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二的女生,我這個人有小小的“毛病”,就是有點“作”,因為作,我的閨蜜們時間長了都有點受不了我。前不久,我談了一個男朋友,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和男朋友吵架了。男朋友一氣之下向我提出了分手。冷靜下來之后我覺得很傷心。給他打了好幾次電話,又發(fā)了好多微信,男朋友不忍心,給我留了張紙條,表示可以接受以同學的身份相處一段時間,再看看是不是還能做男女朋友。我想問問老師我該怎么辦?我的作真的問題很大嗎?
心雨
心雨同學:
你好!
和閨蜜不和,跟男友分手,在你的心里,有不舍與惋惜,有對自我的反思,還有對未來的不適應(yīng)和惶恐。比起分手的痛苦,打著引號的“作”更有討論價值。你不妨問問自己,你作,你是想要什么呢?行為背后是什么心理需求呢?
有一個生活常用詞叫“存在感”,
我們總想做點什么確認自己的存在,這就叫“刷存在”。刷存在有很多種方式,立身立命立功立言立德都是刷存在,而“作”也是一種刷存在的方式。
“作”與“存在感”在這里沒有貶義,有一個心理學流派就叫存在主義心理學。有一位存在主義心理學家叫Rollo May,他說:存在感就是自我價值感、存在感的缺失,會讓人無法知曉自己的價值是什么。
在戀愛中有點“作”其實很常見。
被愛可以非常提升自我價值感。
“作”是一種對被愛的驗證,看看你有多愛我,能包容我到何種程度?小作怡情,但是作得過火了,關(guān)系易失控。
驗證愛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何有人會以作的方式呢,一般的說,可能是在童年早期得到的愛與關(guān)注不夠,所以在親密關(guān)系中反復(fù)確認自我的存在,確認我是被愛的。
因此,你“作”是有原因的。你可以更多地覺察這個原因,你“作”,你想要的是什么呢?明晰它,表達它。
人活著就是要刷存在感的,你的存在感在哪里,你的自我價值就在哪里。愛與被愛是一種價值,而且很珍貴,除此之外,還有嗎?
我的建議是:像他明天就會回來那樣期待,像他永遠不會回來那樣生活。
12355心理咨詢師:曹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