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超常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是人類生活中永恒的主題。高中的“音樂教育不是培養(yǎng)音樂家,而首先是培養(yǎng)人”,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需要在實際教學中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音樂欣賞;學科;融合
音樂作為一門綜合藝術,是人類生活中永恒的主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膾炙人口的旋律,極具藝術感染力。在我們高中的學習中藝術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課程,因此在教學大綱中,欣賞藝術課的教育核心就是對美的審視,高中藝術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有著健康的審美能力,高中的音樂教育困難與大學的音樂教育目的不一樣,高中的音樂主要是培養(yǎng)人,可能大學的音樂教學就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音樂人才。
一、將文學作品融入音樂欣賞教學,讓音樂與文學相得益彰
音樂和文學雖然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它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我們把它們當作相親相愛姊妹藝術也不為過,它們對主題以及情感的某些方面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眾所周知,文學也會有著音樂美,例如,現(xiàn)代的我們對古詩詞譜曲后都會進行吟唱,因此,我們可以說音樂中有文學,文學中也蘊涵著音樂美。因此,在對高中音樂欣賞時,要與實際相結合,我嘗試將好的文學作品與音樂欣賞融合到一起,用來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例如當我們在對《春天圓舞曲》進行欣賞教學時,我為學生帶來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通過朗讀這篇《春》,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聆聽到春天的聲音。更加直觀地對《春天圓舞曲》的旋律及韻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對古典名曲《高山流水》進行欣賞教學時,我引用李白的《贈汪倫》這首名詩,讓學生在高山流水的琴韻中通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千古名句感受知音難求及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無奈與兒女情長。這樣,使學生非常容易就能理解樂曲的內(nèi)蘊,增加學生與音樂的理解,同時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二、將歷史代入音樂欣賞教學,讓學生準確理解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中國音樂的出現(xiàn),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音樂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產(chǎn)生的音樂風格也會各不相同。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是給學生講解音樂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利于學生可以在欣賞時通過音樂創(chuàng)作時的歷史背景,準確地了解和理解音樂作品所抒發(fā)的情感和傳遞的意義。當欣賞《春天的故事》這首歌曲時,我為學生講述了中國自改革開放后發(fā)生的巨變。通過這段講述,將音樂代入歷史,使學生能夠感受作者在激情創(chuàng)作《春天的故事》這部作品時的心情和出發(fā)點,感受這部作品表現(xiàn)出的對一代偉人鄧小平的敬仰,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贊賞及對國家未來的滿懷希望。學生明白了這段歷史,對這部作品的音樂風格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將政治代入音樂欣賞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音樂的政治意義及作用
音樂是由人來創(chuàng)作的,作為一種藝術表現(xiàn)方式,是為人服務的。社會離不開政治,不同的歷史時期,音樂也具有不同的政治色彩。在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所產(chǎn)生的音樂作品風格也絕對不會相同。像抗戰(zhàn)時期的《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像抗美援朝時期的《志愿軍軍哥》這些作品是戰(zhàn)爭時期的作品,所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勇于斗爭的氣概。因此是一種慷慨激昂的風格,盡管帶有明顯的政治烙印,但其樂曲價值非常重要。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時,我會將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政治環(huán)境、社會形勢對學生進行講解,引導學生了解當時的政治背景,進而使學生在欣賞音樂時能夠身臨其境,置身于當時的氛圍中,進而對音樂所蘊含的意義及作用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能夠綜合的其他學科有很多,比如美術、舞蹈,都會對音樂欣賞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因此,我在日常教學中會尋找時機穿插一些美術作品,通過這些有形的畫面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感悟,也會根據(jù)高中生比較好動的特點,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鼓勵學生和著樂曲的節(jié)奏進行律動,通過這些互動感受音樂、享受音樂,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也可以借助舞蹈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風格。
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心理不斷變化,對于音樂的理解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但是作為教師提高學生對音樂的了解,輔導學生學習音樂,幫助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是我們存在的目的所在,所以,在音樂欣賞課,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教材的內(nèi)容,還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努力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音樂才能,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其樹立學習的信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全心參與到音樂的教學中,成為音樂教學課堂中的主人。
總之,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要充分把握好教材內(nèi)容,同時,教師要學會自己學習,不斷加強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能力,只有本身有著真本領,這樣,才可以更好教導學生,使每個學生通過我們的音樂欣賞課,既開闊視野又提高審美能力。通過音樂愉悅身心,音樂鑒賞力得到提高,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精神,我們要幫助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讓他們在音樂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鄒璐.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9):19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