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六生
摘要: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也迅猛發(fā)展,全媒體逐漸涉及到生活里的各個領域。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深刻的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人才的關鍵之地,面對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教育工作者必須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新要求,使全媒體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也應該與時俱進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以適應新時代發(fā)展需求。本文從探討全媒體時代背景出發(fā),具體分析全媒體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并結合實際研究出全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以期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策略調整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互聯(lián)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思維方式。據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2013年《互聯(lián)網發(fā)展信息與動態(tài)》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7月底,中國網民數(shù)量達到5.95億,其中學生群體占比為26.8%。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4.64億。[1]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創(chuàng)新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嶄新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復雜的挑戰(zhàn)。在全媒體時代環(huán)境下,高校如何利用全媒體開展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大學生作為"全媒體時代"的率先體驗者,全媒體時代的來臨對當今高校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全媒體己成為了大學生人際交往,日常生活賴以繼續(xù)的生活工具。如何利用全媒體時代背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了擺在每一個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全媒體技術應用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
1.全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對大學生道德素質產生積極的影響。
全媒體技術的應用涉及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學時期當代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成型,在他們通過微博、瀏覽器等各種軟件來了解外面的世界,全媒體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所以加強當代大學生對眾多消息的識別和篩選,加強愛黨護國教育的宣傳很有必要,這將有助于道德素質培養(yǎng)的意識,有助于強化道德主體意識和地位。
2.全媒體對大學生智力素質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全媒體的開放性和方便性,內容的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拓寬了大學生的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的途徑,在這樣一個相對開放自由的空間里,大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取去學習和了解,打破了以往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的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他們可以了解國內最新時事,同時也可以感受外國文化氛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享受著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完善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增強他們智力的同時推動我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3.全媒體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也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可以讓當代大學生為社會的了解更加方便快捷,大學生可以在網絡上對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進行提前的熟悉了解,有助于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全媒體技術形成的新型人際交往方式和社會關系的建立為大學生在現(xiàn)實社會中進行社會交往提供了一種緩沖的空間;全媒體還為大學生的社會化提供了角色的練兵場,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
4.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有很多負面的影響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的鋪天蓋地的接踵而至,大學生面對眾多的消息不能很好的辨認區(qū)分和識別判斷,常常人云亦云缺乏自我的主見觀點,同時常常也會被這些思想所影響,如果高校工作者對學生的思想不加以引導,處于眾說飛紛云的大學生就會出現(xiàn)迷茫,難以形成正確的三觀,還會很容易誤入歧途,所以在高校開展全媒體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二、全媒體時代如何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同時還需了解把握全媒體傳播的規(guī)律和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政治工作時必須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模式和教育觀念,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學生是信息化,網絡化程度較高的特殊群體,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獨立思維和自我教育能力。教育者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一個寬松和諧,自由有序的教育環(huán)境,利用網絡技術消除法制與思想道德教育中成人化標準,理論化形式,課堂化模式的弊端,幫助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其次,組織豐富多彩的虛擬世界的校園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搶占虛擬世界的思想陣地。思政工作者要及時認清大學生群體的這些變化,及時調整教育策略;要有意識地將校園特色網站由宣傳型向引導服務型轉變,加大人性化管理力度,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以平等對話的姿態(tài)贏得學生的信任和認可。
再次,發(fā)揮全媒體的優(yōu)勢,延長思政工作手臂,拓展思政工作空間,改進思政教育手段。發(fā)揮名師在大學生中的影響力,鼓勵思政工作者建設并推廣自己的法制與思想教育的網站,力爭建設幾個學生喜愛的思教品牌網站。目前,已有部分思政工作者開始利用全媒體技術,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或主頁,用正面聲音引導大學生。
最后,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全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空間,充分利用全媒體優(yōu)勢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我教育。例如,我們可以集中優(yōu)勢力量建設一個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大學生喜聞樂見,能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融資料性,交互性和娛樂性為一體,點擊率高的思政網站。通過網站我們可以以網友的身份與學生平等交流,開展正面引導和全方位溝通,解決他們的思想難題:可以把意見箱掛在網上,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及時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
三、全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與挑戰(zhàn)
青年學生是全媒體時代的主力軍,所受影響也是最直接和最深入的人群。在數(shù)字技術時代,對全媒體的認識和態(tài)度,對全媒體的選擇與接觸以及對全媒體傳播內容的甄別與判斷,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2]全媒體的發(fā)展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
1.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推進思政教育網絡課堂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
