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春 邢海燕
摘 要:東嶺油氣田及其鄰區(qū)在近年的火山巖油氣藏的勘探開發(fā)中獲得重大突破,火山巖儲層的巖石類型多而復雜,裂縫與孔洞不均勻的隨機分布,往往形成裂縫型、孔洞型、裂縫—孔洞型等儲層類型,從而使得火山巖儲層具有非均質性和各向異性,導致許多對常規(guī)儲層有效的測井評價方法明顯不適應這類儲層,甚至難于有效劃分儲層,計算儲層參數和正確識別孔隙流體性質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加強具有針對性的研究,以新思路、新認識做好火山巖儲層測井解釋評價與研究工作,為后續(xù)鉆井、優(yōu)選測試選層方案、儲層精細標定及預測奠定基礎。
關鍵詞:火山巖;“四性”關系;儲層;特征
前言
東嶺地區(qū)深層火山巖類型多樣,成分結構復雜,非均質性強,火山巖巖相、巖性識別困難,為低孔、低滲儲層,本文著重探討儲層“四性”關系,建立適合區(qū)域地質特點的測井解釋模板,達到精細解釋。
1 儲層四性關系研究
通過對東嶺研究區(qū)域多口井的鉆井、測井、錄井、試油、試氣等資料,包括完井地質報告、氣測完井解釋報告、鉆井工程報告、綜合柱狀圖、測井數據、測井解釋報告、巖心分析資料,以及與研究區(qū)相關的資料,綜合分析了儲層的四性關系特征。
1.1巖性特征
通過對東嶺地區(qū)26口鉆井的火山巖性統計:東嶺地區(qū)營城組火山巖主要為流紋巖、流紋質凝灰?guī)r、凝灰?guī)r,火石嶺組火山巖主要為玄武巖、安山巖和安山質凝灰?guī)r。
1.2物性特征
(1)孔隙度、滲透率橫向分布特征
從東嶺地區(qū)火山巖物性統計來看,火山巖主要發(fā)育在營城組,孔隙度分布范圍在0.9~26.2%,平均7.9%,滲透率分布范圍為0.02~366.0×10-3μm2,基本上屬于低孔低滲儲層。對不同火山巖物性進行統計,可以看出火山巖儲層中凝灰?guī)r、流紋質凝灰?guī)r、流紋巖、玄武巖孔隙較為發(fā)育,其中凝灰?guī)r裂縫最發(fā)育,具有較好的儲集特征,是油氣有利的儲層。
(2)孔隙度、滲透率縱向分布特征
火山巖的孔隙度、滲透率與埋深沒有關系,基本不受壓實作用的影響,深度大于2700m時,仍有大于8%的較大孔隙發(fā)育,說明深層油氣藏前景廣闊。從孔隙度與巖石密度關系圖可看出,兩者具有較好的相關性,說明火山巖物性與巖石性質、孔隙結構有關,主要與各類溶蝕孔、原生氣孔的發(fā)育程度有關,受火山噴發(fā)能量和噴發(fā)類型控制。
(3)儲層孔隙類型、孔隙結構
東嶺地區(qū)多口井火山巖的取芯資料分析表明,營城組火山巖儲層孔隙度差異變化大,大部分孔隙為孤立孔隙或局部連通,主要滲流通道為裂縫,是一類重要的雙重介質儲層。研究區(qū)火山巖的主要孔隙類型為粒間孔(晶間孔)、氣孔和裂縫,其中部分巖樣氣孔被充填??紫逗淼乐饕衅瑺?、彎片狀和毛細管狀三種類型。凝灰?guī)r和流紋巖廣泛發(fā)育多種類型的孔隙和裂縫,孔隙連通性較好,是長嶺斷陷營城組主要的火山巖儲層。
1.3電性特征
分析儲層的測井響應特征,物性較好處,電阻率數值為95-700Ω.m,三孔隙基本重合;物性較差處,電阻率數值為45-95Ω.m,三孔隙分開,聲波與孔隙度關系較好,密度與孔隙度的關系明顯要好于中子與孔隙度的關系。
1.4含油、氣性特征
東嶺油氣田SN101井區(qū)營城組-火石嶺組天然氣組分分析結果表明,氣藏甲烷含量均大于90%,其它烴含量5.9~9.9%。根據氣體高壓物性分析結果:相對密度0.6104,氣體偏差系數0.9653,體積系數0.00484。原油性質中等,地層原油粘度30.91~75.57mPa.s,原油密度ρ20:0.8302~0.8456g/cm3,含蠟28.33~33.12%,屬常規(guī)輕質油。地層水平均總礦化度5961mg/l左右,平均Cl-礦化度3199mg/l 左右,水型重碳酸鈉型。對東嶺地區(qū)營城組不同火山巖含油性進行統計看出,凝灰?guī)r、流紋巖的含油氣性要好于玄武巖、安山巖。
2 建立適合區(qū)域地質特點的儲層電性標準
2.1確定火山巖骨架參數
測井解釋所應用的火山巖巖石的骨架參數,包括骨架密度、中子、聲波時差。根據目前東嶺地區(qū)營城組所鉆遇的火山巖巖心樣品和薄片分析資料看,巖性主要包括流紋巖、凝灰?guī)r、玄武巖、安山巖。
2.2建立研究區(qū)域儲層解釋標準
根據研究區(qū)典型火山巖測井響應特征,結合試油、試采等資料做油氣層劃分標準見下表。
3 結束語
加強測井與地質資料的結合,特別是生產動態(tài)信息的收集,掌握本區(qū)塊儲層內油水滲流的分布規(guī)律,繼而進一步提高東嶺地區(qū)火山巖儲層綜合評價能力及解釋符合率,為東北油氣田今后的勘探、開發(fā)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
參考文獻
[1] 雍世和,張超謨.測井數據處理與綜合解釋[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