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萍紅
離開閱讀的教育,就像干枯的大樹長在貧瘠的土壤里,不會枝繁葉茂,更不會繁花似錦。課外書籍的閱讀,就如陽光雨露滋潤著一棵棵禾苗茁壯成長。豐富的課外知識,猶如肥沃的土壤,只有根植其中,才可以汲取無盡的營養(yǎng),讓生命煥發(fā)無限的生機。
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孩子,讀書少之又少,真的讓人擔憂。孩子們的書包里只有語、數(shù)、英教材書和僅有的一兩本作文輔導書。孩子們每天都忙于生字詞語的抄寫和教輔資料的填寫,卻不能留出半個小時的閱讀時間,就算有空閑時間,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在玩耍、游戲中度過。我們強調(diào)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可單純地說教,顯得那樣蒼白無力,孩子還是我行我素,始終沒有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走進一個學校,如果能處處看到孩子自覺讀書的身影,這個學校將是有生命力的??上?,我們很少看到這樣的情景。翻看孩子的作文本,首先從篇幅上來看,只有短短的一張左右;再看內(nèi)容,要么是毫無主題,要么是前言不搭后語,要么干脆是抄錄別人的作品?,F(xiàn)代的孩子,為什么連一篇像樣的作文都寫不出?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看看孩子的讀書筆記,只能算作摘抄筆記,摘抄的內(nèi)容精彩之處也是不多,只能用“應(yīng)付”一詞來概括。
反思農(nóng)村孩子的閱讀現(xiàn)狀,我覺得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孩子身邊缺少熱愛閱讀的人
農(nóng)村孩子在家里,面對的是從不翻書的家長,因為他們都忙于生計、為致富而奔波,根本就沒有心思和時間去看書。在學校,自己的同伴也很少看課外書,因為他們都在忙碌自己的作業(yè),或者沉迷于自己玩具的擺弄。老師們,也很少讀書,因為農(nóng)村師資緊缺,教學任務(wù)繁重,他們都在忙于教案的備寫、孩子作業(yè)的批閱、各類兼職的應(yīng)對。孩子們置身于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不讀書,不愛讀書,也就成了自然。也許他們在想大家都不讀,我為什么要讀?
二、孩子缺少可以閱讀的書籍
在一個農(nóng)村家庭,也許可以看到和城里人一樣的家電,可很難找到一個擺滿書籍的書柜,能給孩子買幾本作文書都挺不錯了。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只要讀好那幾本教材就可以了,其他書讀不讀,無關(guān)緊要。家長寧愿給孩子買漂亮的衣服、可口的零食、時尚的玩具,也舍不得買幾本書。學校圖書室的書目,也是數(shù)量有限。孩子生活中沒有“書籍”陪伴,怎能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呢?
三、孩子缺少閱讀的時間
孩子肩膀上的書包也許是沉重的,孩子的腳步也許是匆忙的,他們都在忙碌什么呢?忙碌于作業(yè)的應(yīng)付。不善于積極思考,只喜歡簡單的重復,聰明的腦筋變得機械了,長時間的重復讓孩子心神俱疲,因而一有時間,熱衷于精彩的動畫片、刺激的游戲,唯獨不愿擠出時間去讀課外書。
四、孩子缺乏閱讀意識
身邊沒有愛閱讀的人,沒有可以閱讀的書籍,沒有用來閱讀的時間,長此以往,孩子從小就沒有了閱讀的意識??吹酵婢撸劬梢园l(fā)亮;看到書籍,無動于衷,繞道而行。
我們知道,讀書既可以豐富知識,也可以陶冶情操……,讀書的好處太多太多。作為老師,在自己求學、取樂于書籍之時,也應(yīng)讓自己的孩子愛上讀書,引導孩子在書的海洋里盡情遨游,在書的土壤中汲取營養(yǎng)。那么,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呢?
首先,興趣引路?!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自然地、熱烈地、主動地去閱讀呢?我覺得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1)教師以身作則,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閱讀,樹立榜樣;(2)把書中趣味、美妙之事講與孩子聽,讓孩子對書籍產(chǎn)生興趣;(3)利用名人效應(yīng),引導孩子去主動讀書,經(jīng)常給他們講講名人是如何看待閱讀的,又是如何讀書的等;(4)鼓勵表揚,對那些主動讀書的孩子進行肯定和表揚,讓孩子意識到讀書是件光榮而有意義的事……
其次,創(chuàng)設(shè)氛圍。只有積極地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才能使孩子與閱讀沒有距離,更加親密。作為教師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孩子擁有一種自由、愜意的讀書情境。教師可以利用好班級的“圖書角”,發(fā)動孩子積極買書、“捐”書,共同充實班級的“圖書角”,讓孩子盡可能閱讀到更多更豐富的書本。此外,還可以開展各式各樣、有趣新穎、實效性強的讀書活動,給孩子創(chuàng)設(shè)好展示與交流讀書成果的平臺,讓孩子交流自己對閱讀的豐富理解,鍛煉交流能力,從而收獲閱讀的愉悅。也可以圍繞“親子共讀”活動,把家長動員起來,充分利用家庭積極因素,鼓勵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可以達到親子交流、溝通感情的目的。
最后,讓孩子多閱讀少“練習”。很多老師常常抱怨孩子閱讀能力差,閱讀理解能力低下,于是煞費苦心地找來各式各樣的閱讀理解題目,開始“題海戰(zhàn)術(shù)”,認為只要多做習題,多接觸題目類型,就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其實這樣做會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機械、煩瑣的“題?!敝粫サ艉⒆訉﹂喿x的興趣,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痛痛快快地讀,潛移默化地吸收知識養(yǎng)分,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yǎng)及閱讀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文學就像一條清甜的溪流,可以滋潤孩子的心田,啟迪孩子的心智,完善一個人的人生。因此,我們應(yīng)該大力提倡讓孩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孩子網(wǎng)上閱讀,廣采博聞,開闊視野。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