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敬亭(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qū)畜牧獸醫(yī)局)
種蛋能否正常發(fā)育,不僅取決于孵化條件的好壞,蛋內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情況對其也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探討種蛋各組成成分在孵化期間吸收轉移規(guī)律已受到許多人的關注。蛋殼的質量是衡量蛋雞生產成績好壞的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它與種蛋的入孵率、孵化率、雞苗質量以及商品鮮蛋的質量、經濟效益密切相關。鈣是生物體內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影響胚胎發(fā)育的一個重要因素,禽類胚胎發(fā)育所需鈣來源于卵內容物和卵殼,但這兩部分對胚胎發(fā)育的供給在時間和量上存在不同,其中卵殼是禽類胚胎發(fā)育的主要鈣源。在生命活動代謝中,尤其是骨骼的生長發(fā)育,鈣、磷兩種元素存在密切的關系。
蛋殼是一種完美的生物材料,其質量對于蛋的孵化、貯存和運輸均有重要影響。鈣磷是雞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營養(yǎng)元素,也是孵化期間影響胚胎發(fā)育的重要因素。對孵化過程中胚胎發(fā)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胚胎發(fā)育的形態(tài)學變化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在蛋殼超微結構的研究,有通過蛋殼超微結構的異同區(qū)分不同種類,也有從育種學的角度研究蛋殼的超微結構,但對孵化過程中蛋殼理化性質變化的研究則很少。本項目主要通過研究種蛋在孵化期間的鈣磷變化,為進一步研究胚胎的發(fā)育機理提供理論依據(jù)。
表1 淮南麻雞蛋殼顏色的測定結果與試驗分組(按b值大?。?/p>
1.材料。
(1)種蛋來源。選擇淮南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提供的40周齡淮南麻雞所產的種蛋。種蛋入孵后分別于0天(入孵前)、6天、12天、18天、21天(出雛)取發(fā)育正常的種蛋,解剖分離蛋殼(包括外殼膜)用于鈣、磷測定。
(2)試驗用具、藥品與設備。試驗用具與藥品主要包括:100毫升培養(yǎng)皿、膠頭吸管、鑷子、甲醛、坩堝、容量瓶、電爐、甲醛、甲基紅、氨水溶液(1∶1)、醋酸溶液(1∶4)、4.2%草酸銨溶液、硫酸溶液(1∶3)、高錳酸鉀等;設備主要包括電子天平、CR-10型色差儀(JAPAN)、依愛牌模糊控制EIF/CDM4200型全自動孵化機、出雛器等。
2.試驗分組。選擇3 0 0枚淮南麻雞合格種蛋,用色差儀在同一基準值測量每枚種蛋鈍端的b值(黃度),按b值大小分成淺色組(6.4~20.8)、中色組(2 0.9~2 5.8)和深色組(25.9~34.3)三組,每組為100枚。
3.孵化管理。
(1)孵化條件。1~18天孵化溫度為37.8℃,相對濕度為55%,19~21天孵化溫度37.3℃,相對濕度70%;每2小時自動翻蛋1次,翻蛋角度為90°。第一次(入孵前)消毒和第二次(落盤時)消毒均采用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法。第6天照蛋除去無精蛋和死胚蛋;第11天和第18天照蛋除去死胚蛋;第19天落盤;第21天出雛,并進行稱重。
(2)孵化期間種蛋的剖檢。在入孵的第0、6、12、18、21天分別從蛋色組中取10枚發(fā)育正常種蛋進行測定蛋殼的鈣磷含量。
◎圖1 不同胚齡蛋殼重量的變化
◎圖2 不同胚齡蛋殼鈣含量變化
4.測定方法。中國農業(yè)大學主編《家畜飼養(yǎng)學實驗指導》中所述方法,其中鈣采用“高錳酸鉀法”,磷采用比色法。
(1)蛋殼中鈣含量的測定。試樣制備:在灰化后的坩堝灰分中加10毫升鹽酸(1∶3),用滴管滴幾滴濃HNO3,在電爐上煮沸后過濾至1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餾水沖洗坩堝與漏斗濾紙,冷卻后定容。
