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仕新
摘 ?要:農村義務教育中存在的體育教學場地老舊問題,給我們的體育工作者提出了考驗,教學中如何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比如,場地的合理規(guī)劃利用,總結經(jīng)驗,高效地開展教學和訓練徑賽等工作是展現(xiàn)基層工作人員智慧的課題。講究方法,講究策略,廣泛地調動參與教學人員的積極性和興趣,才能最大程度上取得好的訓練成績、好的效果。
關鍵詞:徑賽;教學;方法研究
田徑項目中徑賽內容占據(jù)比例較大,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我們劃定了800米與1000米作為教學必考項目。選考的徑賽類項目還有25米往返跑,綜合體能的節(jié)奏跑等。
田徑項目數(shù)量類別多,在作為比賽項目中需要大量的裁判員的參與才能夠圓滿地完成好比賽。裁判員數(shù)量不夠、場地受到限制的時候,裁判員就難以完成比賽結果的判定。
平常在校園里開展這一項目就需要我們想辦法,找出問題關鍵,突破難點,比如,如何判定結果,如何準確公平無誤等。如何運用改規(guī)則開展訓練,如何來觀測訓練或者比賽的結果。
徑賽項目開展過程中,需要測量距離長度和計量時間,準確判定結果成績是關系到最終教學訓練效果的關鍵因素。采取用時最短的參賽選手排名的測定方法。其中還需要用到號碼布、記錄圈次、道次的輔助方法才能準確判定運動員的成績,耗時長,方式復雜。
樹立規(guī)則意識是開學最重要的一課,必須講解清楚體育課程是一門講究科學,講究方法、講究規(guī)則的學科,有嚴格的時間規(guī)則,有嚴格的規(guī)則表述。根據(jù)這些特點,開學可以首先教學隊列方面的知識,嚴格的隊列條例能夠最大程度上保障學生的守時間、守規(guī)則的意識養(yǎng)成,可以開展球類運動,球類運動也具備最嚴格的規(guī)則,效果和隊列訓練相近。
徑賽項目的800米、1000米、3000米作為我們校園內開展最常見的項目,教學難度大,具有分值高,訓練困難的特點,是比較符合教學難易結合開展的難點部分,時間上適合分散型調配教學順序。
800米、1000米、3000米在比賽過程中需要運用到號碼布,大量的裁判員執(zhí)行比賽規(guī)則,教學中大家可以試著省去該部分的內容,就是去掉號碼布,且僅僅保留一個教學人員作為裁判員開展這一個項目。依然可以開展得很好,問題是如何設計這個項目的開展方式。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自覺性高低,選派3名左右學生裁判員參與彎道處監(jiān)督學生守規(guī)則盡全力地完成徑賽全部過程,直到最后記錄完畢成績。
常見的標準的跑道是400米的規(guī)則跑道,記錄圈次較為容易。但是事實上很多地方缺少最標準的400米的跑道,有的是200米,有的是100米,有的是300米,都不一樣。鑒于這樣的情況,教學徑賽長距離項目難點第一需要設計一個終點。就是目標所在,測量跑道全長度,設計起點。調整起點或者終點,讓日常教學和訓練能夠很順暢地開展,需要運用到皮尺,標記起點和終點的白灰和油漆。
在量取跑道內圈的大小距離,體育組工作人員采用皮尺50米刻度值的工具沿著內沿線量取,得到每一圈長度是228米,即可算出1000米跑道為4圈加88米延長線,800米則是3圈加116米的延長線,3000米是12圈(12*228+264)加264米的延長線。1500米是6圈加132米的延長線。
鑒于我們學校場地空間的大小設計為這個樣子,取終點在東側直線跑道為沖刺的最后一段,這樣的好處是更有利于安排訓練,更容易開展項目,取得效果。
開展教學過程中,僅僅只需要做的是講清楚哪里作為起點,哪里作為終點,并且區(qū)別標準400米跑道的徑賽方法,因為400米的標準跑道上男子1000米需要2.5圈完成比賽,女子需要2圈才完成比賽。這和我們的跑道區(qū)別很大。重點在于節(jié)奏上,呼吸調整,沖刺加速階段的合理調整。
開展教學之前必須介紹徑賽的記錄方法,如何開表,如何記錄,如何完成成績的登記事項。教學的人員應當做好終點的報順序號的事項和掐表事項,因為這里是對應的一個工作范圍,需要學生參與記憶順序號碼。這樣開展就可以省去號碼布佩戴環(huán)節(jié),并且減少末尾登記失誤的可能性。當最后一名同學沖過終點并且掐表的時候,大家只需要按照順序號碼列隊完成成績的登記確認,即可得到本次測試的成績表。
這種方法優(yōu)點主要是參與的成績判定者有一名足夠,不足之處是可能會有成績并列。對于成績并列問題也可以通過老師在報號碼時候做區(qū)分。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省事高效,學生也容易理解和積極參與完成該項目或者類似的項目內容。
參考文獻:
[1] 陳小平. 有氧訓練——提高我國耐力項目運動水平的關鍵[J]. 體育科學. 2004(11).
[2] 丁艷輝.“以賽代練、賽練結合”對我國田徑競技運動的啟示[J]. 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04(03).
[3] 尹軍,汪星華,李鴻江,余濤. 中、外優(yōu)秀田徑運動員訓練過程時間效益的比較研究[J]. 中國體育科技. 2004(04).
[4] 張英波編著.田徑體能訓練[M].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5] 張英波著.現(xiàn)代田徑運動訓練方法[M].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6] 劉江南等編譯,美國田徑運動協(xié)會編.美國田徑訓練指南[M].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7] 田麥久主編.運動訓練學[M].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