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北京市公安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立足首善標準,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嚴厲打擊整治食品領域違法犯罪活動,先后開展了打擊整治網絡餐飲亂象、打擊整治假冒桶裝水、打擊制售假酒、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打擊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等專項行動。今年以來,共破獲食品類違法犯罪案件160余起,搗毀食品“黑作坊”170余處,刑事拘留300余人,有力震懾了食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切實守護了首都食品安全。
北京市公安機關與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進一步深化協(xié)作機制,將依法打擊食品犯罪制度化、常態(tài)化,聯(lián)合開展了打擊整治食品領域違法犯罪治亂除害五大戰(zhàn)役,分領域、分階段對假劣酒水、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虛假宣傳等食品領域突出的違法犯罪進行依法嚴厲打擊。
售假窩點藏身停車場近千箱假冒調味品被查扣
2019年2月,北京豐臺公安分局新發(fā)地派出所民警工作中發(fā)現(xiàn),轄區(qū)一停車場內的庫房頻繁有車輛裝卸調味品,懷疑為售假窩點。
據此情況,豐臺公安分局環(huán)食藥旅中隊會同屬地派出所迅速開展偵查,最終確認該庫房為銷售假冒調味品窩點。2月28日,豐臺警方聯(lián)合市場監(jiān)管部門一舉搗毀該處售假窩點,將涉案犯罪嫌疑人張某見抓獲?,F(xiàn)場起獲醬油、味精、雞精等10余種假冒調味品,涉及20余個品牌,近千箱。
據犯罪嫌疑人張某見供述,其于2018年初開始經營調味品,但覺得辛苦不掙錢,后認為銷售假貨“利潤大、掙錢快”,抱著僥幸心理加入了“售假”行列,以正品三分之一的價格大量購入假冒調味品,存放在庫房內伺機銷售,牟取暴利。該人因涉嫌《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無照經營桶裝水被處罰 不知悔改重操舊業(yè)
據了解,針對制售假冒品牌桶裝水的違法犯罪行為,2019年以來,北京市公安局環(huán)食藥旅總隊先后組織西城、朝陽、海淀、大興等分局開展了專項打擊整治行動,先后打掉制售假冒桶裝水“黑作坊”11處,刑事拘留24人。
4月21日,大興公安分局環(huán)食藥旅中隊聯(lián)合區(qū)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在大興區(qū)魏善莊某廠房內搗毀一假冒桶裝水“黑作坊”,現(xiàn)場起獲罐裝設備1套,假冒品牌桶裝水100余桶,假冒商標標識近萬張。
經查,犯罪嫌疑人陳某偉于2018年8月因不具備營業(yè)執(zhí)照、從事桶裝水經營,被行政部門處罰,但之后,該人仍不收手,重新購買簡易過濾設備進行組裝,將自來水過濾后直接灌桶、貼簽,以1元左右的價格對外批發(fā)銷售。該人因涉嫌《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假冒注冊商標罪,被大興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保健食品效果“好” 西藥成分起“療效”
2019年4月8日,北京密云公安分局接銷售含有西藥成分保健食品線索,經縝密偵查,發(fā)現(xiàn)密云區(qū)果園新里一小區(qū)保健品門店內非法銷售添加有西藥成分的保健食品。5月9日,密云公安分局環(huán)安大隊聯(lián)合市場監(jiān)管部門一舉搗毀該窩點,現(xiàn)場起獲含有“鹽酸二甲雙胍”成分的某膠囊和含有“他達拉非”成分的某咀嚼片等假劣保健食品,涉案金額20余萬元。
經查,2015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張某英以其注冊成立天行康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為掩護,通過非正規(guī)渠道大量進購未經國家備案的保健品,在明知銷售的保健食品中添加有藥物成分的情況下,以近5倍的價格利潤對外進行銷售。該人因涉嫌《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密云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食品安全不容忽視 共同發(fā)力筑牢安全防線
據北京市公安局環(huán)食藥旅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廣泛發(fā)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食品安全治理,國務院食安辦、公安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23部門從今年6月中旬開始,開展了以“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9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在此期間,警方對外公布一批食品領域犯罪典型案例,既是對違法犯罪人員的一種震懾,也表明警方零容忍的態(tài)度,引導廣大群眾積極舉報相關違法犯罪線索,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共治氛圍。
2019年以來,公安機關與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進一步深化協(xié)作機制,將依法打擊食品犯罪制度化、常態(tài)化,聯(lián)合開展了“打擊整治食品領域違法犯罪治亂除害五大戰(zhàn)役”,分領域、分階段對假劣酒水、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虛假宣傳等食品領域突出的違法犯罪進行依法嚴厲打擊。
警方提示,食品安全不容忽視,廣大消費者在購買食品、保健食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場所,注意查看是否具有營業(yè)執(zhí)照、相關食品經營資質,仔細查驗商品標簽、外包裝,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票據。對于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商品請謹慎購買,避免貪圖便宜上當受騙。
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受理網絡購物類案件中73%涉食品
在涉訴網售食品安全典型問題新聞通報會上,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副院長姜穎表示,在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受理的網絡購物合同案件、網絡購物產品責任糾紛案件中,有73%為涉網售食品類案件,凸顯的問題涵蓋食品標簽不合格、濫用食品添加劑、違反食品進口禁令、商家不具備生產資質等。
網購讓消費者很容易買到進口食品,但據互聯(lián)網法院通報的情況來看,其中陷阱不少。在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某銷售法國鵝肝醬的網店經營者劉某沒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也無法提供涉案產品許可進口的證明文件以及檢驗檢疫證明。劉某在庭審中表示自己是香港代購,但該款法國鵝肝醬產品標簽標注了大陸經銷商,并且該經銷商的信息為虛假內容。
違法添加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的案件也屢見不鮮。法官介紹:“其中,以非食藥同源的中藥材和未獲批準的原料最為多見。我國確實有食藥同源的傳統(tǒng),而消費者一般沒有能力對哪些中藥材可用于食品、哪些僅屬于藥品完全清楚地了解。但這些違法添加的藥材、原料是存在安全隱患的?!蓖瑫r,由于生產經營者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guī)定了解不夠,在法院審理的案件中,添加劑使用范圍不當、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濫用食品添加劑現(xiàn)象較為多見。此外,預包裝食品標簽不符合法律要求、虛假宣傳都是網購食品產生糾紛中常見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