鈣沉淀:用20毫升的移液管準確移取20毫升試樣于250毫升燒杯中,加蒸餾水100毫升,加2滴甲基紅指示劑,用滴管滴加氨水溶液(1∶1)使溶液變成黃色,再用滴管滴加使溶液呈紅色,將燒杯放在電爐上加熱煮沸,緩慢加入10毫升4.2%草酸銨溶液。沖洗煮沸后取下,靜置12小時,將燒杯中草酸鈣無損地轉移到濾紙上,用熱蒸餾水沖洗燒杯和玻璃棒3~5次,然后用熱蒸餾水沖洗濾紙9~10次,將濾紙連同沉淀物重新放入原燒杯中。
滴定:在燒杯中加入10毫升硫酸溶液(1∶3),蒸餾水50毫升,在電爐上加熱至75~85℃,立即用0.052摩爾/升高錳酸鉀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紅色,30秒不褪色,記錄消耗高錳酸鉀的體積數(shù)。
空白測定:除不加試樣分解液外,其他操作同上。
(2)蛋殼中磷含量的測定。定容:用2毫升吸管準確吸取試樣分解液2毫升,放入25毫升比色管中,分別用吸管加2毫升鉬酸銨溶液,1毫升20%亞硫酸鈉溶液,1毫升0.5%對氫醌溶液,用蒸餾水定容至刻度,搖勻,靜置(30分鐘)。
空白測定:除不加試樣分解液外,其他操作同上。
磷比色測定:在752N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中,波長設定650納米,以空白液調零,測定并記錄試樣的吸光度。
5.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0.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顯著性檢驗。根據(jù)測定的蛋殼的重量、蛋殼鈣含量和磷含量換算成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蛋殼的含鈣和含磷量。
1.不同胚齡蛋殼重量的變化。從結果可知,在淺色組,0胚齡與6胚齡、12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在中色組,0胚齡與6胚齡、12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在深色組,0胚齡與6胚齡、12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從不同蛋色組來看,在0、6、12、、18、21胚齡時,深色組與淺色組和中色組差異顯著(P<0.05),淺色組和中色組差異不顯著(P<0.05)。
由圖1可看出,在孵化期間,隨著胚齡的增加,不同蛋色組的平均蛋殼重量都是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不同胚齡、不同蛋色組之間,蛋殼重量明顯不同,從大到小依次是:深色組、淺色組、中色組。
2.不同胚齡蛋殼鈣含量的變化。從結果可知,在淺色組,0胚齡與6胚齡、12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在中色組,0胚齡與6胚齡、12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在深色組,0胚齡與6胚齡、12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從不同蛋色組來看,在0、6、12、18、21胚齡時,深色組與淺色組和中色組差異顯著(P<0.05),淺色組和中色組差異不顯著(P<0.05)。
由圖2可看出,在整個孵化過程中,不同蛋色組在不同胚齡階段蛋殼的鈣含量總體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在0~12胚齡,蛋殼的鈣含量下降速度較慢;在12~21胚齡,蛋殼的鈣含量下降速度相對較快。從不同蛋色組蛋殼鈣含量情況來看,深色組蛋殼鈣含量顯著高于中色組和淺色組(P<0.05),中色組和淺色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3.不同胚齡蛋殼磷含量的變化。從結果可知,在淺色組,0胚齡與6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2胚齡、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其中,12胚齡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在中色組,0胚齡與6胚齡、12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在深色組,0胚齡與6胚齡差異不顯著(P>0.05),與12胚齡、18胚齡、21胚齡差異顯著(P<0.05)。從不同蛋色組來看,在0、6、12、18、21胚齡時,深色組與淺色組和中色組差異顯著(P<0.05),其中,淺色組和中色組差異顯著(P<0.05)。
