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勇 潘光超 李 明 張明偉 劉愛群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廣東湛江 524057)
“亮點”、“平點”、AVO等碳氫識別技術(shù)在鶯歌海盆地淺層常溫常壓領(lǐng)域及中深層高溫高壓領(lǐng)域天然氣的勘探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1-4]。但鉆探和實踐表明,在中深層高溫、高壓領(lǐng)域,“亮點”及AVO異常多解性較強[5-9],雖然可以反映含氣性,但無法預測儲層含氣飽和度。氣層、氣水同層及含氣水層在地震資料上呈現(xiàn)出相似的“亮點”反射特征及AVO異常,低含氣飽和度的含氣水層也可以產(chǎn)生假“亮點”及AVO異常。研究證明,含氣飽和度為5%時,即可產(chǎn)生與高含氣飽和度(40%~100%)相似的強振幅及AVO異常,從而形成明顯的“亮點”[9-11]。相反,“平點”在識別儲層含氣性方面,尤其在識別含氣飽和度大于40%的商業(yè)氣藏的方面,多解性明顯低于“亮點”、AVO兩種技術(shù)。一旦確定“平點”的存在,就可以確定儲層的含氣范圍,從而能以最少的探井、最低的勘探費用快速完成氣藏的評價。
目前國內(nè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某些具體“平點”目標的識別上[12-16],仍沒有系統(tǒng)的針對“平點”的識別、分析和評價方法。
另外,受地層壓力及速度各向異性的影響,鶯歌海盆地中深層高溫、高壓領(lǐng)域“平點”表現(xiàn)出與淺層“平點”不同的特征。近年來鉆探成果表明,“平點”的疊后識別方法已不能滿足油氣勘探的需要。為此,本文開展“平點”的疊前AVO分析,并結(jié)合疊后識別標志,建立了從疊后到疊前較系統(tǒng)的“平點”識別方法,為儲量評價和井位鉆探提供依據(jù)。
孔隙流體對巖石彈性參數(shù)的影響是利用“平點”地震反射直接探測氣層的基礎。所謂“平點”是指由氣水接觸面所產(chǎn)生的地震反射,特別是當巖層傾斜并且厚度較大時,由于氣水接觸面的波阻抗差異較大,通常會在傾斜反射同相軸間出現(xiàn)能量較強的局部水平反射同相軸。
鶯歌海盆地“平點”疊后地震響應有以下特點,據(jù)此識別“平點”。
(1)在淺層常溫常壓領(lǐng)域,氣層之下直接為水層,水平反射對應氣層與水層分界面(“平點”)。與淺層明顯不同,中深層高溫、高壓領(lǐng)域氣層與水層之間存在較長的氣水同層、含氣水層過渡帶。不同氣藏的氣水過渡帶長度差異較大,大體上范圍為15~60m。氣層與含氣水層、氣水同層之間沒有明顯的波阻抗界面,“平點”反射(波阻抗界面)主要出現(xiàn)在純水層與氣水同層、含氣水層之間[10]。
(2)當儲層較薄時,受地震分辨率限制,氣水界面并不能形成水平反射。由氣層逐漸過渡到水層,在氣水界面附近僅僅表現(xiàn)為地震反射振幅變?nèi)?圖1a)。當儲層較厚時,氣水界面會形成明顯的水平反射,氣水界面之上氣層地震反射較強,氣水界面之下水層地震反射較弱(圖1b)。
(3)如果厚層砂體地震響應與子波旁瓣效應疊加在一起[10,17],有可能形成水平反射。尤其是類似水道砂等較厚砂體,子波旁瓣效應產(chǎn)生弱波峰反射,平行于水道砂體頂面。圖1c為“平點”和旁瓣效應疊合,地震響應相互干涉加強,導致旁瓣高部位能量較強,這也是識別這類“平點”的重要標志。但當水道砂儲層頂面較平坦時,弱波峰反射很可能被誤認為“平點”響應(圖1d)。
