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大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云南 大理 671000)
腦梗死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病程重及預后差等特點,多見于老年人群[1]。隨著近年來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患病率增加,腦梗死患病人數(shù)也呈逐年增長趨勢,一旦發(fā)病,致殘、致死率極高,已成為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2]。有學者研究提出,糖代謝水平與腦梗死密切相關,血糖波動情況可直接影響腦梗死患者治療、預后質量[3-4]。為證實該言論,本文對收治的82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開展研究,目的即探討血糖水平、血糖變異率與腦梗死患者預后的相關性,以供后續(xù)研究參考。
納入研究對象共82 例,均于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1 月就診于本院,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梗死。82 例患者中,男49 例,年齡60~82 歲,平均(71.50±4.20)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20 h,平均(5.10±2.05)h;女33 例,年齡60~81 歲,平均(70.45±4.15)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19 h,平均(5.02±2.09)h。所有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年發(fā)行的《腦梗死治療學》[5]一書中關于腦梗死的診斷。納入標準:(1)符合腦梗死診斷;(2)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3)無凝血、免疫功能障礙;(4)無其他傳染性、血液性疾??;(5)無精神障礙和智力障礙。
患者入院后開展常規(guī)檢查,記錄年齡、家庭住址、性別、基礎疾病等一般資料,先行APACHE Ⅱ評分。住院治療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末梢血糖,監(jiān)測期間未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記錄所有患者住院期間GluAve 和GluCV 變化情況,治療后再次進行APACHE Ⅱ評分,記錄患者28 d 病死率,分析GluAve 和GluCV 波動與患者APACHE Ⅱ評分和病死率的相關性。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 處理數(shù)據(jù),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GluAve、GluCV 與腦梗死患者APACHE Ⅱ評分和病死率的關系,結果顯示隨著腦梗死患者GluAve、GluCV 升高,患者APACHE Ⅱ評分明顯升高,患者28 d 病死率也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GluAve、GluCV 與腦梗死患者APACHE Ⅱ評分和病死率的關系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血糖水平過高能導致ICU 患者死亡率增加,血糖濃度降低患者死亡率明顯下降。觀察2 型糖尿病治療過程也可發(fā)現(xiàn),患者血糖波動后各項心電圖指標相應降低,心功能明顯下降,提示血糖波動可能對心臟植物神經系統(tǒng)產生較大影響[6]。而腦梗死患者因主干動脈閉塞,側支循環(huán)無法快速建立,常會出現(xiàn)大面積的腦組織壞死或軟化,若因血糖波動加重機體氧化應激反應和組織損傷,患者死亡風險將顯著增加[7-9]。本次研究對收治的82 例腦梗死患者開展研究,治療期間未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控制干預,并密切檢測患者血糖波動情況,目的即探討血糖波動對患者預后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平均血糖水平、血糖變異率越高者,APACHE Ⅱ評分明顯升高,患者28 d 死亡率更高,提示血糖波動幅度越大,患者預后質量越差,死亡風險越高。韓笑等[10]對收治的30 例2 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開展研究,評估患者治療前后NIHSS 評分與血糖波動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血糖波動幅度越大者NIHSS評分明顯升高,認為血糖波動會加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損傷。姚慶陽等[11]研究指出,2 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治療期間若血糖波動較大,患者溶栓治療效果及預后質量相應降低。雖然研究方法有一定差異,但以上學者與本次研究均證實了血糖波動對腦梗死患者預后質量的影響。本次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選取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有一定偏差,期待后續(xù)有更多更全面的研究以證實此觀點[12]。
綜上所述,血糖波動與腦梗死患者預后質量密切相關,積極控制血糖,減少血糖波動對降低腦梗死患者病死率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