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
在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閱兵式上,32輛代表當時世界最先進坦克水平的國產(chǎn)59式中型坦克組成的受閱方陣,曾讓世界震驚,并徹底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chǎn)坦克的歷史。那么,中國研制的第一型坦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在一窮二白中造最先進坦克
1953年,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編制,其中的一項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xiàn)代化的初步基礎。經(jīng)過周密的論證,國家最終決定在包頭建立中國第一個坦克廠。1954年,內(nèi)蒙古一機廠(現(xiàn)中國兵器工業(yè)集團內(nèi)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在包頭破土動工,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從天南海北匯集到這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投身到我國第一座坦克廠的建設洪流中。
為了早出產(chǎn)品,工廠采取“邊基建、邊安裝、邊試制”的方針,于1958年9月開始試制坦克。新中國第一款坦克是以蘇聯(lián)T-54A中型坦克為基礎研制的,而后者是上世紀50年代中期才定型的新型號,凝結著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坦克技術。
如何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實現(xiàn)中國坦克工業(yè)的突破?答案是“汗水”和“智慧”。原一機廠四分廠廠長王日爽回憶說:“我們那時候,晚上困了就睡地下室,鋪上草墊就睡。干兩小時困了,不行了,下去睡,完了再上來,夜里還干。那個時候非常困難,餓了就吃點餅干喝點水?!?/p>
從“中蘇友誼車”到“十四大部件車”
1958年10月中旬,五〇〇總裝車間開始試著組裝第一輛國產(chǎn)坦克。原一機廠總廠副總工程師尤鳳元說:“組裝的第一輛坦克里面既有蘇聯(lián)的部件,也有我們自己的部件,所以叫‘中蘇友誼車’?!刑K友誼車’裝出來以后,我們又裝了一輛‘十大部件車’,它依然用蘇聯(lián)的技術,但使用國產(chǎn)設備,其中十大部件都是我們自己做的?!?/p>
所謂十大部件是指坦克上的炮塔、車體、水箱、主動輪、變速箱、行星轉(zhuǎn)向機、高射機槍架、液壓緩沖器、油水散熱器、扭力軸。時任四〇一車間主任劉作會描述說:“由于缺乏經(jīng)驗和設備,我們只能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檢驗工藝規(guī)程、工藝裝置、量具卡具到底能不能用。一直持續(xù)到年底,我們基本都是早上8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p>
到12月中旬,不僅完成了十大部件的試制任務,而且還試制成功了誘導輪、負重輪、炮塔轉(zhuǎn)向機和加溫鍋另外四個部件,把十大部件試制變成了十四大部件試制。
自制十四大部件的中型坦克于1958年12月18日開始總裝,僅用了7天多時間就已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輛坦克從此誕生,中國人不能制造坦克的歷史宣告結束。
(摘自《環(huán)球時報》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