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雅
一、問題與思考
(一)問題一:新新組合,摸索成長——缺少師傅
由于全國學前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各地加快了學前設施建設,在短短幾年時間建成了許多新園,隨著新園的開設大批年輕教師走到了工作崗位。在我園,幼兒園3年之內開了4所分園,新入職的教師每年有20人左右,3年下來新教師占全園教師的70%,儼然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由于缺少經驗型教師帶領,在開學排班時新教師不得不兩兩組合,摸索成長。
(二)問題二:教學實踐,照本宣科——缺少經驗
新教師如何把學到的專業(yè)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如何把自己滿身的才藝有效地教給幼兒,這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三)問題三:自信不足,交往欠缺——缺少引領
新教師剛參加工作,從學生轉身為社會中一員,對單位里工作的制度、內容等情況摸不著頭緒,來到一個新的集體中,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融不到集體中去,久而久之,工作壓力就會增加。
二、如何從一名新教師成長為經驗型教師
“一個教師頭幾年的教學實踐對他今后能夠成就的效能水平有重要影響,對支配他以后40多年的教學生涯的教學態(tài)度有重要影響,而且決定他能否在教學領域持續(xù)走下去?!笨梢?,任職初期是一個教師職業(yè)生涯的關鍵期。如何使新入職的教師盡快適應教學各項常規(guī)工作,快速成長為經驗型教師。以下是我們幼兒園開展的一些策略研究:
(一)用賞識教育來喚發(fā)新教師工作熱情。
“感動百秒”促進同伴間相互欣賞。
對于有經驗的教師來說,和新教師搭班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班級里的一切事情都要手把手從頭教起,有時候辛苦付出未能達到期望要求,這時候如果不加以引導,會引起同事間的矛盾?!案袆影倜搿弊尷蠋焸兝弥形绯霭鄷r間,用幾分鐘來說說讓自己感動的小事或搭班老師給與的幫助,以此增進教師之間的相互理解,營造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
“真情流露”了解新教師內心想法。
一學期一次的節(jié)日烘焙、插花、DIY手工活動;一月一次黨員結對談心,一杯咖啡、一杯花茶,圍坐沙發(fā)聽聽她們的幸福與失落;每周一次,找任何人聊聊,一起學習、一起聽聽前輩的感受與建議,這些“真情流露”在不經意間傳遞著正能量。
3. “閱讀學習”浸潤新教師思想。
理論學習是提升教師教育科學觀的有效途徑:為新教師推薦2本共讀書籍,圍繞共讀主題,展開專題的交流與研討。開辟教師閱讀角,通過定期提供書籍及當月的最新教育雜志,及時獲取當下最新的教育信息。發(fā)放書券滿足教師自主選擇和閱讀的興趣。通過閱讀學習讓新教師了解新時代教育特征,拓寬視野,提升格局,樹立符合新時代教育的正確觀念。
4. “為你點贊”加深新教師職業(yè)幸福感。
作為新教師,最大的幸福莫過于孩子喜歡、家長信任。家長的贊美不僅能拉近家園距離,更能激起新教師工作的熱情。為此,我們邀請孩子和家長通過幼兒園網(wǎng)站給老師進行“為你點贊”活動,每個學期家長和孩子可以對老師進行點贊,可以用一句話對一件事進行點贊,也可以用一張畫來贊美。年輕教師她們雖然經驗不足,但是有工作的激情,有對孩子真心的喜愛,而每一次的贊美都可以轉換成她們能量加油站,讓她們有足夠的自信、足夠的愛心去對待孩子。
(二)用規(guī)劃反思來探析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1.“檔案創(chuàng)建”幫助新教師找到方向。
通過創(chuàng)建教師個人檔案盒、規(guī)范電子包等形式,建立并完善新教師專業(yè)成長檔案,做好教師成長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幫助新教師找到自身業(yè)務成長的目的和要求,關注過程,有效成長。
2. “實踐錘煉”鑄就新教師專業(yè)能力。
通過互相聽課,幼兒園指令性聽課、師徒結對聽課及自主聽課,進行實踐觀摩學習;分層比武,根據(jù)新教師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特點有選擇性的,分層分階段進行比武,在切磋武藝中更好的學習與成長;分層研討,根據(jù)教師分層,確立相對應的組長,有計劃地開展各類分層研討活動。
3.“經驗反思”幫助新教師學會思考。
老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新教師不僅僅要獲得經驗,更重要的是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因此,我們要求新教師做到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三次反思”以此提高教學能力。
(三)用導師引領來搭建新教師成長平臺。
年級組、教研組齊為新教師成長引路。
年級組負責讓新教師知道如何進行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指導新教師在一個主題活動開展后如何根據(jù)本班幼兒實際情況進行班本化調整,滿足幼兒發(fā)展需求。教研組負責開展“三位一體的配合”,針對新教師進行一日活動科學組織與優(yōu)化實施能力的研修,操作細則開展培訓。
2.博學、博達教師同為新教師成長護航。
幼兒園把教師分成新教師、博學教師、博達教師三類,并將博達教師和新教師組為“新教師成長團”,“互助共同體協(xié)議”,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互助、互學、互進、互長。
3.名師講壇為新教師提供經驗保障。
以區(qū)新教師“3+2”培養(yǎng)計劃為指導,借助區(qū)級系統(tǒng)培訓、園本專項培訓、外出實踐學習等多途徑,邀請相關專家或園內經驗豐富、有教育教學特長的教師開展專題講座、一對一指導。
(四)用考核評價來促進新教師高質發(fā)展。
1.幼兒與家長評議。
每學期進行一次,以本班教師為主體,通過向家長發(fā)放《教師工作情況調查表》、《師德情況調查表》進行調查;抽取本班幼兒,讓他們說說你喜歡的老師。
2.教育教學考核評價。
根據(jù)《幼兒園保教常規(guī)工作督查指導內容與基本細則》,采取“班主任+年級組長+園區(qū)主任”定點負責檢查日常班級保教管理工作。
3.日常工作考核評價。
行政管理人員每天會對教師進行巡查,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工作任務、工作計劃等。
4.績效考核評價。
每學期對教師的論文、課題、案例、游戲等立項或者獲獎給與獎勵;期末評先進個人獎、活動風采獎、博雅教師獎、優(yōu)秀教師、教壇新秀等等,促使教師積極主動地發(fā)展。
新時代的教師已不再是單純的教育執(zhí)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實踐者、創(chuàng)新者。新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不斷的加強新教師的素質教育,全面探索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新方法、新途徑,讓教師扎實快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