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觀玲
【摘要】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模式,倘若應用得法,可以讓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那么,如何才能構建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呢?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例,從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剖析高效課堂實施的幾個關鍵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導學案
在新課程改革潮流的引領下,教師采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已是大勢所趨。高效課堂是以《導學案》為載體,讓師生爭取以較少的時間、精力投入,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那么,如何讓高效課堂真正高效起來呢?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教學觀念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要構建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自身與學生的觀念。一方面,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直扮演著灌輸者的角色,在課堂上滿堂講,課后再采用題海戰(zhàn)術,師生都疲憊不堪,然而很多學生都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收效甚微。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借助《導學案》“預習導學”中的練習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以便更好地參與課堂討論、探索。另一方面,學生要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高效的學習應該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我要學、我想學”。因此,教師在高效課堂實踐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我的課堂我做主”的觀念,讓學生人人都爭當學習的主人翁。
二、更新教學方式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缺乏師生對話交流,難以實現課堂生成,也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而現代課堂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爭取在課堂上做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它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怎么能讓它落到實處呢?第一,“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的運用需要營造合適的氛圍。首先,是課堂氛圍。教師應該合理地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載體,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載體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其次,是小組合作氛圍,教師應注意引導小組內成員進行有紀律、有風度、有立場的交流。最后,是師生交流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言、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第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的運用離不開一個個結構合理的學習小組。教師如果在前期多花點功夫去琢磨如何分小組,那么在后期課堂教學中小組就有可能發(fā)揮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學習小組之間,應該勢均力敵;學習小組之內,應該有各種類型的學生結對共進,例如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開朗的學生與靦腆的學生、沉思型的學生與沖動型的學生可以考慮放在一起,讓他們優(yōu)勢互補。
三、調整教學目標
教師備課,要依據教學大綱,更重要的是依據學情。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認為: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最有誘惑力,這里的“桃子”其實就是知識。因此教師設定教學目標,不應該千篇一律。在班級里面,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教師設定教學目標時應該秉承抓中間、促兩頭的原則。例如,在《導學案》中《生命 生命》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第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抓住文中關鍵詞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第三,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對于后進生,教師可以寬容一些,不妨把教學目標調整為:第一,大聲、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二,抓住文中關鍵詞語,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力量。此外,要“用心澆水,靜待花開”,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教師要耐得住性子,耐心地進行鼓勵引導,當發(fā)現學生有可喜的進步時,適當地給予他鼓勵,還要時不時調整教學目標,逐漸提高學生“跳一跳”的能力。
四、夯實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備課中的一大難點,直接關系到課堂是否高效。合理的設計,有利于創(chuàng)造合適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有利于發(fā)動全體學生投入到課堂中,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師的備課中,《導學案》的作用就相當重要。它預設了各個版塊,提供了大體的教學思路,有效地統(tǒng)領全文。但也要注意“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導學案》的思路可以給予教師啟迪,卻不能完全照搬,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實際與課堂實際靈活地增刪版塊和環(huán)節(jié)。例如,在《去年的樹》教學設計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導學案》的基礎上增加表演課堂劇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在四處入情入境的對話中,感受小鳥信守諾言的品質和它與大樹的深情厚誼。
此外,教學過程的設計還要注意課堂問題的有效性與緊湊性。問題是思維的先導。教師提出具有一定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引發(fā)全體學生的積極思考。所以,教師備課的重點是設計好有效問題。教師可以依據《導學案》,思考原有的問題是否符合自己班級學生的學情,是否能引起他們的探索興趣、是否能在無形中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與此同時,問題的設計應該是循循漸進,比較緊湊的。這樣能讓教學過程連貫,讓學生始終都情緒飽滿、積極主動地解決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五、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
長期以來,教學評價都是通過書面的作業(yè)和試卷測試來完成,形式比較單一,學生也覺得乏味。教學評價是反饋教學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對以后的教學做出有效的指引。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評價的形式,使之盡可能多樣化,使口頭作業(yè)與書面作業(yè)相結合、自主學習任務與合作探究任務相結合、積累知識與思維拓展相結合,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思考、運用能力。例如,布置《不會叫的狗》一課的作業(yè)時,在回顧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小狗設計第四種結局,并說一說你的設計理由。這樣的評價作業(yè),可以讓學生在無意中回顧課文,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在布置《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課的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想想,胡蘿卜先生的胡子還可以幫助誰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讓學生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而言之,要真正讓小學語文課堂高效起來,教師應在《導學案》的啟發(fā)下,兼顧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性差異,精心預設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運用簡約而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進行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茜.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與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2]趙東倫.試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J].學周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