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山東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生態(tài)生理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0;2.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生態(tài)生理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100;3.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合理的間作模式不僅能集約利用土、光、溫、水、肥等資源,提高單位面積復合生產(chǎn)力,也是增加農田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發(fā)展高效可持續(xù)農業(yè)的有效途徑[1]。油葵和花生都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對寬幅間作具有特殊的適應能力,本團隊已連續(xù)5年在東營濱海鹽堿地進行了油葵花生寬幅間作耐鹽豐產(chǎn)栽培技術研究。
黃河三角洲有近20萬hm2鹽堿地,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可緩解我國面臨的人口膨脹和耕地資源不足間的矛盾。但一般大田作物的耐鹽能力和適應范圍多在0.1%~0.2%,脫鹽化土壤和輕鹽堿地適合種植一般大田作物。當土壤含鹽量達到0.3%以上時,普通作物很難正常生長。油葵為中度耐鹽作物,可在鹽度為0.3%~0.6%鹽堿地上生長[2,3];隨著耐鹽堿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的配套,目前部分耐鹽堿花生品種覆膜栽培可在鹽度為0.2%~0.6%的中度鹽堿地上生長[4-6]。因此,關于鹽堿地油葵花生間作高效生產(chǎn)的相關研究已經(jīng)成為業(yè)界研究熱點,鹽堿地油葵花生寬幅間作即基于作物邊行優(yōu)勢突出,單株生產(chǎn)潛力大及油葵、花生不同生態(tài)位互補原理進行寬窄行設計的,以實現(xiàn)鹽堿地高效利用、用地養(yǎng)地相結合為目的,是適宜山東省濱海鹽堿地的一種新型高效生態(tài)種植模式。
鹽堿地油葵花生寬幅間作耐鹽豐產(chǎn)栽培技術包括鹽堿地油葵花生寬幅間作高效生產(chǎn)環(huán)境、品種選擇、播前準備、適時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及晾曬等技術措施要求。本技術主要適用于山東省濱海鹽堿地區(qū),其他相似區(qū)域亦可參考。
山東濱海鹽堿地可選擇油葵花生行比2∶4或3∶4模式(圖1、圖2)。
圖1 油葵花生行比2∶4模式示意圖
圖2 油葵花生行比3∶4模式示意圖
選擇土層厚度50 cm以上的地塊,并且50 cm根系層土壤全鹽量在0.3%以下,地勢平坦、灌溉設施齊全,排澇方便[7,8]。
播前旋耕30 cm以上,并隨時清除殘膜、石塊等雜物。耕前施優(yōu)質農家肥2 000~3 000 kg/667 m2,復合肥(15-15-15)30~40 kg/667 m2。
油葵選用株高較矮、單株生產(chǎn)力高、耐鹽堿的中晚熟品種,并通過省或國家審(鑒、認)定或登記,如DW 567、S 668等。
花生選用較耐蔭、高產(chǎn)、大果、耐鹽堿的早中熟品種,夏播花生宜選擇早熟或中早熟品種,并通過省或國家審(鑒、認)定或登記,如?;?號、花育25等。
對放置不當容易受潮的花生種子,應在剝殼前晾曬2次以上,人工剝殼后,細心選出顏色鮮艷、飽滿光亮的1級米作為高產(chǎn)種子,挑出不宜做種的蟲食、長出胚芽、黃褐色花生米和3級米,不用或少用2級米[9];可用種子量0.3%~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種子量0.2%的50%辛硫磷加水4 kg噴灑,晾干種皮后播種。油葵選用精選包衣良種。種衣劑及拌種劑的使用應符合GB 15671[10]的要求,按照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
春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夏播于6月10日前播種。
