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2.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婦產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張開龍1 王 璐2 唐光旭1
缺血性腦卒中是腦供血動脈突然出現(xiàn)狹窄或閉塞,或者是腦供血不足直接引起腦組織壞死的疾病,患者常見臨床癥狀為肢體麻木,感覺障礙眩暈嚴重者可伴有失語的情況,臨床中對于缺血性腦卒中的首選檢查方式為影像學檢查,其中包括CT、核磁共振、超聲等[1-2]。經顱多普勒超聲可直接描記腦底動脈血流的多普勒信號,以此評估患者腦血管功能狀態(tài)。為進一步探討經顱多普勒超聲與CT掃描血管造影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及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收集了11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資料進行相關對照分析,現(xiàn)報道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114例。11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33~74歲,平均(61.81±6.12)歲。納入標準:①均行經顱多普勒超聲與CT掃描檢查者,影像學資料、臨床資料完整無丟失者;②未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③經臨床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者,診斷結果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3]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CT檢查禁忌癥者,比如碘過敏者;②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③合并嚴重精神疾病、顱腦手術史者。
1.2 檢查方法
1.2.1 經顱多普勒超聲:采用DWL TDoppler Box儀器,探頭使用SN11-5994,探頭頻率設置:2MHZ?;颊卟扇⊙雠P位或坐位,操作者將探頭掃查患者顳窗、枕窗,觀察患者大腦中動脈、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后動脈、椎動脈、基底動脈,獲取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等血流動力學指標。血管狹窄程度:①輕度:<50%;②中度:50%~69%;③重度:70%~99%;④完全閉塞。
1.2.2 CT檢查:采用飛利浦Brilliance螺旋CT,患者采取仰臥位,操作者將患者頭部擺正,下巴部位稍低,以聽眥線為掃描定位基準線,先行平掃,掃描范圍:從第三頸椎開始,采用高壓注射器向患者體內團注入對比劑,掃描采集層厚:3mm,在頸總動脈設置監(jiān)測采樣,間隔5~10min獲取圖像進行最佳層面選擇,觀察患者硬化、狹窄等圖像情況。
1.3 圖像分析 收集患者手術資料及影像學資料,由兩名副主任級醫(yī)師分析并總結11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影像學檢查圖像,并以CT血管造影結果為對照,計算經顱多普勒超聲檢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顱內外動脈狹窄數(shù)及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檢驗,正態(tài)計量采用進行統(tǒng)計描述;計數(shù)資料等采用率和構成比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經顱多普勒超聲與CT掃描血管造影診斷缺血性腦卒中評價指標比較 CT血管造影顱內外動脈狹窄檢出156處,經顱多普勒超聲顱內外動脈狹窄檢出146處,其中大腦中動脈狹窄46處、前動脈狹窄12處、頸內動脈終末段狹窄6處、大腦后動脈狹窄30處、基底動脈狹窄20處、椎動脈狹窄32處,顱內外動脈狹窄檢出率為93.58%,與CT血管造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缺血性腦卒中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9.45%、76.94%。
2.2 缺血性腦卒中經顱多普勒超聲與CT血管造影圖像表現(xiàn)本組研究114例患者CT血管造影圖像顯示,大腦中動脈狹窄51處、前動脈狹窄13處、頸內動脈終末段狹窄6處、大腦后動脈狹窄31處、基底動脈狹窄21處、椎動脈狹窄34處,CT平掃圖像中狹窄處呈高密度,CT血管造影圖像可清晰直觀顯示顱內段及顱外段動脈走形,可顯示狹窄或閉塞及側支循環(huán)情況(見圖1)。11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血管狹窄者血流速度均大于120cm/s,出現(xiàn)重度狹窄血管處遠端存在低流速波動;基底動脈血管狹窄血流均>80cm/s,收縮期>100cm/s,同時可存在渦流或血管雜音,少數(shù)患者可見脫落的微栓子信號(見圖2),而完全閉塞處無血流信號。
經顱多普勒超聲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檢查方式,因大腦動脈在相同情況下腦血管內徑幾乎較為固定,當出現(xiàn)腦血管狹窄、腦腫瘤、腦梗塞、腦供血不足時,經顱多普勒超聲可利用血流速度、血流方向進行腦動脈疾病評估[4-7]。既往研究文獻認為[8-14],雖然經顱多普勒超聲摒棄了傳統(tǒng)腦血流圖的不準確性及有創(chuàng)性,利用超聲多普勒效應進行顱底主要腦動脈血流參數(shù)及生理參數(shù)檢測,事實上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被檢者年齡較大,顱骨厚度增厚,影響經顱多普勒超聲視覺的波形、聽覺的超聲信號的準確反饋;(2)被檢者合并先天性血管畸形、移位、迂曲,經顱多普勒超聲無法有效鑒別;(3)操作者經驗,考慮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在目前臨床中無頻譜形態(tài)統(tǒng)一判定標準,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前交通動脈等動脈均為參數(shù)統(tǒng)一正常值,血管狹窄評估需要依賴操作者臨床實踐經驗。
表1 經顱多普勒超聲與CT血管造影診斷缺血性腦卒中評價指標比較
圖1 CT血管造影圖像顯示患者右側大腦中動脈閉塞。圖2 經顱多普勒超聲實時檢測到脫落的微栓子信號。
本組研究以CT血管造影為對照,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對114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了相關分析,CT血管造影的本質是CT增強技術與后處理技術的相互融合,在顯示人體各部位血管細節(jié)中優(yōu)勢明顯,同時CT血管造影本質作為一類非創(chuàng)傷性血管成像技術,操作簡便、檢查時間短,諸多文獻認為CT血管造影有望取代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成為診斷血管變異、血管疾病以及顯示病變和血管關系的金標準[15]。整理結果發(fā)現(xiàn),經顱多普勒超聲顱內外動脈狹窄檢出146處,其中大腦中動脈狹窄46處、前動脈狹窄12處、頸內動脈終末段狹窄6處、大腦后動脈狹窄30處、基底動脈狹窄20處、椎動脈狹窄32處,顱內外動脈狹窄檢出率為93.58%,與CT血管造影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經顱多普勒超聲能有效檢出顱內外動脈狹窄或閉塞情況。李宏[16]等人采用經顱多普勒超聲對96例缺血性腦卒中青年患者進行了相關對照檢查,發(fā)現(xiàn)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腦 動脈單支狹窄敏感性為81.82%,診斷腦動脈多支狹窄敏感性為72.73%,同時該文獻報道認為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經顱多普勒超聲可作為臨床一線常規(guī)篩選性檢查項目。在本組研究中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缺血性腦卒中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89.45%、76.94%,經過整理114例患者血流頻譜信號,發(fā)現(xiàn)114例患者缺血性腦卒中血管狹窄者血流速度均大于120cm/s,較多文獻認為,血流頻譜信號提示狹窄處局部血流速度加快或有較大側差(一般>2s),或出現(xiàn)重度狹窄血管處遠端存在低流速波動均提示腦血管出現(xiàn)病理改變[17]。
綜上所述,經顱多普勒超聲對顱內外動脈狹窄檢出率高,可作為顱內外動脈狹窄的篩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