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黎麗, 薛麗娟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人民醫(yī)院 護理部, 江蘇 常州, 213002)
護理人員交接班工作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規(guī)范、科學的護理交接班對于保障護理工作交接安全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護理質量的高低與質量監(jiān)控組織的監(jiān)管相關,但護理質量監(jiān)控組是定期實施質量控制,有明確的階段性,部分病區(qū)存在“檢查前突擊準備、檢查后完全松懈”的現象[2]。因此為確保病區(qū)護理質量的穩(wěn)定,提高護理人員積極性,本研究采用班班交接質量互評的質量監(jiān)管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試點科室3個,分別為神經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3個病區(qū)共有床位146張,護理人員共65名,其中護士長3名,床護比為1∶0.45。所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19~49歲,平均(27.68±4.36)歲;護理人員學歷:???9名,本科36名;工作時間1~5年者27名,6~10年者18名,10年以上者20名。
1.2.1 制定質量互評標準: 護士長與高年資骨干護士共同學習分級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護理書寫、急救物品藥品儀器管理、輸血護理、護理安全考核7項質量評價標準(因試點病房為內科,圍手術期護理未納入質控范疇),結合科室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確定日、中、夜3班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其中日班又具體到辦公班、治療班、責任班,制作互評表格,每天進行護理質量評價,每月合訂成冊。上述各班評價項目:①中、夜班。交班本眉欄齊全、內容完整有序、護理重點突出,無涂改;測量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正確執(zhí)行注射、治療、給藥等工作;嚴格執(zhí)行各項醫(yī)囑并記錄;雙人核對本班醫(yī)囑;四室一庫確保整潔;按時記錄紫外線消毒登記表;按時巡視病房,觀察重點患者病情。②治療班。治療室內整潔、物品擺放合理;清點治療物品,及時更換消毒滅菌物品;監(jiān)測冰箱溫度并記錄;對搶救藥品、物品進行清點質控,保持急救器材的性能完好;按要求核對并正確粘貼明日輸液瓶簽,協(xié)同核查次日所需輸入肌注、液體注射藥物。③辦公班?;颊呋拘畔蚀_無誤,床頭卡、姓名牌有護理級別標識并保持一致;準確執(zhí)行各類醫(yī)囑;及時預約各種特殊檢查并打印預約單;正確執(zhí)行各項收費;正確辦理出入院、???、轉院手續(xù)并做好登記;及時核對本班醫(yī)囑及收費情況;核對明日治療用藥及口服藥并正確擺放;保持四室一庫整潔,物品擺放有序。④責任班。及時對新入院患者進行評估和宣教,并做好記錄;正確落實患者身份核實,患者按要求佩戴腕帶;確保床單位整潔、舒適,落實各項基礎護理工作;正確執(zhí)行分管患者的各項治療護理工作;掌握重點患者的病情及護理;落實晨、晚間護理工作;各項護理書寫及時、準確、完整;落實出院患者的各項宣教;與辦公班共同核對分管患者的各項醫(yī)囑及收費情況;負責本組患者的交班書寫,要求病情觀察及護理重點書面交接清楚。
1.2.2 培訓指導: ①理論指導。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護理質量評估方法和標準,首先由護士長詳細解釋各護理質量評估標準,然后再由各層次護士分別復述,護士長進行全面點評,直至所有護理人員完全理解評價標準。②實踐培訓。護士長現場指導并培訓交接班質量互評方法;重點講解如何通過質量互評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強調每日進行護理質量控制、班班互評、每班檢查的重要性。
1.2.3 質量互評方法: 在每次交接班時,對各班次在每班交接時實施質量互評;辦公班、治療班、責任班護理人員對夜班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價,護士長及責任組長必須參加;辦公班、治療班、責任班的護理質量由中班及護士長進行評價,如遇護士長不在,代班護士長參加;中班的護理質量由夜班進行評價。班班交接質量互評登記表中的各項內容以“√”、“×”記錄,對存在護理缺陷的項目在相應表格內詳細填寫說明,對已解決的護理缺陷項目在其后記錄“√”,每班循環(huán)填寫。對班班互評檢查出的護理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對整改效果及時給予評價。每月對查出的護理缺陷項目進行歸納、總結和討論,尋找誘因,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未整改到位的項目則列入下個月的質量互評重點關注項目,最終達到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目的。
觀察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比較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護理部每個季度對分級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護理書寫、急救物品藥品儀器管理、輸血護理、護理安全進行質控檢查1次,質控小組每月對上述7項指標進行檢查1次,每個季度3次,各指標總分100分。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前(2017年1月—12月)連續(xù)檢查12個月,共16次,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后(2018年1月—12月)同樣的方法檢查12個月,共計16次。質控小組抽查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前后各180例患者,采用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實施前后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后,分級護理、消毒隔離、病房管理、護理書寫、急救物品藥品儀器管理、輸血護理、護理安全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分
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后,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124例,較滿意53例,不滿意3例,滿意度98.33%(177/180)。實施后患者對護理服滿意87例,較滿意70例,不滿意23例,滿意度87.22%(157/180)。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后護理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后,各護理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實施前(P<0.05),表明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可有效提升護理質量,分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3點:①該模式實現了病區(qū)護理問題管理。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后,下一班的護理人員在交接后及時查找上一班的護理問題并予以糾正,從而改變過往護理人員傳統(tǒng)思想認為“護理質量是護士長的責任而與自己無關”的觀念,充分體現持續(xù)質量改進的理念,真正做到人人參與護理質量控制,避免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時出現慎獨精神差和執(zhí)行操作缺乏自糾自查意識等[3]。護理人員在充分參與到問題管理中,可不斷提升自我分析、觀察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產生良性循環(huán),實現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提升[4]。②該模式提升了護理人員質控意識。保障護理質量持續(xù)處于高水平的核心和主體是護理人員,因此需要調動全體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改變傳統(tǒng)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使護理人員將提升護理質量作為自己的分內事。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實施后,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嚴格查找護理缺陷及護理安全隱患,并及時解決,從而有效避免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5-6]。并且在相互檢查的過程中也充分理解了護士長的難處,自覺將被動管理轉變?yōu)樽晕覅⑴c式管理,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保證了護理規(guī)章制度的落實。③該模式強化了護理人員間的相互督導。班班交接質量互評表格是通過“√”、“×”的方式填寫,不僅節(jié)省了護理人員工作時間,減輕了工作量,并且起到有效督導效果,確保護理人員在交接班工作時精細、認真,最終達到持續(xù)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7-8]。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實施班班交接質量互評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其原因主要與該方式有效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優(yōu)化護理服務內涵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