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瑞芳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小袁基本情況分析
小袁,女,七年級11班的學生,13歲。由語文老師推薦,同時經過數學老師和英語老師共同確認的“低學業(yè)成就學生”。測量結果顯示,小袁同學在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傾向測試中表現良好,但是學習動機水平一般;學業(yè)成績處于班級后列。
小袁同學性格開朗活潑,頗有些男孩子氣,做事大大咧咧,可以用“沒心沒肺”來描述,屬于“怎么著都行”的類型。小袁為獨生女,父母均為重點高中優(yōu)秀的物理老師,媽媽緊盯女兒學習,曾因進入初中后女兒學業(yè)成績不好而“不敢來開家長會”。
分析小袁低成就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為學生對自己沒有要求,內部學習動機不足,聽課效率不高,不夠專心,同時學習習慣不太好,不喜歡訂正,知識掌握不牢。
(二)小楊基本情況分析
小楊,男,七年級12班的學生,13歲。由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推薦,同時經過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共同確認的“低學業(yè)成就學生”。測量結果顯示,小楊同學在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傾向測試中表現良好,但是學習動機水平一般;學業(yè)成績處于班級后列。
小楊同學由某雙語小學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文來,很聰明,性格偏內向,自傲又自卑。爸爸開了小公司,媽媽在他五年級時生了弟弟,截止到干預開始時仍舊全職帶娃。媽媽講他在小學時“玩著也能考全校第一”,但是他進入文來后沒有很好地適應,沒有及時轉變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加之身邊高手林立,使得他學業(yè)成績根本無法保持小學時的輝煌,甚至因為連續(xù)的幾次考試均排名靠后而打擊了他的自信,但同時他還仗著自己聰明而不奮力學習,導致其學業(yè)成績持續(xù)穩(wěn)定落后,甚至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上課愛睡覺,作業(yè)拖欠現象嚴重。
二、干預的具體過程及結果
我是在不干涉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上,用積極認知干預理念,對兩個學生進行干預,以期改善他們在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方面的表現,從而提升其學習成績。整項研究從七年級下半學期開始,持續(xù)到八年級上學期,共一個半學期。
我最開始是從作文這個最能和低學業(yè)成就學生建立起“精神聯系”的領域入手,基于積極認知干預理念與他們進行“對話和溝通”,以此開展“發(fā)展性的寫作活動”。同時定期和低學業(yè)成就者見面交流,保持對他們在語言上和文字上的積極干預,并根據他們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干預策略。
干預第一階段,全程以文字干預為主,語言干預為輔;肯定及贊揚學生作文寫得好的地方,不足之處則采取鼓勵等積極的方式指出;期末考試前給每人寫一封鼓勵信。針對小袁同學作文中常出現的邏輯混亂、前后文不照應的問題,我在8次作文干預中均一一細心幫其指出、訂正,并且發(fā)現她作文水平是在穩(wěn)步提升的,小袁的寫作熱情也變得很高漲,連她媽媽都激動地打電話給語文老師說:“她最近寫作文改了又改,一遍又一遍地寫,直到滿意為止,從沒見過她如此認真寫作文過?!闭Z文老師也反映小袁同學,“開始訂正作業(yè)了,以前從來不干這事的?!毙≡瑢W自己也樂在其中,師長均欣喜于她的態(tài)度及行為變化。
小楊同學作文思路流暢,文筆也不錯,但是容易出現錯別字及拖欠作業(yè)的情況。后來回顧整個第一階段的干預過程,前后我只見到他6篇作文,原本應是8篇,拖欠現象在干預的后期變得嚴重。經過了解這和他的家庭教育有關。也就是說,小楊同學在剛剛開始干預的時候,是很配合甚至態(tài)度有些欣喜的,他在第三次的時候主動把自己寫的認為滿意的一篇文章拿給我看,是一篇游記,我對此進行了大大的鼓勵和贊賞,也激發(fā)了他的熱情和積極性;在從我這里取作文離開的時候,他后退到門口,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眼睛里亮亮的,感覺閃爍著受寵若驚、欣喜和被肯定;那一刻,我也很感動,當時的畫面就是無言勝有聲,我有點心疼他,他可能太久沒有得到肯定了,或者是太久沒有得到正常學習生活之外的外力的助推了,那時我也發(fā)誓,一定要好好幫助這個學生,他是有潛能和能力學好功課的,只是時間和方法問題。然而后面隨著學期末各項作業(yè)的增多使得他精力撕扯厲害,加上家庭出現了一些變化——爸爸公司破產,待業(yè)在家天天玩電腦打游戲,脾氣也變得不好,開始指責家人,并將小楊升入初中以來的成績下滑的責任推在媽媽身上;媽媽不得不出去工作養(yǎng)家,同時又忍受不了爸爸的指責,跟爸爸分開管孩子:爸爸負責管他,媽媽負責管弟弟。于是,他剛剛上揚的學習積極性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下又開始下降,期末考試不出意外地沒考好。
過了暑假,開學再上來他們升入八年級,我改變了干預方式:全程以語言干預為主,文字干預為輔;以學生最想提高的一門學科入手,鼓勵學生以“得到這門學科科任老師的表揚”為目標,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努力進步;為學生的點滴進步喝彩,期中考試前給每人寫一封鼓勵信。我發(fā)現這個改變部分程度上能夠抵消漫長的暑假帶給學生的散漫,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上來了。
小袁同學持續(xù)保持訂正作業(yè)的好習慣,媽媽一直跟進她的學習和點滴進步;小袁同學為了得到數學老師的表揚而努力,媽媽始終做好堅實的后盾和持續(xù)的鼓勵。最終小袁同學獲得了不只數學老師,還有語文和英語老師的表揚,在一次月考中她進步74名。
小楊同學的整個暑假,都處在爸爸簡單粗暴的管教下——沒有像同齡人那樣去外面機構補差,也沒有出去旅行增長見識,而是在烈日下每天跳繩至少半小時,名曰“鍛煉他的意志力,強健其體魄”。其他的時間,就是讓其做作業(yè),作業(yè)做完了獎賞其跟自己一起上網打游戲。于是開學初的小楊狀態(tài)很不好,皮膚黝黑,上課愛睡覺,經過每周一次的勸導及鼓勵,一個月后,他上課睡覺的狀況有所好轉,但是學業(yè)成績進步幅度不大。
三、結論與啟示
因為種種原因,我后來的研究沒能持續(xù)跟進,這是非常遺憾的一點,但是從上面兩個案例可以看出:
(1)積極認知干預理念對于低學業(yè)成就學生還是很有效的,但需要我們隨著學生的變化而不斷更新適合他們的干預方式。
(2)干預只有真正觸及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時才會發(fā)揮作用,對于“積重難返”的學生,需要持續(xù)的長期干預,需要付出大量辛苦的努力。
(3)顯著正向的干預效果需要家長的持續(xù)跟進和配合,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觀念要一致,父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并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能夠讓低學業(yè)成就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