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忍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對傳統(tǒng)文化重視程度的加深,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據(jù)著越來越多的篇幅。但文言文具有較強的復雜性,這便給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困擾。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就要根據(jù)文言文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困境,積極探索科學新穎的教學策略。爭取展現(xiàn)文言文的新面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文言文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有效性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并且古人行文方式與現(xiàn)代文寫作大不相同,這就凸顯了文言文的枯燥和復雜。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無法發(fā)揮太大的效用。所以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深入分析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據(jù)此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爭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并幫助學生構建相對完整的文言文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綜合素養(yǎng),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1.精彩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對文言文懷有抵觸情緒。但要想保證課堂教學質(zhì)量,首先要讓學生消除排斥心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這便體現(xiàn)了課堂導入的重要性。而考慮到情境教學法對活躍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興趣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語文文言文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不妨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以語言描述、多媒體展示等手段來創(chuàng)設精彩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情境的感染下積極主動地走進課堂學習,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例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一課時,我先向?qū)W生提問:“大家知道‘風蕭蕭兮易水寒’這句話與什么故事有關嗎?”當學生答出“荊軻刺秦”時,我便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電影《荊軻刺秦王》中“易水送別”和“圖窮匕見”這兩個片段,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精彩的歷史情境。視頻播放結束后我便提問道:“荊軻為什么要刺殺秦王?樊於期又是什么人?荊軻為何要向秦王獻上他的頭顱?”有了前面情境的鋪墊,學生對這一問題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并主動閱讀課文尋找答案。所以說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精彩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導入教學內(nèi)容的可行之法。
2.組織合作探究,鍛煉學習能力
高中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正處于進一步提升文言文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
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卻將文章翻譯、語法分析等工作一手承包,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從而阻礙了學生文言文水平的發(fā)展。為此,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多給學生制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樣才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而考慮到學生個人的知識和力量有限,教師不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這不僅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充分鍛煉其學習能力;也能促進生生互動,使其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得到共同提升,從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蘭亭集序》一課時,因為課文難度適中,我便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首先我為學生布置如下學習任務:
(1)熟讀課文,利用課本注釋和古漢語字典翻譯全文;
(2)找出文中的語法現(xiàn)象并進行分析……
然后我讓各小組開始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各小組合理分工,每兩人負責一個段落的翻譯和語法分析,遇到難題則共同討論。而我加強巡視,禁止學生使用文言文翻譯之類的參考書,保證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最后,我讓各組學生分享探究成果,我進行指正和補充。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切身體驗學習過程,有效鍛煉其文言文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文言文水平的提升。
3.注重拓展積累,完善知識體系
語法積累和文章拓展是學習文言文不可或缺的過程。因為文言文語法較為繁雜,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語法知識是學生很難掌握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積累,以完善學生的語法知識體系;另外,課外文言文是語文高考的重點之一,這就說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將關注點僅僅放在課內(nèi)文言文上,還要加強文章拓展,豐富學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這樣才能拓展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從而完善學生的文言文知識系統(tǒng),有效提高學生的文言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鴻門宴》一課時,在語法教學環(huán)節(jié),我便采取綜合對比的策略。即將之前學過的、與本節(jié)課語法知識有一定關聯(lián)的詞匯、句子綜合起來,讓學生對比研究,并擇要記錄下來。比如在以“沛公欲王關中”為例介紹“名詞作動詞”時,我便拓展其他課文中的句子,比如:“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等等。通過幾個句子的對比,學生對“名字作動詞”便有了更加詳盡的理解。而在本節(jié)課學習之后,我便由《鴻門宴》拓展到《項羽本紀》,再拓展到《史記》。因為高考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史記》中的文章,于是我便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認真閱讀《史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構建學生的文言文知識體系,從而促進學生文言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總之,傳統(tǒng)文學的教學方法不能過于傳統(tǒng)。所以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具體學情來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爭取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強化學生的教學效果,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高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陸玥.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淺析[J].文學教育(上),2018.
[2]劉恩.從情境教學的角度淺談高中文言文的教學[J].亞太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