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50家·時光卷》
賈平凹/主編
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拔牙,我是1978年3月獲得這份工作的。那個時候個人是沒有權利選擇工作的,那個時候叫國家分配。
牙醫(yī)是什么工作?在過去是和修鞋的、修鐘表的、打鐵的、賣肉的、理發(fā)的、賣爆米花的一字兒排開,撐起一把洋傘,將鉗子和先前拔下的牙齒在柜子上擺開,以此招攬顧客。我當牙醫(yī)的時候算是有點醫(yī)生的味道了,大醫(yī)院里叫口腔科,我們衛(wèi)生院小,所以還是叫牙科。我們的顧客主要是來自鄉(xiāng)下的農民,農民都不叫我們“醫(yī)院”,而是叫“牙齒店”。其實他們的叫法很準確,我們的衛(wèi)生院確實像是一家店。我進去時是學徒,拔牙治牙做牙鑲牙是一條龍學習,比我年長的牙醫(yī)我都叫他們師傅,根本沒有正規(guī)醫(yī)院里那些教授老師主任之類的稱呼。
我的師傅姓沈,沈師傅是上海退休的老牙醫(yī),來我們衛(wèi)生院發(fā)揮余熱。沈師傅讓我看他拔了兩次牙后,就坐在椅子里不起來了,他說下面的病人你去處理。當時我膽戰(zhàn)心驚,心想自己還沒怎么明白過來就匆忙上陣了,好在我記住了前面涂碘酒和注射普魯卡因這兩個動作,我笨拙地讓病人張大嘴巴,然后笨拙地完成了那兩個動作。
第一次拔牙的經歷讓我難忘,我記得當時病人張大了嘴巴,我也瞄準了那顆要拔下的牙齒,可是我回頭看到盤子里一排大小和形狀不同的鉗子時,我不知道應該用哪一把。于是我灰溜溜地撤下來,小聲問沈師傅應該用哪把鉗子。沈師傅欠起屁股往病人張大的嘴巴里看,他問我是哪顆牙齒,那時候我叫不上那些牙齒的名字,我就用手指給沈師傅看,沈師傅看完后指了指盤子里的一把鉗子后,又一屁股坐到椅子里去了。當時我有一種強烈的孤軍奮戰(zhàn)的感覺,我拿起鉗子,伸進病人的嘴巴,瞄準后鉗住了那顆牙齒。我很幸運自己遇上的第一顆牙齒是那種不堪一擊的牙齒,我握緊鉗子只是搖晃了兩下,那顆牙齒就下來了。
隨著我手藝的不斷提高,沈師傅出馬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那些日子我和沈師傅配合得天衣無縫,我負責叫進來病人和處理他們的病情,而沈師傅則是坐在椅子里負責寫病歷開處方,只有遇上麻煩時,沈師傅才會親自出馬。
我們兩個人成了很好的朋友,我記得那時候和沈師傅在一起聊天非常愉快,他給我說了很多舊社會拔牙的事。但沒多久他回上海了,以后再也沒有回來。我和沈師傅一別就是20年,我沒有再見到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從18歲開始,到23歲結束。我的第二份工作是寫作,直到現(xiàn)在還在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