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恩
【中考真題】
一句真誠的鼓勵喚起你的信心與勇氣,一輪皎潔的明月喚起了一代代詩人的故園情,《經(jīng)典詠流傳》喚起了人們對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快閃《我和我的祖國》喚起了全民族的愛國熱情……生活中,總有一種美好能喚起你的回憶、憧憬、感動……
請結合自身體驗,以“有一種美好喚起我”為題寫一篇文章。
【文題解讀】
“有一種美好喚起我”這一命題,關鍵詞有三個:一是“美好”。命題中提供了幾種參照,既可以是“一句真誠的鼓勵”,可以是“一輪皎潔的明月”,可以是“電視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可以是“快閃《我和我的祖國》”,總之,一定要選取生活中的一種美好事物或情境來引發(fā);二是“我”。感悟主體是我,不是他人,要求考生按照第一人稱來寫作,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來表達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三是“喚起”?!皢酒稹钡谋玖x是從睡夢中叫起,引申義為“激起(引起)回憶、聯(lián)想”“號召使奮起”等。也就是看到這種美好之后,自己精神層面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激情,也就是“喚起”之前和之后暗含著一個對比,而這個對比,也就是寫作者的成長。
至于文體,“文體不限”確定考生可根據(jù)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寫。但因為有“喚起我”的限制,所以寫記敘文、散文更容易操作。
寫作思路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思路一:從社會生活角度尋找美好。生活中的美很多,或者是一句真誠的鼓勵,或者是你看過的一次快閃,或者是某一溫馨的場景……都能引發(fā)你情感的波動,喚起你心底的春水蕩漾。
思路二:從傳統(tǒng)文化角度尋找美好。一場安塞腰鼓,喚起了劉成章力與美的感想;一場社戲,讓魯迅對鄉(xiāng)村生活念念不忘,喚起了他對自由快樂生活的懷想。生活中,你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也會引發(fā)你對文化、對生活的感悟。
思路三:從自然風景角度尋找美好。一樹燦爛盛放的紫藤蘿,喚起了宗璞生命的思考,一棵自己種植的小桃樹,讓賈平凹想到了自己的一生……大自然中的一處風景、一種植物,也會喚起你的某一種情懷。
思路四:從書籍影像中尋找美好?!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一段精彩的感悟,《經(jīng)典詠流傳》中一個動人的場景,足球比賽中一個經(jīng)典的鏡頭,都可能喚起你美好的情愫,讓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考場佳作一】
有一種美好喚起我
◎日照一考生
“生命與速度應有個比例,我們的世界越來越不自然,人類在滅絕地球上的詩意。”木心在詩里惋惜,我們失去了一種天長長、地久久的氛圍。
失去了這種氛圍,我們陷入了一個分秒必爭的世界。對人類來說,成功的速度要快。急于想要一個結果,急于想要確定一份關系,急于賺很多的錢……對于科技來說,進步的速度要快,從寫信到電郵,從紙幣到電子支付,從人力到人工智能……對于城市來說,建設的速度要快。高樓平地拔起,道路縱橫交錯,夜空燈火輝煌……在這樣一個快速的世界里,在各種科技的助力下,我被各種誘惑牽引著快速向前進。其實仔細聽一下,這一路上一直都有一個聲音在向我呼喚。
以前腳步太匆匆,這個聲音一直被我忽略。但是偶然間我看到了一個綜藝節(jié)目——《向往的生活》,我才聽清,原來這個聲音是在向我呼喊:要學會放慢腳步,走進自然,享受生活的過程。
節(jié)目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畫面是一些很平常的自然風景——流星、彩虹、蛙鳴、荷塘月色、田地、夜晚……幾位嘉賓就是在這樣自然愜意的環(huán)境下插秧勞作,喝茶遛狗,自給自足。他們一起種蔬菜和糧食甚至制作做飯的工具來合作完成一頓飯菜。節(jié)目最后,幾位嘉賓在夜色中大快朵頤,杯酒斟酌,暢談人生。
看完這檔節(jié)目,我覺得自己那顆忙忙碌碌卻又始終懸浮不定的心被大自然的流水、蟲鳴,被朋友相聚時的歡聲笑語喚醒了。其實日子也悠長,我們不必每時每刻都逼著自己像陀螺一樣高速地旋轉,可以偶爾放慢自己的腳步,不為功利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過程而不是結果——偶爾從電子產(chǎn)品的束縛中走出來,去見一見老朋友,聊一聊彼此的近況;偶爾走出鋼筋水泥的城市,走進大自然,去感受清風拂面的溫柔,去欣賞被蟲鳴喚醒的晨曦。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向往的生活》里的自然風景與人情味喚起了我對從前這種天長地久的生活氛圍的向往。慢下來,減幾分功利心,讓生活里多一些自然的氣息,繁華人世也可以天長而地久。
【評點】
考生以電視節(jié)目入文,以節(jié)目中嘉賓的生活態(tài)度,引發(fā)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選材新,立意巧,展現(xiàn)出考生富于個性的思維和視角。
文章開頭引用木心的詩詞,結尾又引用《向往的生活》里的臺詞,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彰顯了作者的視野和積累。
【考場佳作二】
有一種美好喚起我
◎日照一考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笔敲妹玫闹赡勐曇?,循聲望去,妹妹在院子里仰著頭,在和頭頂飛過的雁陣對話呢。
笑過妹妹的天真可愛之后,忽然有一種異樣的情緒涌上心頭。大自然有四季的輪轉,生命也會有新生與黯淡。夏天已遠去,我們暫別了繁盛和豐饒,迎來了陣陣涼意,生命也將隨之枯萎,所以我并不喜歡秋天這個季節(jié),如果說和煦春風與溫柔陽光帶給每個人生命的希望與信心的話,那么秋天帶給人的只能是頹廢和謝幕。
然而,今天,妹妹在乍冷還暖的院子里,仰頭誦詩送雁陣的美好場景喚起了我對秋的愛意。
想一想,秋天,該是個詩意勃發(fā)的季節(jié)。從遠古的歌謠《蒹葭》,到杜甫的八首《秋興》,還有宋代歐陽修的辭賦《秋聲賦》,再到近代郁達夫寫過的散文《故都的秋》,都是名篇,可見秋在中國人審美中的地位之高。杜牧有詩云“風物最宜秋”,國人喜歡中秋賞月飲桂酒,喜歡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秋高氣爽,花黃葉紅,秋天也因有了這些習俗而有了溫度和詩意。而這些,都已經(jīng)植入我們的文化觀念,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
相對于春天的萬物復蘇、姹紫嫣紅,秋天是清冷和蕭條了許多,然而,也正是這種清冷和蕭條,才會讓人們于繁盛之中窺見凋落,從生與老的漸進中,將思索引向深層。蘇軾曾說:“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边@句話雖然談論的是對文字的認識,然而從生命的角度分析,也是很有見地的。生命是需要積淀的。經(jīng)歷了絢爛輝煌之后,生命漸老漸熟,沉靜下來,會發(fā)覺平平淡淡才是真。秋也一樣,經(jīng)歷了春的萌發(fā),夏的絢爛,從繁盛走上靜謐,從熱烈走向內涵,秋給你的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忠告呢。
“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想想這些,再看看妹妹那認真執(zhí)著的樣子,我突然對秋天肅然起敬。
【評點】
文章從生活角度切入,展現(xiàn)自己對秋意的理解,既有詩詞的引用,又有傳統(tǒng)民俗、文化認知的材料,都緊扣秋的況味尋找,展現(xiàn)秋的美好,顯示出考生廣博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