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瑋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同時具備工具性和人文性。小學語文的教學在小學總課時中所占比例迭到三分之一左右。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把知識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做到相互滲透和融合。在教育學生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127-01
引言:新時代的學生,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德作為第一位,是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有才無德的人對社會無益甚至有害,一個人道德素質(zhì)的養(yǎng)成,從小學階段就已經(jīng)拉開帷幕。小學階段的德育,教材是最主要和直接的方式,小學語文大綱要求:語文教學要在語言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強,尚未形成自己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階段對學生的德育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小學階段應該加強德育教育,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把每一個學生都培育成全面發(fā)展的人。
教育界對德育有著較多的研究,無論是國內(nèi)著名教育學家還是國際著名教育學家對德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都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陶行知和德國赫爾巴特在研究中均指出德育是教學的處于首要位置,教學的本質(zhì)便是德育。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學者把德育放在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德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但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普遍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偏離了教育的正常軌道。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德育在教學工作中的側重,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具體的做法。
1.在朗讀中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的教學重心不是學生背誦了多少詩詞名句,也不是記住了多少四字成語,而是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養(yǎng)成了怎樣的思想品德。教師在授予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把德育融人到三維目標之中。語文教學對小學生的心智形成影響很大,而內(nèi)在的養(yǎng)成通常情況下是較為緩慢的。在教學中突顯德育時,不必急于看成效,通過日積月累的滲透,實現(xiàn)德育的逐步養(yǎng)成。例如在課堂中讓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仔細品味文章中的每一處字句,認真體味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文章中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通過學生對文章的學習和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逐步養(yǎng)成健全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語文教材的文章內(nèi)容都是積極向上的情感與品質(zhì),通過學習教材,進而學習其中蘊含的優(yōu)秀品質(zhì)。例如在教學《惠崇春江晚景》時,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通過詩句中的一片竹林,三兩枝桃花,河岸上的萎蒿和剛剛破土的蘆芽,體會蘇軾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2.在教學中突顯德育
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承載了歷史發(fā)展、民族情懷和愛國主義等多方面的教育。在授予學生字詞等語文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背誦積極向上的詩歌。諸如《弟子規(guī)》一類的讀物,通過背誦與學習,初步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品質(zhì)。同時也可以給學生講歷史上的名人故事,給處于思想萌芽期的學生一個正直善良的導向,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思想道德形成影響,引導他們做一個正直守信、勇敢無畏的人。
例如在學習《陶罐與鐵罐》這篇課文時,驕傲的鐵罐仗著自己的堅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對鐵罐的傲慢無禮,陶罐表現(xiàn)出了謙虛、克制和友善的態(tài)度。教師可以根據(jù)這篇寓言,告訴學生,任何事物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實現(xiàn)德育的教學目的。再比如在學習《池子與河流》這篇寓言時,告訴學生這樣的道理:天才不利用是要磨滅的,它會一天天地衰萎下去。當它被怠惰所支配的時候,它的事業(yè)就無法恢復起來。做人應該像河流那樣勤快,不怕艱辛;不應像池子那樣貪圖享受,安逸生活。通過對教材中寓言故事的學習,引導學生正確的道德情感養(yǎng)成,進而實現(xiàn)教學中德育的目的。
3.應用多媒體創(chuàng)建情境
在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巧妙的應用多媒體素材資源是方法之一。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學生的興趣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教學。而多媒體教學技術之所以普遍地被教師使用,不只是因為它的資源足夠豐富,相較于書本而言,它更能吸引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利用影音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建教學情境,進行德育教學,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感受力,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其中優(yōu)秀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
4.聯(lián)系實際,課外延伸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實踐的重視,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并從中獲取相應的知識技能。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的同時,把教材內(nèi)容和實際相結合,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收獲更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進而幫助學生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此外,課外閱讀也是實施德育的一種重要方法,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教師通過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
與此同時在以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對提升小學生道德品質(zhì)也有著一定的幫助,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時,教師在活動中應將自己打造為指導者。根據(jù)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德育內(nèi)容組織學生參加與課本德育內(nèi)容相符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布置一些關于“愛”、“愛國主義”等等方面的主題內(nèi)容。此外也可以定期帶領小學生參加一些美術書法展覽、歷史博物館等。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并非單一、固定,其滲透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教師應當充分聯(lián)系教學中出現(xiàn)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小學語文課本教材內(nèi)容,有目的地進行德育滲透。此外,教師之間可以不定期的舉辦德育滲透經(jīng)驗交流大會,不斷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方式,讓小學語文與德育教育進行完美的融合,從而真正的發(fā)揮小學語文在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