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慧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事業(yè)的不斷進步,高中數學教學應摒棄傳統教學模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主觀意識,正確把握數學美對學生學習的滲透程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之美,最終形成創(chuàng)造數學美的能力,從而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質量。通過對數學融美于教的概述,對高中數學融美于教的重要性進行解讀,進而提出高中數學教學中融美于教的途徑,并對可行性實施策略進行論述,實現高中數學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融美于教;教學模式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抽象性的學科,是高中教育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在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較少教師能利用數學之美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由于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導致教學水平和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雖然數學美并不能取代學生的推理能力,但是在解題過程中,能幫助學生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找出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巧妙的方法完成數學學習。除此之外,數學美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發(fā)現學習和生活中的美。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向學生展示數學美,讓融美于教更好地在高中數學中開展。
一、數學融美于教的概述
(一)數學融美于教的內涵
數學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人類的發(fā)展歷史,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進步,對數學教學要求不斷提升,數學教學要求不僅滿足基礎知識服務功能,更加重視數學審美價值。數學美區(qū)別于藝術美,不能在感官方面給人沖擊,而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實用性上給你以美的感受。數學美是用另一種方式解釋美,維爾斯特拉斯說:“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氣的數學家永遠成不了一個完全的數學家。”數學美具有自身特性,在數學推理、公式、語言中顯示,將數字、圖形作為展示數學美的載體,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數學美來源于社會實踐中,符合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要求,與人們審美意愿相符,同時也對人們生活實踐起到指導作用,使人們主觀與客觀達到統一。數學美的本質來源于人們生活活動中展示的才能,在追求生活道路上顯示情感的表達,所以數學美容易理解。高中學生對于數學了解不深刻,學生感悟數學美還存在一定困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美融入教學中,加強數學教學中的互動和合作,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逐漸感受到數學美,從而實現學生欣賞數學美的目的。
(二)數學教學美的展現形式
數學教學美具體展現形式可分為外在形態(tài)美和內在理性美兩種,外在形態(tài)美是指數學具有現象性,通過學者直覺能夠發(fā)現數學美的存在,吸引學者進行深入探究。數學是一門揭示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雖然數學美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數學內涵卻存在統一性,數學知識中,數學概念、數學方法、數學理念都具有統一的特點,例如棱柱、棱錐的計算可以統一到棱臺的計算,展現出數學外在美的統一性特點。數學外在美還體現在與其他學科的統一,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存在理論聯系,滲透于其他學科之中,為其他科學領域提供數學理論知識,體現出數學外在形態(tài)美的重要作用。數學內在理性美是指在數學解題過程中,拋開抽象理論表象,能看到數學本質,了解數學美的真實內心,從而理解數學本源的魅力和光芒。數學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去偽存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觀,通過數學知識將數學本質與形態(tài)進行傳達,這使學生需要通過推理和分析研究數學本質,并通過探究數學本質,拓展數學用途,才能夠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習中的美。
二、高中數學融美于教的重要性
(一)展現數學的本質魅力
數學美發(fā)掘的意義在于展現出數學的本質魅力,改變人們對于數學枯燥抽象的印象,改善學生對數學學習畏懼的心理現狀。為了能充分展現數學的本質魅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數學原理進行挖掘,發(fā)現課本中的魅力,通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講解,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在教學中加入趣事,通過富有感染力的實例,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能充分思考數學內容,讓學生在數學中的思維得到充分鍛煉,實現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情況。例如:在立體幾何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制作幾何模型,讓學生對立體圖形形成空間感。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教學視頻,讓學生通過動畫形象的特點,理解幾何圖形特點。增強數學圖形的感染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將數學圖形之美展示出來,展現數學美的教學內容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達成數學教學目標。
(二)揭示數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數學教學中融美于教,使學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數學知識,不僅能給予學生解題靈感,還能夠發(fā)掘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一方面是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是通過數學原理的挖掘,爆發(fā)出實踐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線段中心到兩端距離比是1∶1,而三角形中心點到線段兩端距離比是2∶1,通過數學原理的探究,我們可以大膽猜測,正方形的距離比為3∶1。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數學審美能力不但能讓學生對于數學原理形成深刻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對數學審美能力達到一定高度的情況下,學生思維能力也就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學生通過理性與邏輯結合,能夠創(chuàng)造出數學新知識點,為數學發(fā)展提供更多理論基礎。
