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寶
摘 要: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基礎階段。部分教師不注重小學生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只注重自己是否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就會助長學生形成各種不良的言行習慣,長此以往,將不利于他們的成長發(fā)展。下面,將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展開初步分析,以此希望加強我國的教育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良好習慣
培根曾經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這足以說明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人的一生會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縱觀以往的教學實踐經歷,我發(fā)現我國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會反復出現一些不好的言行習慣。比如:課下不閱讀、不愛思考語文問題只等著教師講述、不會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等,這樣將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更不利于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建設。語文是貫穿人類一生要研究的領域,其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是當代教師面臨的主要教學難題。
一、轉換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目標中,教師通常以培養(yǎng)、掌握、理解等模糊性詞語描述學生的學習效果,他們認為學生只需要學會認識基本的生字、詞組、句子等語文知識就算成其教學任務,這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限制學生的學習思路,導致學生陷入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無法感受到學習的主體性。學生機械化地背誦文章段落、僵硬化地識記語文字詞,致使他們無法體會到語文的樂趣,也就對語文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迸d趣是促成學生做成某件事情的持久動力源泉,如果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那么首先就要建立在他們的興趣之上。綜上闡述,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就是要轉換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時,我認真閱讀教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三維層面設置了具體的教學目標,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特點和學習個性,不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我要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大自然情境幫助學生在五分鐘內熟練通讀全篇課文,正確默寫這篇課文的生字詞,錯誤度降低為百分之五,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給予他們充足的學習動力;其次,學生可以自主概括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深化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煥發(fā)出他們內心的環(huán)保能量,以便促使其深刻體驗語文的魅力。
二、改變教學方式,塑造學生正確的語文思維模式
思維模式與習慣養(yǎng)成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思維模式直接決定了習慣的養(yǎng)成,習慣則反作用于思維模式,會強化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兩者是相互相成和相互作用的。塑造學生正確的語文思維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習慣的顯性因素,同時也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必要保障。教師采取什么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關聯(lián)到學生語文思維模式的形成。如果教師采取強制性灌輸的方式教授學生語文知識,那么不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會弱化學生的語文問題意識,致使他們產生片面的語文學習觀念,更重要的是會造成其只懂得死板、教條地跟隨教師。所以,教師要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一切緊緊圍繞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一定的課堂話語權給予學生,以便塑造學生正確的語文思維模式,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母雞》時,我將學生分成三到五人的單位小組,讓各組結合教材自主探索這篇課文的重點生字詞,總結這篇課文的主題立意和重點內容,篩選出課文中能表現作者中心思想的句子或者段落。等各組完成上述任務之后,他們到講臺前傳闡述各自的觀點,并進行相應論證,我則從學生的發(fā)言中判斷他們的語文邏輯思維是否嚴謹和通暢,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展開進一步補充和說明。
三、完善教學評價,加強學生實踐語文的能力
受到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的教學評價一直依托學生的學習成績,通過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學習言行和學習習慣,這樣不僅會挫敗學生學習的自尊心,而且還無法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不能只看重學生的學習分數,更要從學生的學習傾向、愛好趣味、學習態(tài)度等多維層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由淺入深地加強學生實踐語文的能力,以便將語文知識貫穿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塑造其健全的語文學習結構。
在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時,我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對人類未來的世界展開暢想,結合這節(jié)課所學的語文知識創(chuàng)作一篇作文,可以借助視頻、圖片等形式輔助他們的創(chuàng)作,同時要呈現其創(chuàng)作思路和靈感來源,我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主題形式,以便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潛能發(fā)揮。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他們的語文作業(yè),我采取鼓勵原則點評他們的語文作業(yè),從他們的親身實踐過程中評價其學習言行,合理地提出學習意見,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是構建學生完整的語文理論體系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還要高度重視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制定更加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以便為他們將來的語文學習之路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白瑞芳.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及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才智,2015(32).
[2]高慧燕.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淺析[J].現代農村科技,2016(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