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莉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導思想,要求高中化學教學中除了關注學生基礎知識技能,更側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就高中化學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視角,就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施出發(fā),談一下筆者的心得和感悟。
關鍵詞:高中化學;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3-0063-01
1.什么是高中化學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
高中化學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是我校的省級課題項目,該體系評價標準立足化學學科,學科針對性強,采用多維度評價體系。本文主要是從“同事的他評”的教學實踐角度進行論述指導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
“同事的他評”具體實施:指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各聽課教師按照高中化學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表的各項進行評價,課后及時把相關信息反饋給授課教師,以幫助授課教師找尋自身化學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精準的修改方法。
2.發(fā)展評價
高中化學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包括基礎評價和發(fā)展評價兩個部分。發(fā)展評價包括“自主參與”,“有效互動”,“經驗建構”,“情感體驗”,“探究質疑”和“各項創(chuàng)新”等六個方面。筆者將從“發(fā)展評價”的六個方面結合自身的《鋁的性質》這一教學實例談一下心得體會。
(1)自主參與和情感體驗
設計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當中。鋁的分組實驗應用的書本上的實驗探究,鋁可與哪些常見物質(濃硝酸、濃硫酸、6mol.L-1鹽酸、6mol.L-1氫氧化鈉)反應,增加了與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實際操作中,多組學生未能馬上觀察到紅色固體,反而看到了氣泡(氫氣),實驗效果不顯著,且不好解釋氣泡(硫酸銅水解顯酸性)。在同事張老師和徐老師建議,因為不屬于重點內容,而且出明顯現象的耗時長,不適合課堂展示,果斷刪掉了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及相關內容的教學。同事余老師提出,分組實驗前一定要反復強調實驗的安全問題;分組實驗時要走近學生,觀察并規(guī)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解決一些偶發(fā)事件。果然,有一組學生的滴管老化開裂,無法正常吸起濃酸,我就指導他們用傾倒的方法取少量液體,使得他們能順利進行下面的實驗,增進了師生互動;另有兩男學生將濃硫酸和濃鹽酸混合,產生大量刺激性氣味的氯化氫氣體,幸而及時發(fā)現處理好。
(2)經驗建構和有效互動
《鋁的性質》這節(jié)課,該如何導入?筆者用高鐵“復興號”的一張簡單圖片的引入:2017年6月“中國智造”復興號通車,成就世界最高時速,350km/h。全車除了底盤外全部使用鋁型材質。鋁的密度是剛才的三分之一,因為輕,鋁被稱為“會飛的金屬”,鎂鋁合金被用來制造飛機、火箭的零部件?!庇行д{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了學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這個課堂引入,組長王老師比較認可,另建議語言再精煉些。
筆者接著展示生活中鋁制品的圖片實例(鋁制炊具,鋁制電纜,食品包裝,建筑材料),讓同學們歸納鋁的物理性質。最后兩張圖片:鐵制用品發(fā)生了嚴重的腐蝕,而鋁制用品卻完好無損光亮如新。讓學生聯系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鋁比鐵活潑,應該說鋁更容易被腐蝕,但實際卻不是這樣。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入鋁的知識的學習。筆者展示演示實驗:加熱鋁箔的中段,發(fā)現熔化但不滴下,筆者自然提出問題:這層物質是什么?同組張老師說,這里包括后面的鋁熱反應的實驗步驟和原理解釋、實際應用都可以讓學生自己自行閱讀教材的相關內容獲得,高中學生具備這樣的閱讀力和理解力。師生通過一問一答等交流形式,又實現思維上的有效碰撞和情感上的高度融合;對學生課堂上進行積極引導和激勵評價,有利于學生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學生也能綜合應用所學,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
(3)探究質疑和各項創(chuàng)新
在分組實驗中,還有一組學生觀察到與濃堿反應時,氣泡伴隨大量銀灰色的渾濁,讓他們疑惑不解,筆者解釋那是被氣體沖散的鋁粉,并肯定了學生的質疑精神。在分組實驗結束后,筆者順勢提出問題:與你熟悉的其它金屬相比較,你對鋁的哪些性質最感興趣?學生回答:鋁能與堿溶液作用放出氫氣;鋁放入濃硫酸、濃硝酸中均未發(fā)生明顯變化。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獲得了鼓勵、肯定、成果與進步的積極體驗。
徐老師聽完整節(jié)課說:這是一節(jié)常態(tài)課,沒有引人入勝的噱頭,讓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局,如何不照本宣科,設計一些與內容緊扣的新奇有趣的實驗呢?
筆者最開始設計的是檢驗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氣體(氫氣),將產生的氣體導入裝有肥皂水的培養(yǎng)皿中,然后點燃肥皂泡,聽到爆鳴聲。同事張老師說:這個演示實驗太靠近學生,點燃有一定的危險性,而且后排的學生看不見;而且未驗純就點燃氫氣,這樣的操作不規(guī)范。在與徐老師的啟發(fā)下,筆者把肥皂水更換成泡泡液。在蘸取泡泡液,當出來的泡泡徐徐上飄時,課堂上學生驚呼:是氫氣。有趣味性的吹泡泡勾起學生童年美好記憶的同時,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習動機。為了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性,筆者將制得的氫氣進行的收集點燃驗純的操作。演示實驗的操作正確、熟練,展現性好,體現了一個化學教師的基本的實驗操作的素養(yǎng)。
關于鋁熱反應,筆者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也反復做了好多次實驗后,更在實驗室于老師的建議下,一片鐵片換成錯開疊放在一起的兩片獨立的鐵片,反應后,鐵片被鐵水焊接到一起了,最后拍成錄像。通過實驗錄像播放這種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恰當應用,克服時空限制,實現了信息交流的多邊多向。課堂上,看到火星四射的壯麗景象,學生的熱情被最后點燃了,學生都熱烈鼓掌。
3.結語
事實證明,基于 “發(fā)展性課堂教學評價”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體系,能提高化學教師對知識和資源有效整合和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抓住課堂教學內容的關鍵,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