由圖3可看出,在整個孵化期間,不同蛋色組蛋殼磷含量隨著胚齡的增加呈現(xiàn)逐漸降低的趨勢。在0~6胚齡和12~18胚齡,蛋殼磷含量下降緩慢;在6~12胚齡蛋殼磷含量下降速度最快。從不同蛋色組蛋殼磷含量情況來看,淺色組蛋殼磷含量顯著高于中色組和深色組(P<0.05),以中色組蛋殼磷含量最低。
◎圖3 不同胚齡蛋殼磷含量的變化
1.孵化過程中蛋殼鈣含量的變化。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整個孵化過程中,不同蛋色組在不同胚齡階段蛋殼的鈣含量總體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在0~12胚齡,蛋殼的鈣含量下降速度較慢;在12~21胚齡,蛋殼的鈣含量下降速度相對較快。從不同蛋色組蛋殼鈣含量情況來看,深色組蛋殼鈣含量顯著高于中色組和淺色組(P<0.05),中色組和淺色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孵化早期胚胎處于卵裂和器官初步形成期,所需鈣數(shù)量較少,主要由卵內容物供給;中后期胚胎發(fā)育處于器官形成和生長發(fā)育期,尤其是骨骼的快速生長發(fā)育,形成了對鈣的大量需求。蛋殼是雞胚胎發(fā)育的重要鈣源,提供了鈣總需求量的89.12%,約為每克卵內容物提供胚胎鈣量的7.19倍。早期胚胎處于卵裂和組織器官的初步形成期,所需鈣量較少,主要由卵內容物供給,中、后期是器官形成和生長發(fā)育期,尤其是骨骼的生長,再加上出雛前卵黃對鈣的富集作用,形成了對鈣源的大量需求,僅靠卵內容物中的鈣就滿足不了胚胎發(fā)育的需要,卵殼就成為主要的鈣源。詳細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
2.孵化過程中蛋殼磷含量的變化。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不同蛋色組蛋殼磷含量隨著胚齡的增加呈現(xiàn)逐漸降低的趨勢。在0~6胚齡和12~18胚齡,蛋殼磷含量下降緩慢;在6~12胚齡蛋殼磷含量下降速度最快。從不同蛋色組蛋殼磷含量情況來看,淺色組蛋殼磷含量顯著高于中色組和深色組(P<0.05),以中色組蛋殼磷含量最低。磷含量的急劇降低是從9胚齡開始,而早于鈣,到12胚齡達到高峰。孵化期間各階段蛋殼中鈣、磷比例看,淮南麻雞發(fā)育階段對鈣、磷的吸收利用情況不同于胚后發(fā)育,這主要是因為胚胎期重點在組織器官的形成,而胚后發(fā)育重點在于個體生長。
磷含量低會降低產蛋率,影響蛋殼質量,降低種蛋的孵化率,但日糧中的磷含量過高時,也會影響蛋殼質量。磷孵化前期變化不明顯,中期較為明顯,后期趨于穩(wěn)定。該研究符合禽類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從蛋色組來看,深色組無論是在蛋殼重量上,還是鈣磷含量上,都要比淺色組和中色組要高,但是隨著孵化的進行,三個蛋色組在蛋殼重量、鈣磷上都呈現(xiàn)規(guī)律性變化。中期是胚胎各種組織器官的形成、發(fā)育時期,而磷除了參與骨骼的形成外,還參與各種代謝活動,尤其是生物膜的形成、遺傳信息的傳遞、能量的供應等,所以中期磷的供給尤為重要。但卵內物質含磷量較高,在供給胚胎發(fā)育需要的時間量上與卵殼有何互補關系。詳細機理尚需進一步研究。
在整個孵化過程中,不同蛋色組在不同胚齡階段蛋殼的鈣、磷含量總體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其中:深色組蛋殼鈣含量最高,淺色組蛋殼磷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