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瑛
摘 要: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一名小學生,必須傳承中華文明,學習中華文化的精髓。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誦讀國學經(jīng)典活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珍惜這份珍貴的教育資源。積極開展經(jīng)典誦讀,并且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誦讀;國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3-0157-01
1.加強對泛讀的重視程度
在開展小學語文誦讀國學經(jīng)典活動的過程當中,應該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對泛讀的重視程度,采取多樣形式的方式開展活動。第一,教師進行泛讀。國學經(jīng)典大多是文言詞匯,對于小學生來講,想要順利地朗誦下來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進行必要的教師泛讀是很關鍵的。教師在泛讀過程當中,應該明確文言文的朗誦方法和現(xiàn)代文朗誦方法是存在較大差異性的,為了使小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應該調整語速,并且投入恰當?shù)母星?,進行泛讀活動。小學生自身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并且不能夠較好的把握朗讀的情感,所以教師進行恰當泛讀,能給學生帶來正確的引導,并且有利于小學生理解這些國學經(jīng)典的精神內涵,從而更好地進行誦讀學習。例如,在學習《登鸛雀樓》這一課的時候,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首先進行泛讀,在泛讀過程當中應該存在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做好斷句處理工作。
與此同時,讓小學生邊聽誦讀邊跟讀,并且做好筆記,劃分好停頓符號,在教師朗讀的過程當中,注意觀察語文教師的神情以及教態(tài),從而體會情感,明確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教師的泛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小學生形成感知體驗,有利于小學生語文誦讀的水平的提高。第二,學生進行泛讀。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國學經(jīng)典誦讀學習當中也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在自身泛讀之后,讓學生獨自朗誦。在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可以選擇喜愛朗誦的同學以及具有較好,表現(xiàn)力的同學進行泛讀。這些學生在泛讀的過程當中,可以有著自己不一樣的情感體驗,適當?shù)陌l(fā)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不能夠一味地模仿老師,學會創(chuàng)新。學生在朗誦之后,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針對朗誦的同學進行恰當?shù)狞c評,在互相交流和溝通以及評價的過程當中,便可以較好的把握國學經(jīng)典當中的情感。另外,通過選擇學生來泛讀,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語文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積極性。
2.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誦讀國學經(jīng)典活動的過程當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具有較好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采取豐富多彩的導入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梢圆捎霉适逻M行導入。在教學之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教師選擇恰到好處的故事,來引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例如,在學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不理解。這樣教師可以通過故事進行導入,在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他每天都為了生活而奔波努力,但是只要一有空閑時間,他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他的知識十分淵博。他的哥哥經(jīng)常嘲笑他,但是他不在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寫出了兩本書,別人問他讀書有什么竅門,他便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這樣能夠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師在講完這個故事之后,讓學生之間交流和探討,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也能夠進行較好的朗誦。另外,可以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生閱讀國學經(jīng)典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學生會迫切的希望知道結果,能夠較好地激起小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習《三顧茅廬》的過程當中,教師告訴學生自己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諸葛亮,讓學生猜一猜,其中的原因。這樣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故事,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文本當中,從而進行認真的誦讀。
3.演繹經(jīng)典,傳承文明
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繹活動,從而提升他們的誦讀體驗??梢酝ㄟ^改變課本劇的方式來完成這項工作。通過對一些故事性較強文本的處理,改編成課本劇,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和平臺。例如,在學習《三顧茅廬》這一課的時候,讓學生對文中的人物角色進行角色扮演,并且不同角色之間存在對話和交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朗讀體驗。另外,也可以讓學生朗誦自己制作的讀書卡片,交流自己最喜愛的國學經(jīng)典作品,可以通過摘抄以及黑板報的形式來完善。這樣能夠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誦讀氛圍,并且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不斷的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進行國學經(jīng)典誦讀的訓練,讓學生接受國學經(jīng)典的文化熏陶。
參考文獻
[1]葛璇.小學生誦讀國學經(jīng)典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8(04)
[2]曹麗萍.談國學經(jīng)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創(chuàng)新性運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06)
[3]陳晨,劉峻杉.國學經(jīng)典教育課程化探討—以老子為例[J].中小學德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