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
摘要:互動展項作為展覽的輔助手段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設計低成本、易維護、高質量的互動展項,是博物館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問題。在運用聲、光、電技術的多媒體互動展項之外,物理互動裝置以其較強的體驗感、較低的制作和維護成本等優(yōu)點,成為提升陳列展示效果的絕佳選擇。
關鍵詞:物理互動裝置 博物館 展覽
1 物理互動裝置的特色
在博物館中,互動展示以教育為目的,引導觀眾作為主體與展項進行充分溝通,對觀眾的心理、行為產生了潛在的影響。其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將被動的參觀過程轉變?yōu)樵隗w驗參與中發(fā)現和思考的雙向學習,因此是信息輸出最完整、最有效的展示手段之一。
本文所述的物理互動裝置是指無需計算機技術支持的互動體驗。具言之,觀眾與展示項目在互動溝通中,以簡單的機械裝置為媒介,其獲取信息的延伸展示必須通過觀眾的親自操作來完成。
物理互動裝置具有三大特色:(1)充分的參與性。物理互動裝置因其動力來源于觀眾的肢體接觸,其體驗感始于觀眾的主動觸發(fā),而具有充分的參與性。(2)綠色零能耗。物理互動裝置無需電力能源,且操作簡易,故障率低,適應于博物館的臨時展覽、流動展覽。(3)制作成本低、易維護。物理互動裝置的設計流程依次為內容構思、素材搜集、形式設計、視覺設計、加工制作。其原理簡單,巧妙運用了磁力、重力,對技術水平要求不高,易加工、易實現,制作周期短。在制作材料的選擇上可根據實際需求作出調整,如單次展示可采用木材、有機玻璃、PVC發(fā)泡板等,如長期展示可采用金屬等。相對而言,物理互動裝置的研發(fā)成本遠遠低于多媒體互動展項。
2 物理互動裝置的種類
2.1 軌道類物理互動裝置
軌道類物理互動裝置主要分為單軌和雙軌,由滑輪連接圖文板固定在軌道上,并在軌道限定的方向上移動。根據展示空間的需求將軌道設為上下、左右或傾斜,觀眾通過推拉軌道上的圖文板獲取信息。
(1)抽屜式(見圖1)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實物。
注意事項:務必加裝阻尼緩沖軌道,避免噪音的產生,并防止抽屜快速關閉時造成的人身傷害。
利用方式:可利用墻面、臺面,采取多種體量、數量的組合方式。
(2)移動層板式(見圖2)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
注意事項:在適當的位置安裝限位阻尼有利于層板的推拉使用,并呈現較好的視覺效果。
利用方式:可利用立面、平面或斜面。
2.2 轉軸類物理互動裝置
轉軸類物理互動裝置是指展示信息固定在轉軸上,觀眾通過翻轉、旋轉、滾動、拉伸等動作讀取其延伸信息。
(1)翻板式(見圖3)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
適用類型:選擇、提問、對照等。
注意事項:轉軸應當安裝限位阻尼,以保持模塊展示面整齊并準確復位。
利用方式:可結合實物展示,采取雙面方形、雙面圓形、三面錐體、四面立方體等方式。
(2)滾輪式(見圖4)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
適用類型:選擇、提問、對照等。
利用方式:采取縱向、橫向的組合方式。
(3)轉盤式(見圖5)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
適用類型:選擇、提問、對照、演變等。
注意事項:轉盤間隙必須緊密,以免夾手。
利用方式:采取同心圓、偏心圓、多層透疊、逐格動畫等方式。
(4)卷軸式(見圖6)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
注意事項:使用防水、耐用的材料便于維護,同時加裝轉軸彈簧以減緩卷軸的回收速度。
(5)翻頁式(見圖7)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
注意事項:建議使用硬質防水材料,并打磨邊角的切割處。
(6)開窗式(見圖8)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實物。
注意事項:為加強文物保護,務必精心設計拉手、玻璃的細節(jié),致力于維持展示倉內照明、溫濕度的穩(wěn)定。
利用方式:利用合頁、鉸鏈,觀眾通過開啟外層圖文板讀取內部信息,開啟方式可為上下或左右。
2.3 磁性類物理互動裝置
如圖9所示,磁性類物理互動裝置是指將展示內容制作于磁性板上,或內置于磁性材料的造型構件中,觀眾通過判斷將磁性構件分類組合,置入不同的磁性板區(qū)域。
適用內容:文字、圖片、實物。
適用類型:選擇。
注意事項:控制磁力的大小,并提示觀眾不可拿走磁性材料。
3 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實例
下面以中國港口博物館為例,談談物理互動裝置在博物館陳列展示中的應用。2018年,中國港口博物館推出了“海魂歸來——致敬致遠艦”特展,以“致敬”為主題,有層次、分重點地詮釋了致遠艦的前世今生。不僅重現了歷史的原貌,而且注重精神的傳承,期望帶領觀眾在展廳中凝望、回顧、思索,將感動和敬意銘記于心。
致遠號巡洋艦是清朝北洋水師的主力戰(zhàn)艦之一。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雙方在黃海北部水域發(fā)生激烈對抗,致遠艦奮勇應敵,死戰(zhàn)不退,最后中彈沉沒,全艦官兵250余人壯烈犧牲。鄧世昌等人寧死不屈、誓死御敵的英雄壯舉,彰顯出中華民族不畏強敵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百折不撓的民族氣節(jié),給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愛國主義精神財富。其后一代代將領前仆后繼,為我國構筑起堅強的海防線,故今日中國海軍的發(fā)展離不開致遠艦所代表的海軍軍魂。2013年,遼寧丹東發(fā)現“丹東一號”沉船,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丹東水下考古隊展開考古調查。調查中提取文物200多件,證實該沉船即為甲午海戰(zhàn)中沉沒的致遠艦,此項考古成果獲評為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
致遠艦的出水,喚起了中國人塵封的記憶。如圖10所示,我們運用轉軸類開窗式物理互動裝置,將展示墻面設計為內外兩層,外層墻面繪制外部結構示意圖,內層墻面繪制內部機構示意圖。當觀眾打開艙門后,就能觀察艦船的內部情況,比如輪機艙、鍋爐房、彈藥庫、指揮臺、居住區(qū)等。該展項對致遠艦進行了深度解剖,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吸引觀眾動手參與進來,使得知識的學習更有效率。
4 結語
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豐富了博物館的展示手段,用互動體驗的方式來傳播文化知識,已成為當代博物館展項設計的發(fā)展趨勢,這也是博物館人求新、求變的必然結果。良好的互動體驗能激發(fā)參觀者的興趣,是設計者關注的焦點。不同于過去將科學原理直接呈現,物理互動裝置讓觀眾在反復的操作實驗中,親自尋求答案,獲得體驗的樂趣,從而突出了人在整個參觀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以較強的體驗感、較低的制作和維護成本等優(yōu)點,成為提升展覽效果的絕佳選擇。
參考文獻
[1]湯雨微,袁胡駿,宛玉紅,等.多媒體技術和實體展品互動裝置結合的展示技術探究——以“蛟龍”號載人深潛器互動展示技術研究為例[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8(5):250-251,254.
[2]王琪.博物館互動展項設計思路[J].博物館研究,2018(4):3-10.
[3]陳戈.科技館互動體驗展品的設計研究[J].海峽科學,2015(8):64-67.
[4]李如菁.論博物館展示說明圖板之今昔轉變[J].科技博物,2011(2):83-103.
[5]張美珍,方榮爵.觀眾與互動展品:非制式學習環(huán)境中的發(fā)現學習[J].科技博物,2008(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