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液黏稠后形成的半固態(tài)團塊,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無害的,通常能自行溶解,但如果“偷渡”到身體某些部位,就會埋下健康隱患,危及生命。血栓性疾病包括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前者多發(fā)生在心腦血管和四肢,可能導致心梗、腦梗等疾病,后者則發(fā)生在下肢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見,肺栓塞最兇險,有潛在致死性。
血栓“偷襲”有7個信號
①單側(cè)手臂或腿腫了。血栓在靜脈中形成,血液無法回流到心臟,壓力會導致液體擴散到腿部組織,使一條腿看起來比另一條腫脹。②腿或手臂是紅色的,觸摸有熱感。因血栓從肢體到心臟的血流量減少會增加對靜脈的壓力,使體液滲透到其他組織中,引起發(fā)熱、發(fā)紅等炎癥。③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心悸是肺栓塞的常見癥狀,為彌補堵塞而引起的缺氧,心臟要跳得更快,通常超過100次/分。④單側(cè)胳臂或腿疼痛。這是血栓引起的炎癥反應,疼痛開始可能并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重,有抽筋、抽痛等不適。⑤類似驚恐發(fā)作的表現(xiàn)。包括頭暈目眩、瀕死感等。⑥胸口劇痛。有些肺栓塞患者在咳嗽或深呼吸時,胸口有突然襲來的銳痛。⑦咳血。血栓會造成炎癥和液體堆積在肺部、導致咳血。
血栓格外偏愛這些人
①久坐久站。連續(xù)4小時不運動就可能增加靜脈血栓風險。教師、司機、售貨員、久坐者等是高危人群。建議人人都要動起來。②有遺傳傾向的人群。研究證實,遺傳性血栓的患病率約為5%。有家族史的無癥狀女性,應在妊娠或懷孕時做一次篩查。③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會使腦部缺氧、血管內(nèi)壓力增高,加上血管動脈硬化,導致血流不暢。為讓血液流通,血壓就會隨之升高,長此以往,形成腦血栓。建議高血壓患者要堅持服藥,均衡飲食,每晚喝一杯水。④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血液變黏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緩慢,極易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腦血栓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病率50%以上。糖友要持久控血糖,適當控制總熱量攝入,加強體育鍛煉,保持正常體重。此外,吸煙人群、服用雌激素者、有血栓病史的人都是高危人群。
預防血栓可進行“踝泵練習”,俗稱勾腳尖。“踝泵”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平躺或坐位,大腿放松,在無疼痛或只有微微疼痛的限度之內(nèi),緩慢、用力地盡最大角度勾腳尖(向上勾腳,讓腳尖朝向自己),保持10秒左右,再向下踩(讓腳尖向下)。以每次練習5分鐘為宜,每天3至4次。但疲勞和餐后以及病情發(fā)生變化時不宜練習。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