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萍
摘 要:情境體驗對于小學生理解課文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要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將其引入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讓學生在情境中對課文內容深入理解,實現拓展閱讀,最大程度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本文從分析情境教學法的概念及基礎特征入手,分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中的應用價值,進而探索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實踐應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語文;閱讀
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轉換教學思維,改變傳統(tǒng)思想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知識收獲和成長發(fā)育,讓學生快樂學習,形成正確且高效的學習習慣,從而獲得學習動力。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
一、情境教學法概述
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標地借用一些輔助工具或者場景鋪設,在課堂中恰當地引入教學目標相關的生動場景,以增添課堂趣味性。這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形成相關的文字畫面,培養(yǎng)感官系統(tǒng)。學生在達到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中,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學習信心。
二、小學語文教學對情境體驗的具體教學應用
1借助情境體驗導入課堂教學
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起到導入新知的作用,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講,教師就可以借助情境體驗這種方法,創(chuàng)設一個趣味導入情境,以此開展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具體來講,首先,教師需要對教學的課文內容進行分析,然后結合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案例,構建具體的情境。在構建情境的時候,要注意對生活素材進行精簡,讓情境簡單一些,不要太過復雜。其次,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將事先構建好的情境引入進來,引導學生融入其中來思考,針對情境中設置的一些趣味問題進行思考。再次,在學生完成情境體驗之后,就可以組織學生對某些問題展開分析,進行集體討論。最后,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順勢切入到課文的閱讀講解之中。
2構建情境游戲讓學生實踐體驗
除了通過構建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其中進行感受之外,還可以從實踐這個角度出發(fā),構建一些情境游戲,以游戲的形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實踐參與的機會,這樣學生可以在游戲實踐中來體驗課文中的故事以及其中所蘊藏的內涵。具體而言,角色表演游戲,就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課文都具有明顯的故事性,描寫了一段具體的故事。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故事,創(chuàng)設一個角色表演情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對課文大意進行講解,讓學生形成一定認識,然后就將事先設計好的情境引入課堂,讓學生隨機分配角色,根據創(chuàng)設的情境來開展角色表演游戲。學生通過角色表演,對課文故事進行還原,這樣的一個過程,學生就能對課文內容實現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對自己表演的人物角色形成更加清楚的認知。
3創(chuàng)設開放情境拓展閱讀教學
通過適當的拓展,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也可以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在課堂上,就可以基于情境體驗這種教學方法,構建拓展閱讀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實現拓展閱讀。具體來講,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新編和故事續(xù)寫這兩種模式來構建拓展閱讀情境,對于一篇課文中的故事,教師可以續(xù)寫一個新的結局,將其創(chuàng)設為情境,在課文閱讀講解之后,將這個續(xù)寫的情形引入課堂,讓學生代入其中進行體驗,感受課文故事新的結局。除了續(xù)寫,還可以從故事中途開始新編,創(chuàng)造一個不同的結局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其中進行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拓展,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課文的多角度認識,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4故事情境的引入
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教學課堂中,針對圍繞著某一名人展開的閱讀故事這一類文章的教學問題,教師可以圍繞著這一個特定的故事,用發(fā)散思維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對這個人物生平發(fā)生的相關的事件進行收集與篩選,然后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用生動的畫面描述,給學生講述一個具有畫面感的故事。這種方法能提升學生對所學文章中的故事的深入理解和感官感受,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例如,在進行《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著文中所記述的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之間所發(fā)生的事件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給學生講一講高爾基生平發(fā)生的一些事件,從而引出高爾基為何要在島上修養(yǎng)的原因。這能讓學生了解到高爾基和自己的兒子長期分開,不能相見,只能用書信的形式進行交流。教師在進行這一段故事的講述時,應該注意父子間分隔多時的思念之情的情感表達。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加入聲音和音樂,將一些細節(jié)描寫渲染出濃濃的思念情,產生畫面感。這種畫面感將幫助學生進入場景,有一個更加直觀的感受和深層次的理解。
5音樂場景的鋪設
音樂是人類表達情感和抒發(fā)情緒的一種直觀又美妙的工具。帶有強烈的情感表達的音樂旋律配合相關場景細節(jié)描述的歌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到當下的場景中去,提高感受能力。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適當利用音樂情境導入,幫助學生理解景物描寫較多的一類文章的情感體驗,加強感官系統(tǒng)的開發(fā)。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于文字描寫的場景的理解和轉化,以及信息獲取的能力。例如,在進行《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詩歌所記錄的場景,選取相關的贊頌春天的歌曲,播放給學生聽。例如,在《滴答滴答》歌曲中,在快活的旋律下唱著“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草說:下吧下吧,我要發(fā)芽。梨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嘀嗒,嘀嗒,下小雨啦?!苯處熗ㄟ^對這些歌曲的播放,配合生動形象的歌詞,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對音樂旋律的情感捕捉來感受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文章中所描寫意境,通過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課本知識,能切實體驗到文中所表達的真情實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6演繹場景的開展
課文故事情節(jié)的演繹以另一種形式的情境導入,主要通過學生將自己置身其中,調動所有情感和感受力去理解人物形象、背景以及在場景中的情感表達來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故事的情節(jié)和情感以及主旨、人生道理等。學生可以通過這樣的一種情節(jié)表演的形式親力親為,在參與中找到閱讀的樂趣,設身處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從而達到高效學習、多方面感悟的學習效果。同時,通過積極地參與和小組間配合合作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表達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組織領導以及設計能力等等綜合能力,提升學生個人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進行《嫦娥奔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堂閱讀演繹課,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且指定小組帶領人、導演等角色,把故事演繹布置為課后家庭作業(yè),讓學生進行課前訓練,盡可能在課堂的表演中演繹出每個故事人物的情感、處境以及視角。這需要學生在課下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背景資料的查閱、角色選定、情感揣摩、整體彩排等工作。在課堂表演中用大眾評分的方式,選取優(yōu)勝小組進行獎勵和表揚。
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情境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因而,需要教師在實施此教學方法期間與生活緊密聯系,靈活運用教學工具,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景,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藝術性探析[J].時代教育,2017(2):179.
[2]譚曼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J].基礎教育研究,2017(12):60.
[3]王珍。基于情境教學視角下的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探討[J].學周刊,2019(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