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芹
摘要:在聲樂的學習和表演中,樂感是歌唱的本質。如果只是“硬”技巧的練習,很難表演藝術作品的目的。只有在歌唱中更好地運用樂感,才能賦予音樂鮮活生命的靈魂,提升樂感知識的修養(yǎng)尤為重要。本文從聲樂演唱的樂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出發(fā),試探析聲樂演唱者應如何培養(yǎng)樂感。
關鍵詞:聲樂演唱 樂感 培養(yǎng)
樂感是聲樂演唱者的基本音樂素質之一,樂感不是孤立的,它需要長時期的積累,需要靠平時的潛移默化。聲樂演唱者在音樂感上的欠缺,必然會在音樂實踐中暴露出來,會對作品的審美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聲樂學習者在訓練演唱技巧的同時,要重視的樂感訓練,注意其整體音樂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加強演唱駕馭能力和舞臺感覺的提高要同步完善。成為一個有良好樂感的演唱者,這是一個長期的、嚴格的、系統(tǒng)的、艱苦的過程。
一、樂感的內涵及重要性
想要提升歌唱樂感,首先我們要知道樂感是什么。基礎性樂感包括:節(jié)奏感、音高感、音色感等,綜合性音樂感包括:如旋律感、和聲感、形式感、風格感等?!皹犯小弊鳛槿祟惼叽笾悄苤?,是人們對音樂作品正確而深刻的理解,是運用大腦對音樂的感受的完美體現(xiàn),是藝術作品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人的一種心理活動的過程。我們演唱任何一首聲樂作品都是演唱者對自身生活的體驗,都是一定思想感情的表達。
如果演唱者不重視樂感的培養(yǎng),再超群的演唱技巧都將是白費功夫。不重視歌唱樂感,演唱的作品久而久之便會失去靈魂,自己對聲樂演唱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淡。只有不斷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并表達處理好每一首歌曲,使演唱更具有魅力,并能吸引更多的聽眾,演唱者才能在聲樂表演這條路上取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二、積累作品,理解作品
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演唱者需要進入到歌曲的海洋里,多積累,多摸索。樂感即指感知音樂的能力,又指表達音樂的能力。在不斷的聆聽、思考、演唱的過程中,提升對作品的理解、駕馭能力,從而增強歌唱樂感。
(一)積累多種風格作品
演唱者切記不能養(yǎng)成只唱一種風格的習慣,不同歌曲演唱風格也具有多樣性,要在舞臺實踐中追求自然、個性,首先應該積累不同曲目。多觀看、多聆聽、多感受不同風格的演唱、演奏,多唱、多積累是很有必要的。在多種風格的基礎上探尋自己的演唱風格,增強自我演唱風格駕馭能力,以期形成自己的獨特演唱風格。
積累多種作品的過程,也是積累多種情感體驗的過程。通過投入情緒進入情感,作品的意境才會自然會流露。如果沒有情感的投入,再高超的演唱技巧也將是沒有生命力的。注入情感的演唱將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力,達到“以情動人”的藝術效果。情感體會的獲得除了模仿之外,可以通過大量觀看影視作品去感受,還可以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在情節(jié)中去體會。
(二)理解演唱作品的背景、內涵
在不同曲目的學習中,演唱者還要分析作品的背景、情感線索、情感表達,對情感進行分類,要掌握不同情感的演唱處理方式,如:熱情奔放式、溫柔含蓄式、難過悲傷式、憂郁無助式等。
演唱者在確定了要演唱的聲樂作品后,第一步便是深入了解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包括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只有先弄清楚作品的內涵,才能在演唱時把需要表達的情感準確的表現(xiàn)出來。不能把喜悅的唱成悲傷的歌,把悲傷的歌唱成歡樂的歌。常言道:要想感動他人,必先感動自己。如果歌唱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那么這種歌唱就沒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不會有許多能引起共鳴的聽眾。也就不是一個專業(yè)的聲樂學習者應有的表現(xiàn)。
三、嚴讀歌譜,音準節(jié)奏準確
音準、節(jié)奏最為基礎性樂感,是評判一個音樂學習者樂感好壞的首要考評度量。專業(yè)的聲樂演唱者在日常的學習訓練當中,就要養(yǎng)成嚴讀歌譜的好習慣,音準、節(jié)奏決不能有差錯。如果平時的訓練不細心,到演出前才發(fā)現(xiàn)有音準節(jié)奏問題,就已經為時過晚了,那樣演出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樂歌唱過程中,對于演唱者而言,樂感貫穿始終,音樂表現(xiàn)的優(yōu)劣取決于對樂感的駕馭,而音準、節(jié)奏的駕馭是首要的。
四、融入角色,調整表演心態(tài)
歌曲往往都會塑造一定的音樂形象,不同形象需要不同的表達方式,演唱者需要通過旋律、音樂表情、力度、速度去理解,藝術想象力尤為重要。舞臺表演一定要避免單純追求技術,在音樂表演過程中,以充沛的自信心走進音樂,表現(xiàn)音樂,從而積極主動地掌握樂感。因此在演唱前和演唱后探討分析音樂形象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正確深刻地理解音樂形象才能完成演唱角色的適應,從而加強表現(xiàn)適應感。
五、總結
總而言之,對于聲樂演唱者來說樂感的培養(yǎng)很有必要,樂感的培養(yǎng)需要不斷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向優(yōu)秀前輩學習,象同行們學習優(yōu)點,找出差距不斷提高。同時還要更多的接觸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演唱風格,掌握多種民族民歌演唱特點,了解各戲曲劇種的特色等。在不斷的學習、摸索中前進,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演唱風格,讓樂感為歌唱服務。
參考文獻:
[1] 管建華著:《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5年 10 月。
[2] 王次炤主編:《音樂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年 6 月。
[3] 田丁著:《論聲樂表演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中國音樂》編輯部,2002年 7 月。
[4] 趙梅博著:《歌唱的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年,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