網絡課堂教學作為第一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破解了時間、空間和選擇方面的限制,并依托網絡資源豐富性、共享性、開放性等特點,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學習平臺,日益受到學生的喜愛。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學生可以方便地獲取不同高校、不同地域、不同層面的教師和專家學者的見解,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克服了傳統(tǒng)單一教學模式的局限性。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我國4G網絡通信技術的成熟,5G技術的發(fā)展,將會大大提高網絡信息傳播速度,這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資源豐富的先進平臺。
2.全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
以互聯(lián)網和手機為代表的全媒體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工具和載體,具有信息量大、覆蓋面廣、交互性強、快捷便利的特點。憑借全媒體,我們可以發(fā)揮其與各種網絡工具結合的優(yōu)勢,構建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橫向和縱向載體。[3]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利用這個陣地,通過E-mail、QQ、微信等網絡載體,與大學生開展一對一個性化的思想交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實際,通過平等式、交互式的交流討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隔閡、溝通壓力得以消除,雙方可以坦誠平等地對某一問題進行辯論、交流、研討,增進共識,縮小分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同時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以一對多的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要點向學生進行傳播與輻射,并通過點評與討論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時消除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疑慮。
3.全媒體的豐富信息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視野
全媒體蘊含著信息容量巨大、資源涵蓋豐富、信息傳播迅速、搜索快捷便利、覆蓋范圍寬廣等諸多優(yōu)勢,可以便捷地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也補充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案例,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針對性和滲透性。同時,作為學生,通過各種全媒體平臺方便快捷地了解發(fā)生在世界各地的新聞資訊、前沿的科學技術和理論知識以及豐富多彩的文體藝術,廣泛接觸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千世界,從而達到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完善知識結構、提升內涵修養(yǎng)的效果。
4.全媒體時代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zhàn)
全媒體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為我們開展此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但在全媒體時代,信息發(fā)布的便捷使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大量涌入人們的視野,尤其是敵對勢力也在不斷地利用全媒體平臺傳播其意識形態(tài),加強對青年學生進行文化擴張和思想滲透,加上社會上各種消極腐敗現(xiàn)象和社會矛盾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沖擊,極大地弱化了社會信仰傳播的公信力,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4]再者,大學生由于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分析理解事物的能力較弱,對于網絡誘惑的抵制力較差,很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網絡色情等,在虛幻的世界尋找快感,荒廢了學業(yè),透支了青春。面對這些嚴峻的挑戰(zhàn),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迎難而上,加強全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
三、全媒體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則
既然全媒體時代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就是至關重要的,要把這把雙刃劍用在實處利處真正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讓它為我們所用,就得遵循以下三點原則。
首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正確方向的原則。意識形態(tài)陣地是無產階級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全力爭奪的思想陣地,在當前世界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日益頻繁的新形勢下,利用全媒體技術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既是馬克思主義者的重要任務,也是各類敵對勢力的主要工作。目前,互聯(lián)網、手機等新興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各種不良社會思潮已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深遠影響,致使部分大學生中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等問題和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狀迫切需要我們主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占領全媒體陣地,加強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引導教育學生,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當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其次,堅持主動灌輸與互動交流相結合的原則。主動灌輸長期以來是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手段。我們依托主流媒體、課堂教學、文體活動等方式加強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和灌輸,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全媒體時代,多元開放的信息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對這種單一的教育方式帶來了新的沖擊,迫切需要我們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積極利用全媒體開展工作,變單純灌輸為互動交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融入學生的思想和內心世界,在與他們平等交流的過程中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最后,堅持保持優(yōu)勢與有效融合相結合的原則。習近平同志在2010年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注重發(fā)揮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傳媒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加大黨史宣傳教育和黨史知識普及力度。”[5]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我們與時俱進,既要保持我們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借助傳統(tǒng)的手段和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和立體化,又要利用全媒體時代的新載體,使思想政治工作與全媒體有效地融合起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
總之,正確充分利用和掌控全媒體平臺,發(fā)揮其優(yōu)勢和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思想政治教育,無疑會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輻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現(xiàn)代化的提升。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的思政工作帶來了巨大沖擊。我們只有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充分認識并利用全媒體的優(yōu)勢,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新要求,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媒體教育意識,掌握全媒體技術,使全媒體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
參考文獻:
[1]修麗萍.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調整.[J]林區(qū)教學.201805:22.
[2]關亮.淺析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調整.[J].下半月.201409:19-21
[3]胡馨勻.全媒體視閥下高校思政工作策略探討.[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03:31
[4]緱星.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調整策略研究.[J].長江從刊.201828:42-44
[5]陽秋慧.探究高校思政工作與文化建設的融合發(fā)展.[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3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