是抓住了家長這樣的心理,開設了各種打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隔壁學霸都報名”的旗號進行招生的課程。
各式各樣的輔導班占據(jù)著孩子課外的生活,經(jīng)過平時一天的課堂學習后,還要像“趕場子”一樣穿梭在一個又一個補習班之間。據(jù)《2018年中小學生減負調(diào)查報告》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僅有38%的學生沒有報輔導班,其余62%的學生都報了輔導班,可見報名輔導班已是普遍現(xiàn)象。課內(nèi)課外學習負擔的加重,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睡眠情況,調(diào)查中顯示,僅有23.99%的學生可以睡到自然醒,而由鬧鐘或他人叫醒的學生比例高達76.01%,更嚴重的是,還有29.26%的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就被鬧鐘或他人叫醒??吹竭@樣一組數(shù)據(jù),許多家長在表示心疼孩子的同時,更多的是對當前競爭壓力的無奈。
等候在培訓機構(gòu)門口的一位父親說到:“假期給孩子報名了數(shù)學、乒乓球、高爾夫球、吉他4門課程,為了趕上班里的學習進度,必須得報名數(shù)學輔導課,況且孩子的同班同學都趁假期補習,我們也不能落下。課余時間打打球、練練吉他既能培養(yǎng)興趣,又能學個一技之長,雖然苦點累點,但也是為了他好?!?/p>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逃脫不了“別人家孩子的”魔咒,當孩子委屈巴巴地跟父母商量能不能不參加這么多輔導班時,家長的苦口婆心和攀比心更勝一籌,孩子只得乖乖地背著書包穿梭在不同的培訓機構(gòu)里。孩子的忙碌還有一部分原因來自學校,當課堂上有八成以上的學生在補習班里提前學過教學內(nèi)容,教師也不得不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進度時,那些沒有上過補習班的孩子,只能被動地報名補習班學習自己沒跟上進度的課程。慢慢地,教師、家長、孩子都習慣了這樣的課下“加班”模式。
課外提前學習,讓整個教學進度變得超前,這就是今天教育成功學的普遍核心。有的孩子在一出生,就被父母貼上“距離高考還有6574天”的標簽,隨著年齡的增長,開發(fā)智力的早教課、培養(yǎng)興趣的培訓班、提前學習的輔導班,成了伴隨孩子成長的“加油站”。但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童年是漫漫人生路的開端,沒有哪一個馬拉松冠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一生是不斷成長發(fā)展的,孩子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在合適的時間選擇適合的課程,將有益于孩子一生的發(fā)展。孩子的成長之路還有很長,何不為他們留出自己的時間,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呢?
(編輯/李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