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繼榮
摘 要: 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常用手段之一。然而,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時,常常不能注意提問的技巧,造成問題的無效或者低效。文章將立足于筆者教學實踐,從緊抓主題、注意重復、重視留白和維持興趣等四個方面,具體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提問,與大家一起討論,以期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061-01
隨著新課改浪潮的不斷普及和深入,教師在課堂中的身份逐漸由“指導者”轉變?yōu)椤耙龑д摺?,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課堂從“由教師主導”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因此,提問這一傳統(tǒng)而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顯得愈加重要。
有效提問,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探索性學習,促進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開展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領悟相關知識內容,從而盡可能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下面就將對課堂提問技巧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
1.緊抓主題,暗線牽動課堂開展
提問的作用之一在于吸引學生注意,引導課堂發(fā)展,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過于深奧難懂或淺顯明白。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主題,仔細揣摩問題設計,沿著課堂主題這條暗線,推動課堂展開,幫助學生進行一個連貫性和邏輯性的學習過程。
例如,閱讀教學《但愿人長久》時,課后有一個理解題為:“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教師完全可以以這個問題作為課文主題,設置一系列的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首先提出:“蘇軾為什么失眠后要埋怨月亮呢?”,學生通讀全文后,很快能夠答出,“是因為想他的弟弟了?!庇谑枪P者繼續(xù)問道,“那他后來又為什么感覺‘心里似乎寬慰了許多’呢?”學生略加思考,也可以迅速地回答出來,“因為他想明白了,人也是有離有合的,并且他們還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呢!”于是筆者最后發(fā)問道,“那大家想一想,蘇軾寫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么意思呀?”結合筆者的前兩個問題,學生很快能夠理解蘇軾的感情變化,對這兩句詩也能夠快速解釋清楚。
2.注意重復,重點揣摩語文奧妙
在小學語文的課文中,有不少文章會出現部分詞語或句子的故意重復,這些重復的部分其實是作者重點雕琢的部分,故而更加需要學生用心去思考和揣摩。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入手,引導學生注意重復部分,認真揣摩作者行文的奧妙之處。
例如,《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篇現代詩中,第一段“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向荒山野嶺進軍,/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以及最后一段“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走遍青山碧嶺,/春光染綠我們雙腳”就是典型的重復內容。教師可以就此而設計問題:“同學們可以發(fā)現這首詩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是重復的,這樣的寫法是不是有問題呢?作者想通過這樣的寫法來表達什么呢?”學生們在又一遍通讀全詩后,便會七嘴八舌地發(fā)表起意見來,諸如“這兩段重復的內容都是‘我們’歡快地植樹的情景”、“這兩段在文字上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的,第一段是去荒山野嶺,最后一段是去青山碧嶺”、 “這兩段一個是種樹前的描寫,一個是種樹后的描寫”……如此的設疑,學生的自主探討,幫助學生初步獲得了一些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3.重視留白,發(fā)揮感性想象能力
小學語文課文中故事性的文本不少,其中,有許多“留白”的空間,就是可以在這些“留白”處進行設問,請學生對情節(jié)和內容進行猜想或續(xù)寫后續(xù)內容。“讓孩子編故事”這樣的問題,往往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想象力,促其積極參與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比如,教學《牧童和狼》時,教師就可以請學生大膽地續(xù)寫“然而,他喊破喉嚨,也沒有人前來幫忙”之后的故事。有的學生寫道,牧童死里逃生,逃回村里認真認錯,向大家誠懇道歉,大家安慰了牧童。也有的學生想象道,狼是村民假扮的,牧童嚎啕大哭之后,村民便顯出自己,教訓了牧童一頓。還有的學生說,牧童正在絕望之際,村民依然堅持著善良和信任過來幫忙了,牧童十分感動,并且下定決心以后再也不欺騙大家了……形形色色的故事續(xù)寫里,有著學生們的純真和幼稚,也有著他們自己的思考和體悟。
4.維持興趣,持續(xù)吸引學生注意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一定要時刻注意到提問的目的是吸引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進行有益的思考。因此,教師在提問時,也要多多注意和學生的互動,注意多提一些帶有童真童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積極作答,炒熱課堂氣氛,以持續(x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學會查“無字詞典”》的閱讀時,教師可以提出“無字詞典”是什么詞典?你們見過“無字詞典”嗎?既然沒有字,還怎么查?……這些問題,顯然,起到引發(fā)學生注意,激發(fā)興趣的目的。
還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要在提問過程中多鼓勵而少批評,多引導而少強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在鼓勵的基礎上給以一定的提示,幫助其樹立回答問題的自信心。而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一定要給以贊許和鼓勵的目光,并給出自己認真的評價,以真正持續(xù)提高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提問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在新課改浪潮下更應受到重視和進一步的開發(fā)與實踐。教師應當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提問策略和提問手段,以持續(xù)吸引學生注意力,帶動學生課堂思考,炒熱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新華.循循善誘有章法—試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42
[2]吳名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實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