(4)受橫向速度及泥巖夾層的影響,中深層高溫、高壓領(lǐng)域氣水界面地震響應可能與淺層常溫、常壓領(lǐng)域“平點”不一樣,而是具有傾斜及局部起伏的特征(圖1e)。另外,受局部自圈低洼的影響,成藏過程中局部排水不暢,同一砂體高、低部位存在多個“平點”(圖1f)。
圖1 不同情況下“平點”地震反射特征
研究區(qū)晚漸新世—早、中中新世為生物礁的主發(fā)育期,由于生物礁的造礁平臺相對平緩,因此生物礁底面通常呈水平狀地震反射,導致利用“平點”的疊后識別方法判斷氣層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為進一步提高“平點”識別的準確性,降低勘探風險,本文進一步開展針對“平點”的疊前AVO識別方法的研究。
AVO技術(shù)的理論基礎是描述平面波在水平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特征的Zoeppritz方程及其簡化形式。
根據(jù)文獻[18-20],對于氣水界面處的反射系數(shù),Aki-Richards簡化式[21]可進一步簡化為
(1)
其中
對式(1)兩邊同時求導,得
(2)
進一步令式(2)大于零,推導得
(3)
為驗證該理論的正確性,選取淺水區(qū)、深水區(qū)淺層常溫、常壓領(lǐng)域及中深層高溫、高壓領(lǐng)域十余口鉆井開展AVO正演,發(fā)現(xiàn)“平點”均表現(xiàn)為振幅隨入射角增大而逐漸增加的現(xiàn)象(圖2),與公式推導的認識完全一致。
在Rutherford等[19]含氣砂巖的AVO分類基礎上,Castagna等[20]提出了四類含氣砂巖分類方案。本文“平點”的AVO特征(圖3)為: 在法線入射時為正反射系數(shù),隨入射角的增大,反射系數(shù)呈逐漸增大的變化規(guī)律。
對于厚層砂巖,氣水界面上、下的氣層、水層厚度大于地震分辨率時,理論和實際鉆探結(jié)果均證實“平點”具有振幅隨入射角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但當儲層厚度較小時,受地震分辨率限制,砂體頂面、底面的AVO效應會對“平點”反射產(chǎn)生干涉,從而導致“平點”并不一定表現(xiàn)為振幅隨入射角增大而逐漸增大的AVO特征。另外,厚層砂巖儲層的地震響應受子波旁瓣效應影響,在砂體頂面偏下位置產(chǎn)生子波旁瓣反射,該旁瓣的AVO類型主要受氣層頂面AVO類型控制(圖4)。從圖4可以看出,Ⅲ類AVO氣層頂面對應的旁瓣通常會表現(xiàn)為與“平點”相同的AVO特征,Ⅳ類AVO氣層頂面對應的旁瓣通常會表現(xiàn)為Ⅰ類AVO特征。此外,當氣層厚度接近調(diào)諧厚度時,受氣層頂面AVO類型影響,氣層底面也會具有振幅隨入射角增大而增大的AVO特征。由圖5已鉆井正演分析可見,氣層底面通常會表現(xiàn)為與“平點”相同的AVO特征,水層底面則通常表現(xiàn)為Ⅰ類AVO響應,但以上結(jié)論不具有普遍性。
由上述可知,任何一種“平點”的識別標志均存在一定的多解性,為此,在“平點”疊前AVO特征認識基礎上,提出了針對“平點”的疊后—疊前聯(lián)合識別方法(圖6)。首先,通過頻譜、合成地震記錄等相關(guān)地球物理手段分析疊后地震數(shù)據(jù)相位、分辨率及保幅性,在此基礎上,借助地震正演等從速度、能量、泥巖夾層等影響因素分析、評估疑似“平點”形態(tài)的可靠性;其次,對比“平點”之上、下砂體頂面、底面反射能量;然后,分析旁瓣、氣層厚度、水層厚度、砂體底面相互干涉對“平點”形態(tài)、能量的影響。對于疊前AVO特征分析,首先,評估近、中、遠道集之間的能量關(guān)系,確保不能由于近、中、遠道集之間的能量失衡而導致“平點”疊前AVO特征的丟失[22-24];其次,分析“平點”的AVO特點、“平點”之上、下砂體頂面及底面的AVO類型;然后,評估旁瓣、氣層厚度、水層厚度、砂體底面相互干涉對“平點”AVO類型影響;最終,綜合疊后和疊前的分析結(jié)果,評估“平點”的可靠性。