(三)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數學融美于教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而情感作為審美能力的基礎,在審美教學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情感內容與數學知識進行統一,使想象與認知進行融合,從而達到使學生的知識、情感、意識都得到鍛煉的目的。數學學習過程就是鍛煉學生意志力的過程,學生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能感受到苦惱、困惑、興奮,嘗到學習的酸甜苦辣,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磨煉意志,鍛煉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數學教育的真正目的。例如數學概念學習時,學生掌握概念知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過不斷失敗和改正,反復研究和推敲才能形成對數學概念的深刻認知,才能更好地把握數學知識。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融美于教的途徑
(一)創(chuàng)設數學審美情境教學模式,以美引趣
目前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認為數學學習太過枯燥,數學知識全是圖形數字和公式,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生這一情況的產生,是因為沒有體會到數學真正的美,沒有感受解決過程中探索的樂趣,缺乏深入了解的欲望。高中數學融美于教,能夠引導學生發(fā)掘數學潛在之美,讓學生慢慢發(fā)現數學魅力之所在,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從了解數學到喜歡數學。為了讓學生對數學美產生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研究創(chuàng)新方式,通過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到數學的實質之美和隱含之美,利用現代化技術,改變傳統數學教學中死板單一的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數學美的魅力。例如:等比數列求和一課中,學生對于無窮數列求和理解容易不到位,教師可以利用教學道具,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將正方形折紙看做數列值,將正方形的邊看做1,通過對折,正方形被分成兩個1/2,反復進行折疊,學生能夠理解無窮等比數列之間的聯系,在學生理解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數學計算的隱含之美。這張正方形折紙讓數學審美變得簡單直觀,學生對于數學重點、難點知識,通過審美情境變得容易理解,使數學教學能更具效率,保障數學教學順利開展。
(二)數學理論與審美實踐相結合
在高中數學融美于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實際生活作為教學平臺,在進行數學審美教學時,指導學生通過實踐,將數學理論與審美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感悟理論知識,加深理論知識理解程度,同時還能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美,讓融美于教在生活實踐中實現。帶領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例如:帶領學生參觀橋梁,感受大橋的比例、尺度、布局的序列等,感受建筑之美的同時,了解數學知識的核心內容;還可以通過橋梁的曲面和圓形對圖形進行理解,除了幾何圖形的應用外,橋梁中還存在其他知識,步入每一塊磚的搭砌,每一根梁的搭建,整體布局等都是高中數學等差比例的知識,讓學生在觀察建筑物時能聯想到數學知識,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通過審美實踐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感知數學美的基礎上,引發(fā)學生對于數學情感的認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理論形成形象化理解,并在審美實踐中提升數學綜合能力。
(三)總結數學規(guī)律,發(fā)現數學抽象美
數學規(guī)律是數學本質理論的必然聯系,數學知識中的公式、定理、法則就是學者在長期學習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數學本質內容,也是數學知識的精華。在高中數學融美于教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規(guī)律,發(fā)現數學知識的抽象美。例如:在學習函數課程中,教師可以將函數抽象的數學模型聯系生活,通過函數的性質去解答函數問題,使函數的最值、值域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然后教師進行知識點歸納,總結出解題的思路和步驟,然后將解題思路應用到其他題型中。在不斷總結數學規(guī)律的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數學規(guī)律隱藏在解題過程中,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知識的抽象美。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通過探究數學抽象內容,進一步研究知識背后的本質問題,提升數學學習興趣,掌握有效的解題方法,減輕數學學習負擔,讓數學抽象美發(fā)揮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融美于教要重視教學對于美的滲透,教師要探究數學美,對學生進行數學美的引導,充分展示數學特點、表象、內涵中存在的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美、創(chuàng)造數學之美,使學生學習數學變成一種精神享受,充分發(fā)揮出融美于教的教學優(yōu)勢,從而實現高效理想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彧.樹立正確數學觀,在課堂中展現數學文化之美[J].數學教學通訊,2019(2):37-38.
[2]趙靜怡.美學滲透,驅動學生理解數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美教育的一點嘗試[J].數學教學通訊,2018(36):26-27.
[3]李權.新媒體背景下數學中的美學教育探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1):241.
[4]郭大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之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0):5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