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燕 陳江宏
[摘要] 目的 探究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8年6月該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單純給予飲食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胰島素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均較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給予胰島素治療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結局,降低新生兒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胰島素;妊娠結局;新生兒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b)-0089-02
妊娠期糖尿病是產(chǎn)科常見疾病,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而血糖過高不僅會對胎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還會對母體造成較大的損傷,導致不良妊娠[1]。因此,為改善新生兒預后、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需盡早地給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干預,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胰島素已被廣泛應用于糖尿病的治療中,通過治療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2-3]?;诖?,該研究旨在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給予胰島素治療對產(chǎn)婦血糖水平、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的影響,以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分析2013年5月—2018年6月間該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該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診斷與資料推薦指南》(草案)[4]中關于妊娠期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可耐受該次治療;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妊娠合并癥;伴隨其他代謝疾病;無法耐受該次治療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5例。觀察組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7.86±2.41)歲;孕周24~37周,平均孕周(29.03±2.51)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1.68±0.33)次。對照組年齡22~42歲,平均年齡(28.09±2.11)歲;孕周24~37周,平均孕周(29.34±2.45)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1.72±0.41)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飲食干預,根據(jù)每日監(jiān)測血糖水平調整飲食,減少或增加主食量,多食用蔬菜、堅果等食物,代替主食,告知患者堅持健康鍛煉,在自己身體狀況可以接受的情況下進行有氧運動,如慢走、孕婦瑜伽等。觀察組給予胰島素治療,于早、晚餐前30 min注射諾和靈(國藥準字:J20160057)治療,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給藥,根據(jù)血糖值確定胰島素用量。注射期間需對患者血糖情況進行嚴密監(jiān)測。
1.3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 mL、餐后2 h肘靜脈血3 m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進行檢測;血紅蛋白水平則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②評估患者妊娠結局,包括剖宮產(chǎn)、早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及感染等。③觀察兩組新生兒預后情況,包括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低體重兒等。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水平
兩組治療前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妊娠結局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剖宮產(chǎn)、早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及感染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新生兒預后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預后較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間由于孕婦體內抗胰島素樣物質增加,促使孕婦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出現(xiàn)糖耐量及血糖異常的現(xiàn)象。妊娠期糖尿病是對產(chǎn)婦及胎兒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妊娠期并發(fā)癥之一,可誘發(fā)子癇前期、產(chǎn)傷等,會增加新生兒低血糖、巨大兒、高膽紅素血癥等疾病發(fā)生率[5-6]。因此,為了保證母嬰安全,必須盡早地給予干預,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以改善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
臨床上治療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為飲食控制及運動,不僅僅可控制血糖,還可以改善脂類代謝水平,降低胰島素抵抗,但胎兒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所需能量全由孕婦提供,由此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飲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此種治療方法在實施中較為困難[7-8]。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剖宮產(chǎn)、早產(chǎn)、產(chǎn)后出血及感染發(fā)生率均較低,新生兒預后較好,表明妊娠期積極使用胰島素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患者在妊娠期間出現(xiàn)的各種并發(fā)癥,利于改善妊娠結局,利于減少新生兒并發(fā)癥。胰島素在胰島β細胞受到葡萄糖、乳糖、核糖等外源性物質刺激后而產(chǎn)生的蛋白質激素,這些激素可參與糖類代謝,但外源性胰島素可促進胰島細胞再生、修復,能夠保護胰島細胞,使得血糖保持正常水平,從而降低母嬰圍產(chǎn)期發(fā)病率。此外,胰島素對葡萄糖攝取、利用及抑制糖原異生、分解、降低血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而言,給予胰島素治療可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產(chǎn)婦妊娠結局,降低新生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彩蘭.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3):2907-2908.
[2] ?鄧毅,陽華妹,楊偉麗,等.妊娠期糖尿病對新生兒代謝相關指標及預后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8,40(13):45-47.
[3] ?張書梅,王云飛,李學全,等.二甲雙胍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結局及新生兒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7):2592-2595.
[4] ?中華醫(yī)學會婦產(chǎn)科學分會產(chǎn)科學組,中華醫(yī)學會圍產(chǎn)醫(yī)學分會妊娠期糖尿病協(xié)作組.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診斷與治療推薦指南(草案)[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07,42(6):426-427.
[5] ?鄧棋芳,周瑞,王霞,等.鹽酸二甲雙胍、生物合成人胰島素 聯(lián)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及妊娠結局比較[J].海南醫(yī)學,2017,28(23):3816-3819.
[6] ?懷瑩瑩,李晨波.妊娠期糖尿病75gOGTT不同時點血糖異常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 28(7):826-828.
[7] ?譚白菊,李玉梅,馮小平,等.注射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選擇和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藥物警戒,2017,14(4):212-214.
[8] ?安艷芳,孫娜芬.參芪降糖顆粒輔助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8,26(4):56-60.
(收稿日期: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