圖2 “平點”AVO正演分析
圖3 AVO分類(據(jù)Castagna[20])
圖4 已鉆井厚層砂體氣層頂面和旁瓣AVO屬性斜率—截距交會分析
圖5 氣層底面和水層底面AVO屬性斜率—截距交會分析
圖6 “平點”識別技術(shù)流程
X氣田是南海西部首個高溫高壓大氣田,位于鶯歌海盆地東方區(qū)。氣層為中深層黃流組,儲層為淺海背景下重力流成因的海底扇沉積。海底扇具有多期次、由南向北逐漸遷移的特征,各期次海底扇朵葉砂體縱向上互相疊置,橫向上連片分布。此外,沉積后期的水道改造海底扇砂體,進一步將海底扇朵葉復雜化。這為該區(qū)形成眾多的巖性氣藏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但也導致氣藏分布復雜。
由于高溫、高壓領(lǐng)域氣層、氣水同層及含氣水層呈現(xiàn)相似的“亮點”反射特征及AVO異常,因此,儲層含氣性預測缺乏有效檢測方法。鉆井揭示該區(qū)氣層與含氣水層、氣水同層之間沒有明顯的波阻抗界面,但純水層和氣水同層、含氣水層之間存在明顯的波阻抗界面,并且某些區(qū)域水道砂儲層較厚,遠大于地震分辨能力,因此具備利用“平點”識別儲層含氣性的條件。
應用本文方法,認為圖7中水平狀地震反射可能為X氣田純水層和氣水同層、含氣水層之間的界面。首先,從疊后地震剖面(圖7a)資料上可見該界面在各個方向上基本為近水平狀弱波峰反射,該反射之上砂體頂面反射強度要明顯高于之下砂體頂面,該反射之上砂體底面反射強度也明顯高于之下砂體底面(圖7b、圖7c)。其次,從疊前道集看,該弱波峰反射表現(xiàn)為“平點”的疊前AVO特征(圖8a、圖8b),近道為弱波峰反射,隨角度增大,振幅呈逐漸增強的趨勢(對應圖7中A、B點)。由于該砂體厚度明顯高于地震分辨能力,因此可排除砂體頂面AVO類型的影響,也可排除子波旁瓣引起的疊前AVO特征。此外,弱波峰反射之上砂體頂面主要為Ⅲ類AVO異常(圖8c,對應圖7中C點),砂體底面與平點AVO特征相同(圖8d,對應圖7中D點); 而弱波峰反射之上砂體底面表現(xiàn)為與“平點”相似的AVO特征(圖8e,對應圖7中E點),弱波峰反射之下砂體底面為Ⅰ類AVO(圖8f,對應圖7中F點)。綜合分析認為該弱波峰反射各項指標均具有“平點”響應特征。經(jīng)鉆探證實該“平點”反射推測的正確性,后續(xù)僅用7口評價井便完成了整個氣田的整體評價,每口井均鉆遇氣層,探井、評價井成功率達到100%,極大地提高了勘探評價的成功率,降低了勘探評價成本,也證實了該方法的可行性。
圖7 過鶯歌海盆地X氣田“平點”地震剖面及屬性分析
圖8 鶯歌海盆地A氣田“平點”AVA關(guān)系分析
(1)理論及實鉆井正演分析證實“平點”具有“法線入射時為正反射系數(shù),隨入射角的增加,反射系數(shù)呈逐漸增大的疊前AVO特征”,但具有該AVO特征的不一定是“平點”。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從疊后到疊前的“平點”識別方法。
(2)由于“平點”的AVO變化相對平緩,在疊前道集上,實際目標的“平點”AVO關(guān)系受資料影響較大。資料處理過程中,需要對疊前地震資料進行高保真、保幅處理,尤其不能破壞道集之間的AVO關(guān)系。疊前道集校正問題是限制利用疊前AVO特征能否正確識別“平點”的關(guān)鍵,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jù)“平點”在疊后的形態(tài),結(jié)合正演及疊前AVO分析綜合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