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芳
原詩
離騷(節(jié)選)
屈 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
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
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
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
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
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也)!
注釋
1. 皇:皇考?!翱肌?,結(jié)合成語“如喪考妣”,知“考”意,即父親?!盎士肌奔刺?。
2. 能:通“耐”,可用組詞“能耐”,然后取另一字“耐”意解。
3. 與:等待。
鑒賞
屈原,一座華夏文人的地標(biāo)
策馬時(shí)光,回溯歲月,在悠悠華夏文化的源頭,屈原是一座地標(biāo),一股清流。
作為皇室正統(tǒng),屈原生而志高,心懷天下,生命有著高度的自覺。
從出生的年份、月份、季節(jié),無不體現(xiàn)祥瑞之兆,父輩們更以美名加持能量。
先天已不凡,后天更不俗!
屈原自身不斷加強(qiáng)修養(yǎng),肩披江離芷草,腰佩秋蘭素結(jié);朝采木蘭,夕攬宿莽。
思草木之零落,憂美人之遲暮,真是一萬年太久,只爭(zhēng)朝夕!
為了改法度,棄穢政,他甘愿身先士卒,引導(dǎo)開路!
政治理想破滅,坎坷挫折風(fēng)霜雪,可他仍然堅(jiān)持特立獨(dú)行。
彷徨苦悶中期冀共鳴,上下求索里唯有去國,神游徘徊中痛苦臨別。
《離騷》是一部屈原的個(gè)人悲劇史,也是一部歷史的政治悲劇史。屈原沒能走出“忠而被謗,信而見疑”的命運(yùn),歷史也沒有走出奸佞小人陷害賢哲英雄的怪圈。
可以說,屈原一出場(chǎng),就為中華文人立了一個(gè)精神地標(biāo):家國天下的文化情懷,香草美人的政治理想,立足現(xiàn)實(shí)的浪漫審美心理。
同時(shí),他自己的命運(yùn),也成為歷代志士仁人的命運(yùn)基因:一身才華,滿腔熱望,唯在紙上縱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仿佛是一種宿命。
后來的杜甫、陸游、辛棄疾、蘇軾等等,都是到他的痛苦中去痛苦,到他的香草中去抒情!
悲劇藝術(shù),是一種震撼,一種洗滌!屈原把自己的悲劇向世人敞開,用自身徹心的疼痛,清醒世間麻木的神經(jīng)。
他就是一股清流,純凈的精神血脈,滌蕩著渾濁的人間。
他就是一座華夏文人的地標(biāo),世人只有模仿,從未超越!
譯詩
殤
——讀屈原《離騷》
從離騷出發(fā)? ?你的痛
一直以詩歌的姿勢(shì)
矗立源頭? 汩汩不息
汨羅江畔? 散落一地平仄
誰人拾起?
歲月厚壁? 回響著聲聲嘆息
誰人聽???
你佩戴千年的香花美草
還散發(fā)著寂寞的味道
屈子呵? 你可知道
那菖蒲、艾草? 已長(zhǎng)出
異國花苗? 再敬一杯
雄黃烈酒? 能不能
仍獨(dú)自清醒
你懷抱的巨石? 經(jīng)歲月的洗濯
可否擦亮國人的眼睛?
進(jìn)步? 終要以生命來雕刻
先生? 請(qǐng)讓我用泣血的詩
點(diǎn)一盞長(zhǎng)明燈? 只為照亮你
曠世屹立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