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菊
關鍵詞:提問方法;趣味性;啟發(fā)性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4-0078-01
古語說,學貴有疑,疑貴能解。小學生在學習中要敢于提出問題,要能夠提出問題,這樣他們在學習中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因此,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問題,是發(fā)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潛能、活躍課堂氣氛的助推器,也是實現師生交流互動,促使學生活學活用的有效學習方法。在數學課上,我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對課堂提問的方法進行了初步探索,現將實施策略總結如下:
1.設計趣味問題,激發(fā)學習熱情
小學生好奇心很強,他們喜歡有趣的問題。因此,我們的課堂提問要精心設計,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遵循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只有小學生喜歡的問題,他們才會用心去探究,用心去回答。這種探究才是發(fā)自學生內心的,積極主動的,這種探究也才是真實有效的。
為了設計小學生喜歡的數學問題,我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然后進行合理的設計。小學生喜歡童話故事,我提問時就以童話的形式來呈現。比如,學習“可能性”這一節(jié),我讓學生充分體驗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并能用“可能”和“不可能”正確描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我在教學設計階段共設計了兩個有趣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羊媽媽聽說兔寶寶生病了,就帶著一個大禮盒去看兔寶寶,你猜羊媽媽帶去的是什么東西呢?同學們立刻來了精神,紛紛猜測起來,有的說可能是橘子,有的說可能是蘋果,還有的說可能是鴨梨,大家猜得興趣盎然。我故意賣了個關子:“我給大家出個謎語吧!謎面就是這種禮物,學生們馬上喊出了“胡蘿卜”三個字。
我于是趁熱打鐵,向學生發(fā)問:“你確定是胡蘿卜嗎?”許多同學回答:“肯定是?!蔽依^續(xù)追問:“有可能是蘿卜嗎?”大家異口同聲回答:“不可能!”通過以上提問引出了“可能與不可能”的話題,自然而然引導同學們進入探究“推測和判斷可能性”的學習情境之中。這次提問從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開始,很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圍繞問題展開探究,思想越來越活躍,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習效果自然不錯。
2.設計啟發(fā)提問,調動學生思維
在數學課堂上,我們的提問要具有啟發(fā)性,這樣才能活躍小學生的思維細胞,讓他們在解答問題中獲得數學知識,形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啟發(fā)提問不是漫無目的的,不是隨心所欲的,我們要把握提出問題的時機,太早或太晚都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要精選提出問題的方法,如果方法不當,小學生就不愿意接受也不能夠接受;我們要研究學生提問的思路,只有思路明確,才能事半功倍。我們優(yōu)化了小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小學生就會慢慢愛上數學,學好數學。
比如,學習同分母加法減法這一內容,我先在黑板上寫出練習題讓學生自己進行訓練,1/5+2/5=?1/6+5/6=?開始的時候,他們抓耳撓腮,不知從何下手,我就因勢利導,問同學們這兩個數學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同學們觀察過后,很容易發(fā)現了規(guī)律,這兩個數學算式都是分母相同,但分子不同。我繼續(xù)提問,我們怎樣把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相加在一起呢?有的同學說,分母不變,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我繼續(xù)問他,你能告訴我為什么要這么做嗎?這位同學一時回答不上來,我就給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天小黑猴和小白豬到森林里去玩,他們發(fā)現了一個大蘋果,小猴子吃了蘋果的1/5,小豬吃了蘋果的2/5,他們一共吃了這個蘋果的幾分之幾呢?同學們聽得很入神,我于是說,我們可以先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后把圓平均分成5等份,同學們是不是就很容易解答這個問題了。馬上有學生回答:小黑猴和小白豬一共吃了這個蘋果的3/5,我繼續(xù)發(fā)問,這個蘋果還剩幾分之幾呢?同學們數了數,一起喊道:2/5。在我的啟發(fā)下,一系列數學問題迎刃而解。
3.鼓勵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學生自信
在課堂生,除了我向學生提問,我還鼓勵學生向老師發(fā)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我每次都要進行梳理,看哪些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哪些是個別性的問題。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我每次都要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只有弄清了問題產生的原因,才能幫助小學生順利地解決問題。對于個別性的問題,我就采用個別輔導的方式,為個別學生吃偏飯,讓他們跟上同學們學習的步伐,保證他不掉隊。
至于學生向老師發(fā)問,我鼓勵他們多動腦筋,要用心來提問,這樣提出的問題才有深度。學生向老師發(fā)問,要避免湊數,只顧熱熱鬧鬧,不重實際效果。同時,只要是學生真正不懂的問題,我們就不能批評他們問得淺顯,問得簡單,畢竟學生提問的過程就是他們思考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上,小學生畏首畏尾,擔心在同學面前丟丑,主動發(fā)問的積極性不高,需要我們多加鼓勵,不斷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多提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鼓勵他們從問題入手,主動解決數學問題。
總之,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提問形式還有很多,我們要不斷提高小學生課堂提問的實效性。讓小學生在提問中獲得數學知識,在提問中增長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提問中愛上數學,在提問中學好數學,讓課堂提問為小學生插上成功的翅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7
[3]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