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雁
摘要:小學時期是每個學生學習生涯中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小學語文學習尤其重要,它教會了學生文學素養(yǎng)以及如何與人交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但是僅僅閱讀文章也是不行的,只有讀寫結合才能使學生更充分地認識、理解文章內容。因此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需要被廣泛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讀寫結合
引言
所謂讀寫結合,就是在閱讀后將感悟到的寫作方法和思想內容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僅僅閱讀文章,大部分學生并不能深刻理解文章思想以及要從中學到些什么,就算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那也只是理論知識,并沒有實踐。而寫作就是實踐,在閱讀中寫作,更好地運用了文章的思想和寫作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因此讀寫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一、讀寫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
讀寫結合,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和老師而言都是極大的考驗:對于老師而言,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以至于教學質量不高;對于學生而言,需要面臨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挑戰(zhàn)。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兩者的問題,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如果熟練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正確教授學生閱讀和寫作,就會使學生少走些彎路,明確學習方向,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基礎之上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閱讀中寫作,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兩者脫離開來,并不能很好地使學生在寫作中充分運用所學到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那也就是所謂只是將理論知識收入囊中,并不能充分運用和發(fā)揮其作用,從而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但是如果不會閱讀,寫作方法無從得知,從而導致寫作的時候無從下手,這更是一大禁忌。
二、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讀寫結合的方式
1.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缺少積累寫作素材的意識,因此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積極地積累寫作素材,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每一位優(yōu)秀的作家都有著豐富的閱讀量,他們同樣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開拓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眾所周知,閱讀才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所以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選擇積累對自己有用的作文素材。例如,在學習《詹天佑》時,老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概括作者的求學經(jīng)歷,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習作者捍衛(wèi)祖國尊嚴的勇氣和信心,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學生要在寫作的過程中,靈活地運用自己積累的寫作素材,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開闊視野。
2.需要表達出閱讀文章之后的整體感受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安靜的環(huán)境讓學生認真閱讀相應的文章。學生需要耐心而仔細地分析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找出并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最后,學生需要用口述或者寫作的方式將自己閱讀后的所感、所想表達出來。這個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的感悟以及發(fā)揮能力,對于學生之后的寫作十分重要。例如: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要理解其中的動詞、表示顏色等的詞語的意思和構詞特點,等等。這是文章的寫作用詞方式,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會、感悟和總結。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后,學生要自主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青蛙的生長過程,這是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其實在語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文章思想的仔細揣摩和對文章內容的大聲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書本是最好的素材,因此老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分組朗讀或者齊聲朗讀,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有效地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通過反復的課本朗讀可以加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外,在語文課堂上,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做朗讀示范,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本,對于課本中出現(xiàn)的名人名言或古詩詞,老師一定要督促學生對其進行有效掌握,要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將文章中優(yōu)秀的寫作方法和中心思想運用到寫作中
在寫作中,學生應將自己閱讀后掌握的文章的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點綴自己的文章。但這并不意味著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結合自己作品的所需,在教學的基礎之上進行發(fā)揮,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耀眼。例如:《我是什么》這篇文章全篇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將“雨”“雪”“露珠”等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人們對它們的稱呼等一一介紹,學生可以將擬人手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使自己的作品生動形象,并且很容易將讀者代入到自己的文章中,更容易理解自己的文章。最后,這篇文章呼吁人們要愛護環(huán)境,節(jié)約用水,這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學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描述大自然的現(xiàn)象,并且表明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如何將文章中優(yōu)秀的寫作方式和中心思想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
4.鼓勵學生積極仿寫
另外,老師引導學生積極仿寫,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閱讀是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有效對話,閱讀時要注重作者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如果學生能夠對作者的情感進行正確的把握,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此以外,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真實情感,增強學生感悟生活的意識。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加強模仿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教學《迷人的張家界》這篇文章,老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手法進行有效的掌握,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接著老師可以借助于張家界如仙境一般的環(huán)境和非常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有效地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張家界景色的贊美之情;最后,教師可以積極地引導學生仿寫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句,在仿寫中要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到的寫作手法,這樣一定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5.去粗取精
這是指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將閱讀后所學到的東西加以運用,并不是一味照搬過來。否則,非但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反而會影響學生的發(fā)揮。這個過程是不斷的練習和積累,從而提高閱讀、寫作能力,將知識更好地消化與吸收。例如:《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文章主要的寫作方法是將植物擬人化,講述了植物長大后如何旅行即傳播種子。但是描述人類長大后如何旅行即人類行為的時候就不能用這篇文章的擬人修辭了。這并不意味著這篇文章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像描述每種植物旅行的方式的時候文章使用的是排比修辭,就可以借鑒到自己的作品之中。這就是去粗取精,即閱讀一篇文章之后獲得的寫作方式和中心思想和學生自己準備寫作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可以借來使用;沒有用的寫作方式就算再華麗也要舍棄,不然加在自己的文章中那就是畫蛇添足了。
6.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寫作中投入真實情感
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積極地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內容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聯(lián)想和想象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去感悟生活。當然在這個教學方法多元化的時代,老師一定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作文大賽,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師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鍛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幫助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并及時地改正,收到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效果。學生只有將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起來,才能夠真正地在寫作過程中投入真實情感,避免文章內容枯燥無味。另外,鼓勵學生寫讀后感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讀后感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掌握情況。老師在要求學生寫讀后感之前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和作者的生平展示一些相關的資料,這樣能夠給學生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例如:寫《黃繼光》讀后感時,老師可以結合黃繼光的生平和英雄事跡,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情感,保證學生在寫讀后感的過程中能夠真實地表達出自己對文章或者對作者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7.擴展學生閱讀視野,發(fā)展學生寫作思維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尚不完善,所以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朗讀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應當組織班級預覽會,班級圖書角,集體訂閱《萌芽》《讀者》等一系列優(yōu)秀文學刊物,學生閱讀刊物刊載的文章,有助于豐富自身素材積累,掌握優(yōu)秀案例與句子,為寫作打下夯實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的重要階段,所以學生應當制訂完善的學習計劃。完成學科作業(yè)后,留出一小時的課外閱讀時間,可以閱讀中外名著或優(yōu)秀刊物,也可以閱讀教師推薦的書。
結語
在教學中,讀寫結合提高了老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讀寫能力。在閱讀中感悟文章的內涵,理解文章的寫作方式,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來,去粗取精,不能一味照搬,而要結合自己作品所需。最重要的是在教學基礎上能夠根據(jù)文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是互相成就的,這種模式的應用也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l]蘭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2):17(
[2]張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都市家教,2017(5):100 - 101.
責任編輯:丁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