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發(fā)
隨著時代的變遷,21世紀教育手段亦呈現(xiàn)出多樣化,教育溝通方法亦多種:如電話,微信,QQ等。但面對面與學生談話依然是班主任貫用的方法之一。這種教育方式,運用得好,如坐春風,產(chǎn)生“正效應”;運用得不好,則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產(chǎn)生“零效應”或“負效應”。因此,談話要有效果,須講究藝術(shù)。必須因地、因事、因時,因人而宜。正確地選擇談話的場合、方式、語言和時機。只有這樣,談話教育才會起作用,效果才會顯著。
1選環(huán)境,營造寬松的氛圍
在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談話,面對不同的學生或處理不同的事情,注意選擇不同的談話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利或適宜的談話氛圍,是取得談話成功的關(guān)鍵。
作為初中生,大都具有很強的自尊心,愛面子是他(她)們的共同特征。因此,找學生談話,應因地制宜。例如:對于個別談話,性格又比較內(nèi)向的學生,特別是女生,談話不應選擇在教師辦公室或教室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更不要選擇在校會或班會等一些較為嚴肅的場合。應選擇比較清靜,易于交心,相對比較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這種場合既可消除學生戒備敵對情緒,又可放松緊張的心理,讓學生感到親切、自在。變師生間為朋友“拉家常”式,讓談話在輕松、愉快中進行。選擇這樣的談話環(huán)境,容易疏通談話之路,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校內(nèi)外,這種場所有很多。如:在學生課間體息時,可選在課室走廊邊;自習課,可選在教室外小聲進行;學生上體育課,可以選在校園一角。也可漫步校道,邊走邊談,或選在學生回?;蚍艑W的路上……。
當然,對于經(jīng)常犯錯誤的學生,也可以選擇比較嚴肅的場所進行談話。如:辦公室等地方,借機引起學生重視。
選擇談話環(huán)境,還可結(jié)合周圍景物,寓情于景,情理結(jié)合,達到“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2選方式,搭建溝通的橋梁
班主任和學生的談心活動,既是心理上的溝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只有選擇恰當?shù)姆绞?,才能鋪設溝通的橋梁,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談得攏、談得好,有成效。
作為班主任,面對眾多不同個性的學生。談話方式應因人而異,應有選擇性。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而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達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之功效。如:針對那些懶惰、依賴型的學生,可用觸動批評式談話;對于脾氣暴躁,易激動的學生,則用商量式談話,力求心平氣和,避免頂牛;對于性情耿直爽快的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截了當把問題點透,不轉(zhuǎn)彎,不兜圈;對于個性內(nèi)向,承受力差等脆弱型學生,尤其是女學生,宜用提醒“拉家?!笔秸勗?,多給予一份理解與寬容,一份提醒與信任;對于自我意識較強、成績較好的優(yōu)生,尤其是一些班干部,談話應用延緩間接式,多一份信賴與支持,一般不宜操之過急;而對于自覺性強,易感化的學生,可采用直接表揚鼓勵式……。對于違反課堂紀律,情節(jié)比較輕微,應視人數(shù)多少而采用相應的方式。人數(shù)較多時,也可采用集體談話方式;人數(shù)少時,采用個別談話方式,或隨意聊天方式。另外,對于同一學生,尤其是個性特別強的學生,運用同一方式的談話頻率不宜過繁。這樣則會降低,甚至失去教育作用。對于一些多受批評的學生,也許一次表揚更起作用。同樣,多受表揚的學生,一句批評更有效果。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亦應與時俱進,還可采用電話談話方式,或短信方式,QQ聊天,微信聊天等方式。因此,談話方式因人而異,還須視不同情況靈活掌握運用,做到教育有其法,而又不定法,只有這樣,談話教育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選言語,激發(fā)情感共鳴
談話,即是“談心”。作為一種最為直接的教育方式,對話語的選擇尤為重要。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選擇合適的話語,才能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摯的愛,從而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流露,產(chǎn)生共鳴。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談話時,切勿使用一些“惡語”。如:對學生采用“殺手锏”---命令,警告,訓誡,諷刺,責難等,這些都是盲目的,情緒化的,非理智式的批評;這樣只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容易產(chǎn)生師生對立情緒,導致教育工作的失敗。在實際工作中,談話應選擇所謂的“良言”。采用那些飽含母親式感情的語言,親切悅耳,如春風化雨,對學生進行教育,滋潤和感染。同時,富有情感的語言也容易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達到理解與溝通,從而激發(fā)學生心底的情感浪花。學生或聞過則改;或知難而上,奮發(fā)進??;或再接再厲,成績更上一層樓。
另外,談話語言的選擇,還應具有針對性,因人而言,因事而語,有節(jié)有度,切忌“到皮不碰肉,傷肉不損骨?!睉龅骄渚涞叫目?,語語拉心弦。讓學生從心底自發(fā)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钡母袊@。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不但“知其過,而且亦知其之所以過”,從而引起師生情感的共鳴,跨越師生間那道無形的“高墻”,達到“親其師,信其道,聽其言,效其行”的境界,談話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當然,教師親切、自然、風趣、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輕松愉快的談話氣氛,消除學生的疑懼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顧慮,從而更好地敞開心扉,推心置腹、開誠布公地說出心里話。
4選時機,捕捉教育機遇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作為學生犯錯誤,有思想問題亦在所難免。因此,在學生有“事”時。作為班主任,不必一時沖動,立竿見影,而應在“事”后,冷靜地分析原因,捕捉談話時機,把握談話火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作為教育轉(zhuǎn)化的切入點,進行談話教育。
例如:一般情況下,當學生知錯認錯,試圖改變,需要幫助時;當犯了錯誤,已經(jīng)自責,需要諒解時;當驟遭不幸,悲痛萬分,需要安慰時;當內(nèi)心抑郁,愁緒滿懷,需要排遣時;當取得成績,滿心歡喜,需要認同時;當遇到麻煩,一籌莫展,需要指點時。這些均是與學生談話的最佳時機。另外,當一些學困生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績,長處得到展示,閃光點放射出“火花”時,此時,可對其進行談心教育。
如學生情緒不穩(wěn),容易激動發(fā)火;或?qū)W習太忙,學生也會心不在焉。此時則不宜進行談話教育。過早,時機不成熟,“話不投機半句多”;過遲,事過境遷或事態(tài)已擴大,于事無補,事倍功半。由此可見,把握好談話時機,效果將事半功倍。
總之,班主任與學生談話是一門藝術(shù),作為一種常用的教育方式,其蘊含著很強的情感性,尤其突出一個“活”字,即堅持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因事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只有這樣,談話教育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效果才會顯著。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