種植規(guī)格參照圖1或圖2,花生雙粒播種,穴距14~15 cm;油葵可選用單雙粒隔穴點播或2粒1穴點播,株距14~15 cm。
油葵播種:播種深度3 cm左右,播后輕鎮(zhèn)壓,保證苗全、苗齊。
花生播種:播種深度3~4 cm,墑情較好時(要求耕作層土壤手握能成團,手搓較松散狀態(tài)),花生可以完成一次性播種、施肥、噴藥(除草劑用乙草胺)、覆膜(機械播種)。若墑情較差時,造墑播種,要先小水潤灌或噴灌造墑,或采取播種時開溝、打孔澆水再播種的方法;切勿大水漫灌,以免地溫回升慢,造成已播花生爛種和窩苗現(xiàn)象。
花生破膜:在花生幼苗頂土鼓膜見綠葉時,需及時在苗穴上方將地膜破開一個小孔,把花生幼苗從地膜中釋放出來,避免地膜內濕熱空氣將花生幼苗燒傷,開膜孔時要小心,破膜后要在膜孔上方壓土,以保護地膜和引升花生子葉節(jié)出膜的作用。
油葵及時查苗補苗,確保全苗:由于油葵是雙子葉作物,子葉大,出苗比較困難,尤其是整地質量不好,天氣干旱少雨時,易造成缺苗,點播時可在行間播種備用苗,缺苗時及時移苗補栽,移栽時要坐水栽植或雨后及時移栽;當油葵第1對真葉展開時進行間苗,第2對真葉展開時進行定苗。
油葵對肥料的需求前期較少,后期較多,春播油葵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追肥;覆膜花生一般不追肥。油葵生長前期需水量小,雨水過多易造成徒長,地表積水時,應及時排水,防止爛根死亡;在現(xiàn)蕾至灌漿期,如遇到旱情,應及時澆水?;ㄉL期遇旱及時灌溉,灌溉方式可采用滲灌、噴灌或溝灌;遇強降雨,應及時排澇。
油葵生育期內要進行2~3次中耕,第1次中耕結合間苗進行,第2次中耕定苗7 d后進行,第3次中耕在現(xiàn)蕾前進行,并結合培土,培土高度為10 cm以上,以促進油葵根深葉茂,防止倒伏[11]。要對花生壟溝進行中耕,消除雜草危害,提高花生壟溝土壤的透通性。
油葵螟蟲、棉鈴蟲等蟲害防治:清除田間地邊的雜草,減少蟲害產(chǎn)卵場所;化學藥劑防治,用1 000倍的辛硫磷在傍晚噴霧防治或畝用50~70 mL 25%的快殺靈乳油,兌水75 kg噴霧防治[7,11]。
油葵菌核病、銹病等病害防治:與禾本科作物合理輪作;發(fā)病初期要及時摘除病葉,運到田外集中銷毀;用菌核凈或50%的速克靈、多菌靈等按照說明濃度進行葉面噴霧防治[12]。
花生蠐螬、金針蟲等蟲害防治:如果發(fā)現(xiàn)金龜甲產(chǎn)卵或已孵化成小蠐螬,應及時把噴霧器卸去噴頭,用毒死蜱等藥液噴灌墩[13]。
花生葉斑病、瘡痂病等病害防治:花生葉斑病、瘡痂病病葉率達到10%時,畝用30%苯醚甲環(huán)唑·丙環(huán)唑(愛苗)乳油20 mL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聯(lián)水分散粒劑(百泰)16 g或50%氯溴異氰脲酸40 g,隔10~15 d噴1次[13]。
油葵打杈、打葉及輔助授粉:有些油葵品種在花盤形成期,油葵中上部的腋芽會長出分枝,雖然也能形成花盤,但通常花盤小,籽粒不飽滿,還會影響到主莖花盤的發(fā)育,要及時摘除分枝,促進主莖花盤的生長,對于過于繁茂或葉片有病斑發(fā)生的,以及下部的老黃葉要及時摘除,以利于通風透光;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油葵的結籽率,時間應從花盛開時開始,每隔1~2 d進行1次,一般2~3次,每次授粉在早晨露水干后至11:00時效果最好[7,11]。
花生化學調控:花生株高約35 cm時,每667 m2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30~50 g,加水40~50 kg進行葉面噴施,施藥后10~15 d如果主莖高度超過40 cm可再噴施1次[14]。調節(jié)劑用量要嚴格按說明書推薦用于施用,噴施過少,不能起到控旺作用,過多會使植株早衰而減產(chǎn)。噴施時間一般在10:00前時或15:00時后進行。
油葵在植株莖稈變黃、葉片大部分枯黃、下垂或脫落、花盤黃褐色、舌狀花脫落、果皮變堅硬時,及時收獲、晾曬,防止霉變?;ㄉ?0%以上莢果果殼硬化、網(wǎng)紋清晰、果殼內壁呈青褐色斑塊時,及時收獲;收獲后及時晾曬,10 d內將莢果含水量降到8%以下[15]。油葵與花生收獲后,嚴禁焚燒秸稈,應及時秸稈還田或再利用,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殘膜,達到凈地凈膜,防止殘膜對土壤、環(huán)境的污染[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