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春
摘 要:隨著文化的不斷發(fā)展,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關注點越來越大。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化強國,有著獨具特色的文化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在千百年來,語文文化一直都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文化內(nèi)容,豐厚的語文文化在不斷激勵著我們保持發(fā)展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教學中,語文文化的授課需要豐富的閱讀基礎,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只有不斷積累自身閱讀量才能更好的進行表達輸出,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豐富自身閱讀量,閱讀量的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豐富的閱讀量才能提高自身語文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等。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高閱讀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3-0085-01
通過大量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日常生活中積累閱讀經(jīng)驗較多的學生,在語文日常表達中會顯得更讀文章內(nèi)容、更能明白作者的感情等等。不外乎在語文的學習中,閱讀量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只有打好基礎,才能不斷提升。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量的提高,讓學生自覺利用課余時間去豐富自身的閱讀量呢?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好語文閱讀量是基礎,讓學生知道閱讀量的重要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安排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要求。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來講述如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量。
1.教師要跟學生講述閱讀量積累的重要性
在教學中,教師自身要充分意識到語文閱讀量的重要性,并有著自己的深刻體會,要學會引導學生去明白閱讀量的重要性。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并自覺的在課余時間充實自覺的閱讀量,只有充實的閱讀量才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另一面。有許多成功的人亦是如此,他們之所以成功,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一面。閱讀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在過程中我們要具有充分的耐心去積累和享受閱讀過程,所以教師要著重跟學生講述閱讀量的重要性,更好的為學生打下基礎。
例如,教師可利用課外十分鐘跟學生講述閱讀的重要性,在閱讀中我們課余收獲到什么等等方式,跟學生側(cè)面講述閱讀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在教學課堂中,教師在講述《雨說》這篇課外時,由于這篇文章的情感較為豐富,所以在講述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足夠的閱讀量才能更好去表達好文章的語言等等,加上這是一篇詩歌,詩歌自身需要強大的優(yōu)美句子進行修飾講解等。課余提前讓學生進行對作者的預覽,對課外內(nèi)容的基本熟悉,在安排對作者的預覽中,教師相當于給學生安排了課外的閱讀量,只有你真正的閱讀了才知道教師在教學中,可能遺忘的一些知識點,從而更全面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在課堂授課結束,可以安排學生多閱讀與作者相關的其他書籍,以更深入的了解作者情感等深層面問題。
2.教師要輸出閱讀技巧
每一個的學科只要掌握基本技巧,學習起來就會顯得容易,但是,技巧是通過不斷打磨才能總結得出來的,所以在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擁有足夠豐富的閱讀量才能形成自身的閱讀技巧。教師在傳授給學生閱讀技巧同時要注重關心學生對閱讀技巧的掌握程度,而不是簡單的進行基本描述,要充分抓好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不斷促進學生更大的提升,在面對不足的同時,及時迅速對學生的糾正。閱讀技巧對于提高閱讀量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掌握了技巧才能更好的提高閱讀量,別人用1年看完的書,你完全可以用一個月時間去閱讀,而且對于書籍內(nèi)容掌握得當。這就是閱讀技巧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講述文章時,套用閱讀技巧教學生如何去閱讀好一篇文章,進而慢慢輸出如何去閱讀好一本書籍。在講述《傅雷家書》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文章的中心句對文章展開來進行描述,對于傅雷家書文章中,我們可以讀出文章主要描述家父對女人的疼愛,并一步步引導女人發(fā)展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利用這個中心點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分析。在對文章進行分析時,教師抓住了文章的點然后逐步向線面展開,讓學生路線清晰更好的掌握文章的閱讀。在課后學生可以在閱讀時圍繞這個方法去解讀課外,也可以讓學生關注到文章的邏輯結構等等。在課后,教師可以安排一定量的閱讀數(shù)量給學生,比如一個月認真閱讀好一本課外書,并在課堂上抽選學生的進行課后閱讀書籍的感想分享,在閱讀分享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閱讀中不斷提升自己,掌握熟練運用閱讀技巧。
3.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你對事情具有充分的興趣,你才能更好的去完成一件事,而不會中途而費。習慣就是堅持,做好一件事的關鍵點也是堅持,做好一件事不難,堅持做好一件事真的不容易。初中語文的學習就是積累,積累就是閱讀,在初中培養(yǎng)好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會使你受益終身。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側(cè)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可以讓學生對閱讀的內(nèi)容感興趣,不限制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只要學生能基本進行閱讀復述,在閱讀復述過程中,能做到內(nèi)容的了解即可,讓學生充分閱讀自身喜歡的書籍,一樣能豐富自身閱讀量,還能更感興趣的去閱讀,帶著學生的好奇心去閱讀,讓閱讀更有聲音、更有質(zhì)量。
在語文的教學中,積累閱讀量是每一個教師、學生都必須每天堅持去閱讀,在閱讀中進步發(fā)現(xiàn)不足,在不足中不斷改進。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更好的跟進時代的進步,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積累,把自身知識不斷傳授才是教師的魅力。讓閱讀成為習慣,讓靈魂擁有溫度,在每一次的閱讀找到自己,要讓學生深有體會的去閱讀,只有閱讀才是學好科目的基礎。教師要在學生發(fā)展閱讀量的基礎上,完善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達到學生的全面綜合發(fā)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崔巒主編.初中語文教學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董蓓菲主編.初中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