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治理
摘 ?要:數學知識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對課程改革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因此,必須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確保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本文中筆者詳細敘述了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措施,希望以此能夠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
一、精心備課,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是課堂預設、教學方式選擇、教學手段運用、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目標要求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發(fā)揮。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地位、前后編排的順序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適當的目標要求;同時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適當劃分層次。如教學筆算乘法的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能掌握計算的方法和理解算理,能正確地進行計算。不宜要求學生計算迅速,更不宜讓孩子們比賽看誰算得快。否則會造成學困生心理緊張,容易做錯。但如果沒有正確計算的要求,無法對學生作出正確的激勵性評價,當學生熟練掌握了計算方法,再提出恰當的要求,既能促進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又便于促進學生技能的形成。
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應采用多種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恰當運用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tǒng)一規(guī)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
如:面積單位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規(guī)定等等。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實際,恰當地運用接受學習。
(2)重視探究學習與合作交流。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其具有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fā)現等優(yōu)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并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度”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討論和交流,體驗并掌握測量的方法。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學生通過交流發(fā)現測量的結果不一樣。此時學生的思緒紛繁復雜,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么測量后長度不一樣呢?”然后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廣泛的交流,意識到操作時要統(tǒng)一測量工具,于是引出刻度尺,并認識刻度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測量。在又出現了不同的結果時,讓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發(fā)現問題,矯正自己,提煉并總結測量的基本方法。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引發(fā)思考,在交流中不斷完善,產生共鳴,不但使學生獲得了必需的知識,同時在探索交流的過程中思維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等基本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
三、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設立教學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來說,常見的教學情境包括三種,即問題情境、比賽情境和故事情境。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選取適當的情境創(chuàng)設模式,顯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除法”一課中,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內容向學生講述龜兔賽跑的故事,并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同樣距離的條件下,通過烏龜和兔子奔跑的時間計算烏龜和兔子奔跑的速度。這不僅僅能夠保證學生對除法運算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還能趁機教育學生不能抱有僥幸心理,達到一舉兩得的教學目的。除此之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游戲等教學情境,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獨立思考,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適當增加問題難度,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
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實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處于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為保證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教師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時,引入自主學習措施,借以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程度。比如在“圖案欣賞與設計”一課中,采取討論和自主設計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對相應圖案有所了解,并在這個過程里探討圖案中基本圖形的形狀和數量,確保學生對各種圖案的組成成分有充分的認識。盡管學生是課堂上的主體,但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教師對學生實施引導,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學生年齡和心智方面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做好引導工作,對于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順利實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五、評價時應做到客觀公正
教師要善于運用豐富的評價語言。具體做到:(1)語言的準確性。教學中準確語言能給學生以提醒和糾正,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2)語言的生動性。幽默是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手段。可以打破課堂內的枯燥局面,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3)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墩n程標準》指出“對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边@就要求教師不光對學生說:“你說得真好”“你說得真棒”之類的評價語,更要從思考的角度去評價學生。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六、結語
采取適當的措施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小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目的。在教學課程不斷優(yōu)化改善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對自身教學理念進行優(yōu)化處理,保證教學理念與教學內容全面銜接,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探析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J]. 王素紅. ?成才之路. 2008(17)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朱玉娟.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5(08)
[3] ?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處理好數學教學的幾種關系[J]. 朱春雷. ?小學教學參考. 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