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作文老師,我相信留給學生的好作業(yè)就是,文章可以得不出結(jié)論,但寫作的樂趣就是尋找答案本身。在沒有答案的文章中,做各種各樣智力上的探索。我認為有答案、能夠解決問題的文章,甚至不如開放的文章好看,但遺憾的是,不管是高考作文,還是日常布置的作業(yè),都是截然相反的,一定要解決一個問題,一定要把學生看得比人類歷史上所有的大哲學家都要睿智。
一篇文章,能夠揭示出一種矛盾、一種沖突、一種困境,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如果我是作文老師,會著意訓練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學生走向社會,應聘時個人簡歷不會寫;給人發(fā)封郵件,欠缺基本的禮數(shù);基至申請房貸,都寫不好貸款理由,這些都是應用文。應用文不僅指有實際作用的文章,也包括說明文,比如如何描述清楚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從車庫上到禮堂的電梯,電梯的工作原理等等。
如果我是作文老師,會教導學生進行動態(tài)寫作。我上學時,都是這一周的作文下周交,交上來之后老師辛辛苦苦批改,打個分就結(jié)束了。有沒有可能,這篇文章過一段時間再看看,再寫一遍,老師再批改,一年后再來一遍?同一個題目讓他反復地寫,永遠不讓這篇文章畫上句號,他的分數(shù)是動態(tài)的,寫作也是動態(tài)的。這種反復打磨更有意義。
如果我是作文老師,就設幾個比較有趣,也經(jīng)得起反復寫的話題,和學生反復練習。同樣一個題目,會有二年級版、三年級版、四年級版,甚至有春天版、秋天版,有七月份版和九月份版,有好心情版和情緒低谷版,讓學生通過比對,在自我否定、自我優(yōu)化中成長。
我所說的寫作,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不是為了最后成為一個職業(yè)作家,去掙稿費或版稅,去當金牌編劇或公務員文書,而是因為,寫作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培養(yǎng)成熟心智,認識和發(fā)現(xiàn)自我,以及有效而成功地與外界表達溝通的手段??梢钥吹?,一個人如果不能完成這些訓練,走向社會,可能連應聘都做不好,去送外賣都送不好。甚至與最親近的人之間的相處,都會因為表達溝通不暢而導致情感損耗與創(chuàng)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