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菊
小兒重癥肺炎是兒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一種嚴重類型,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全身并發(fā)癥多,容易出現(xiàn)多臟器功能障礙。據(jù)WHO提供的最新數(shù)據(jù)[1]顯示,每年200萬以上5歲以下兒童死于重癥肺炎,位居死亡原因首位。因此,及時有效地治療小兒重癥肺炎是降低患兒病死率、改善預后的關鍵。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本研究通過給予大劑量及常規(guī)劑量氨溴索佐治小兒重癥肺炎,觀察其療效差異?,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及分組 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武清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兒120例為研究對象,臨床表現(xiàn)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氣喘、呼吸困難,肺部可聞及濕噦音,且均符合重癥肺炎診斷標準。按隨機數(shù)字法將120例重癥肺炎患兒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研究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3個月至5 歲,平均(3.05±0.50)歲。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3 個月-至6 歲,平均值(3.10±0.45)歲?;純杭覍倬橥獠⒑炇鹬橥鈺?,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排除對氨溴索過敏、合并肝腎功能異常、合并消化道疾患及中途轉院患兒。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吸氧、抗感染、止咳平喘、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必要時呼吸機輔助通氣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使用常規(guī)劑量鹽酸氨溴索,2歲以下患兒:每次7.5mg,1日2次,2-6歲患兒:每次7.5mg,1日3次,靜脈輸液治療;研究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使用大劑量鹽酸氨溴索90mg/d,1日4次,靜脈輸液治療。兩組均治療7天。
1.3 療效評判標準 痊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肺部 X 線片陰影完全消失。顯效: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肺部 X 線片陰影明顯減小。有效:治療后對比治療前,患兒癥狀體征、X 線片陰影均改善。無效:治療后對比治療前無指標變化情況。總有效率用痊愈患兒和顯效患兒的例數(shù)計算,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
1.4 觀察指標
1.4.1 監(jiān)測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及氧和指數(shù)(PaO2/FiO2)
1.4.2 記錄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
1.4.3監(jiān)測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標: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4.4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及住院時間
1.4.5 兩組不良反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皮疹及肝腎功能異常等
2.1 研究組動脈血氣指標(PaO2、SaO2、PaO2/FiO2)較對照組均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2.2 研究組呼吸及心率恢復時間、呼吸困難及發(fā)熱緩解時間均較對照組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肺內啰音消失時間較對照組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后炎癥指標(IL-6、TNF-α)均較治療前下降,但治療組較對照組下降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s,天)
2.4 治療組和對照組重癥肺炎患兒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43%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38%。經(jīng)統(tǒng)計學計算,χ2=4.3895,P=0.039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2.5 兩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皮疹等過敏反應及肝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
表4 兩組總有效率及住院時間比較
小兒重癥肺炎是兒科常見病,病情進展迅速,易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病死率高,是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癥肺炎肺部病變廣泛,可發(fā)生肺不張、急性肺損傷,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部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嚴重影響通換氣功能,還可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出現(xiàn)失控性炎癥介質釋放。
小兒重癥肺炎治療目前主要是抗感染加氧療、止咳及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等對癥支持治療。當發(fā)生重癥肺炎時,毛細支氣管因炎癥水腫而管壁增厚,管腔變小、堵塞,同時氣道炎癥使分泌物大量增加,而由于嬰幼兒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fā)育差,痰液排出能力差,造成抗生素效力降低,出現(xiàn)氣道梗阻、肺不張,嚴重影響肺的通氣功能。
氨溴索的主要功能是溶解粘痰,痰的粘性成分主要是黏蛋白和脫氧核糖核酸,氨溴索可通過抑制核糖核酸分解,促使氣管支氣管粘液細胞的溶酶體釋放,使痰液中的酸性粘蛋纖維斷裂,抑制氣管、支氣管腺體粘蛋白的分泌,增加呼吸道漿液分泌,從而使得粘痰被稀釋易于排出。以往治療多采用常規(guī)劑量氨溴索,近年來大劑量氨溴索應用于重癥肺炎治療的相關報道較多,主要是利用大劑量氨溴索的獨特作用機制[5,6],如抗炎癥反應、與抗生素的協(xié)同作用、抗氧化作用及清除自由基減少肺損傷、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PS)的合成和釋放,從而起到防止肺不張、改善通換氣功能的作用,療效顯著。侯偉鵬等[7]應用大劑量氨溴索(30mg/kg·d,分次靜脈滴注)治療小兒重癥肺炎,結果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且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及變態(tài)反應。本研究基于大劑量氨溴索的上述獨特作用機制,通過比較常規(guī)劑量與大劑量氨溴索佐治小兒重癥肺炎,發(fā)現(xiàn)大劑量氨溴索組治療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劑量組(P<0.05);血氣指標(PaO2、SaO2、PaO2/FiO2)改善水平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劑量組(P<0.05);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劑量組(P<0.05);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劑量組(P<0.05)。本研究在應用大劑量氨溴索治療過程中,通過控制輸液速度,分多次靜點,避免藥物配伍禁忌等方法避免其不良反應,結果未見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及過敏、肝腎功能異常患兒,可見其安全性高。
綜上,氨溴索大劑量應用較常
規(guī)劑量可以更好的改善重癥肺炎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氧合以及炎癥程度,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疾病治愈率,減少經(jīng)濟負擔及患兒的病痛,具有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亦證實了大劑量氨溴索的抗炎作用、改善通換氣功能、防止肺不張、肺保護以及協(xié)同抗生素的諸多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