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海瑛 圖:李春陽
神農炎帝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炎黃子孫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強大精神支柱,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和文化財富。上海歌劇院原創(chuàng)歌劇《天地神農》正是這樣一部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的歌劇作品。這部歷時三年精心打造的歌劇《天地神農》,2019年8月9日、10日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成功首演。
OUTLINE / Shennong cultur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it is a totem of the Chinese spirit. The original operaShen Nong:The Legendary Ruler, produced by the Shanghai Opera House, is a work that celebrates such lofty ideals. After three years of gestation and crafting, the opera received its premiere at the Shanghai Oriental Art Center on August 9 and 10, 2019.
2019年8月9日、10日,由上海歌劇院最新創(chuàng)排的神話題材原創(chuàng)歌劇《天地神農》,歷經(jīng)三年的精心磨礪,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成功首演。雖然演出正逢超強臺風“利奇馬”過境上海,但狂風暴雨也阻擋不了觀眾的熱情。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執(zhí)棒本次演出,他猶如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舵手,在穩(wěn)而不溫、細膩到位、抑揚頓挫、自如流暢的掌控之下,上海歌劇院300多位演職人員配合默契,在熱切的歡呼和掌聲中,圓滿完成了《天地神農》首度精彩亮相。
本劇取材于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中神農“興農耕、嘗百草”的故事,主創(chuàng)團隊集結了國內歌劇界聲譽斐然、佳作頻出的藝術大家。曾為數(shù)十部經(jīng)典動畫配樂、包攬幾代人回憶的作曲家金復載,年近80依然筆耕不輟,在民族音樂的吸收與運用上自成一格、章法獨到。編劇游之作為國內唯一公開發(fā)行的歌劇專業(yè)期刊《歌劇》的主編及專業(yè)歌劇編劇,長期致力于歌劇、音樂劇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陳蔚作為國內專攻歌劇、音樂劇的知名導演,為該劇定下了“雄渾神奇、古樸自然”的大基調,確保了舞臺呈現(xiàn)的戲劇張力和音樂的連貫意境,讓舞臺表演與歌劇音樂交相輝映。
舞美設計劉科棟將“想象力”與“代入感”融為一體,使得本劇的舞臺呈現(xiàn)極大地滿足了廣大觀眾對“神話”的期許與想象。服裝造型設計李銳丁以“天地傳神、云水架衣”為理念、結合中式寫意與西式寫實藝術手法的人物造型,為每一個角色的服飾施展個性。燈光設計張順昌、多媒體設計胡天驥為舞臺錦上添花,將宇宙的浩瀚、天地的廣袤、人心的莫測魔法般地展現(xiàn)出來。
原創(chuàng)歌劇《天地神農》在劇情發(fā)展、戲劇結構以及音樂設計上,不僅各自完整,更有著難得的一致與融合。劇中神農詠嘆調《再前進就意味著生命的消失》,神農與聽訞二重唱《永恒的愛》,伯強與女巫三重唱《我要奪取至高權力》,聽訞詠嘆調《生命就像崖邊的小花》《幽深的夜晚》,合唱曲《雪啊,停不住的雪》《敲響天鐘》《永遠的神農炎帝》等,以及《一束九穗禾》《醫(yī)者有仁心》等朗朗上口、平易近人的唱段,都實現(xiàn)了戲劇的音樂性和音樂的戲劇性的高度統(tǒng)一,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飾演神農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孫礫唱演俱佳,兩場彩排外加兩場演出連唱四晚,場場竭盡全力,激發(fā)了所有演職人員的高漲情緒,可謂是“神農精神”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飾演聽訞的上海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宋倩及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楊琪,各具千秋,各美其美。而上海歌劇院其他青年歌唱家于浩磊、杜欣欣、曹琳、李娜、鄭瑤、田佳、賈文璇、蘇繪瓔等均有上佳表現(xiàn)。
首演次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8位專家對歌劇《天地神農》進行了專題研討。著名導演廖向紅認為,歌劇《天地神農》是難得的、具有歌劇藝術特征、能夠凸顯歌劇藝術魅力的劇本;音樂既有戲劇性又有抒情性,很動聽。著名作曲家莫凡認為,本劇劇本嚴謹、邏輯性非常強,整體呈現(xiàn)了大歌劇的面貌,具有英雄情懷,觀照當今、激奮人心。藝術評論家蔣力對《天地神農》“從容淡定、海納百川”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作品起筆寫“神”,落筆于“人”,呈現(xiàn)出深邃的思想內涵。資深樂評人陳志音認為,本劇無論題材、創(chuàng)作都堪稱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借古喻今的人生哲理引發(fā)共鳴。中國歌劇研究會副秘書長王道誠認為,《天地神農》是一部極具民族精神的明德培根的鑄魂之作,是一部借古頌今、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
藝術評論家劉文國認為,創(chuàng)世神話是我們民族的文化根基,這部作品選題精準,不僅有歷史意義,還有現(xiàn)實意義,在導向性、歷史性、價值觀、民族觀等方面,把握得非常好。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會秘書長酈國義認為本劇是尊重藝術規(guī)律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部作品,從藝術多樣化的呈現(xiàn)以及將來的傳播度來看,都比較成功。上海市劇協(xié)主席楊紹林認為,《天地神農》對中國當前歌劇的創(chuàng)作是有貢獻的,這個作品開了一個先河,從編劇、作曲、導演、舞美到表演,都打開了一個想象的空間。上海市劇本創(chuàng)作中心藝術總監(jiān)羅懷臻認為,《天地神農》是一塊值得雕琢的玉,代表著近年來上海歌劇事業(yè)發(fā)展的最好成果,是上海的文化傳統(tǒng)對中國民族歌劇大工程的呼應,這部作品對理解民族歌劇、理解創(chuàng)世神話的當代解讀和傳播,都具有超出作品自身的意義。
中國歌劇研究會主席、著名作曲家王祖皆認為這部作品主題立意很高,思想內涵很深,戲劇和音樂高度融合。同時,這部歌劇提煉出了當代意義,神農偉大的創(chuàng)造精神、自我犧牲精神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將軍認為,這是一部國家級藝術水準的、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無論是主創(chuàng)還是演員表演,在技術水平和藝術水平上都堪稱上乘。神農的故事雖平常,但又極不平常,它恰恰反映出中華民族最根本、最優(yōu)良的人文傳統(tǒng)精神,能勉勵和滋養(yǎng)現(xiàn)代的年輕人。
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副總裁,上海歌劇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范建萍表示:“堅持民族原創(chuàng)是上海歌劇院的責任和使命,希望通過歌劇《天地神農》達到弘揚時代精神的目的,這不僅僅是劇目上的追求,也是上海歌劇院未來藝術發(fā)展的追求?!苯酉聛?,上海歌劇院將聽取多方意見,對《天地神農》進行修磨,力爭讓這部作品能夠“留得下、傳得開、走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