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霞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這里的“性格”說的就是人格。人格是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能代表個體特點的氣質(zhì)、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受遺傳、生存環(huán)境、家庭教育等后天因素影響很大,它一旦形成又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能對人一生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高智商,還應(yīng)該具有高情商,應(yīng)該是身心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人格是否健全是關(guān)系到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
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人格培養(yǎng)和形成的關(guān)鍵期,6歲左右人格基本定型,以后就很難再改變。而幼兒期,主要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度過的,父母如何對待幼兒,很大程度會影響到幼兒對待自己以及對待他人的方式,父母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可能影響幼兒一生的發(fā)展。在家庭教育中,負性標簽作為父母語言暴力的一種,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影響,特別是對幼兒人格塑造的影響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然而卻還沒有引起父母的清楚認識和高度重視。
美國心理學(xué)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北疚膶臉撕炐?yīng)及負性標簽的概念入手,通過負性標簽對幼兒身心傷害的作用機理,闡明父母使用負性標簽對幼兒人格塑造的重要影響,就父母如何控制情緒、避免使用負性標簽提出幾點建議,以期通過父母教育方式的改變,塑造幼兒健全人格。
一、什么是負性標簽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心理學(xué)家在招募的一批行為不良、紀律散漫、不聽指揮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實驗:讓他們每人每月向家人寫一封說自己在前線如何遵守紀律、聽從指揮、奮勇殺敵、立功受獎等內(nèi)容的信。結(jié)果,半年后這些士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真的像信上所說的那樣去努力了。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xué)上被稱為標簽效應(yīng)?!皹撕灐本哂卸ㄐ詫?dǎo)向作用,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人,積極正面的標簽會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而消極負性的標簽則不利于健全人格塑造。
通俗地說,負性標簽就是成人給兒童隨意“扣帽子”。比如,幼兒喜歡隨手丟玩具,家長往往不是耐心地培養(yǎng)他收拾玩具的良好習(xí)慣,而是批評他“你這個大懶蟲”;再如,有的孩子天生好動,家長就訓(xùn)斥他“多動癥”,而不是用恰當?shù)慕逃椒ㄅ囵B(yǎng)孩子的注意力;有時家長帶著孩子看到親朋好友,就趕緊說“快向叔叔阿姨問好”,可是孩子往往因為怕生而不去打招呼,這時父母就會解釋道“我家孩子就是膽小內(nèi)向”等等。父母不經(jīng)意說出的這些話語看似比較溫和,卻像一把刀傷害著幼兒的心靈,這就是我們說的貼標簽行為。
殊不知,貼標簽容易,撕標簽難,當家長給幼兒貼上這些標簽后,幼兒就會被標簽牢牢粘住,久而久之,幼兒可能如父母所說的越來越懶,越來越好動,越來越膽小內(nèi)向……負性標簽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威力,它是怎樣對幼兒產(chǎn)生傷害的呢?
二、負性標簽如何影響幼兒的人格塑造
兒童心理學(xué)告訴我們,幼兒的自我意識比較薄弱,對自己的認知是獲得性的,也就是說,別人怎么看他,他就怎么認可自己。幼兒很容易以為自己就是別人口中所說的那樣,并會不自覺地朝著別人所給予的評價方向發(fā)展。負面標簽就是這樣,不僅影響到了幼兒的感受,也影響到了幼兒的行為,幼兒可能真的就會禁錮到這個負面角色里,向這些負面標簽的方向去成長。
以一個幼兒是怎樣形成自卑人格為例,來看看父母對幼兒的負性標簽是怎樣影響幼兒的人格形成的:當幼兒剛開始沒有做好一件事的時候,或許是幼兒還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父母應(yīng)該允許幼兒做得不完美,允許孩子犯錯誤,而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幼兒??墒浅3S捎诩议L的急躁,不能換位思考,或者是為了采用負面激勵,讓幼兒向好的方面努力,就會很情緒化地脫口而出:“你怎么那么笨呢?”“笨得像頭豬!”一開始,幼兒可能還不接受,后來又犯了錯,父母還是這樣說。當總是被家長說成笨孩子時,他慢慢地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懷疑,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并不斷放大自己的糟糕表現(xiàn),不斷自我論證,漸漸地自己也相信自己笨得像豬,這就是心理學(xué)中所說的“習(xí)得性無助”。幼兒一旦被這種心態(tài)纏住,就不再是用盡全力去爭取成功,而是自我設(shè)限,固步自封,認為自己就是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行,最后逐漸形成自卑的人格特質(zhì)。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負性標簽對身心的傷害遠不止此,小到形成心理問題,大到殺人犯罪。曾經(jīng)有一位女大學(xué)生咨詢者,說起自己小時候特別愛唱歌,可是有一次母親卻說:“五音不全,還要唱歌?”從那時起,她再沒有唱過一次歌。來自沈陽心理研究所對青少年犯的采訪中曾報道,一名青少年,因小時候父母離異,母親常把怨氣撒在他身上,罵他“怎么不去死”。后來他在給人洗頭時將顧客燙傷,被理發(fā)店老板罵“怎么不去死”,這點燃了他埋藏心底的恨意,最后他用匕首將店主殺害。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可是因父母一句無心的話而造成的悲劇卻屢屢發(fā)生,讓人觸目驚心。所以,父母在每一次試圖用負性標簽來教育幼兒時,請先想想它會對幼兒造成的各種傷害,千萬不要輕意將那些傷人的話和負面評價說出口。
三、防止負性標簽,塑造幼兒健全人格
治標先治本,要想幼兒改變,父母首先要改變。負性標簽對幼兒的傷害如此大,那么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該如何防止使用負性標簽,塑造幼兒的健全人格呢?
1.保持界限感
父母隨意打罵幼兒,其實是沒有界限感的表現(xiàn)。父母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所以我想怎樣就怎樣。比如,有一次我在門診就醫(yī),恰好遇到一位父親帶兒子來看病,大夫說需要打一針,兒子哭喊著執(zhí)意不打,父親失去耐心后氣急敗壞地說:“看你那點出息,不像個男子漢,真是丟人?!碑敽⒆舆€是堅持不打針時,父親一記耳光打得孩子嘴角流出了血。這位父親之所以這樣對待兒子,就是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他不爭氣、懦弱,就是丟自己的人,所以惱羞成怒,這就是父母沒有界限感的表現(xiàn)。
要保持界限感,就要尊重幼兒,能換位思考平等地對待幼兒,把幼兒看作一個獨立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在面對幼兒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時,父母應(yīng)冷靜思考,就事論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因勢利導(dǎo)地給予幼兒真正的幫助,而不是給幼兒扣一個沉重的帽子。
2.巧用“標簽效應(yīng)”
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父母應(yīng)該多去尋找和肯定幼兒的優(yōu)點,而不是指責(zé)和強化幼兒的負面行為。標簽效應(yīng)告訴我們,正面標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引導(dǎo)作用。因此,父母可以給幼兒貼上勇敢、堅強、認真、細心等正面標簽。例如,當幼兒幫成人做家務(wù)時,你可以表揚他:“你真是個勤快的孩子,能幫助媽媽做事情啦!”這樣不僅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也使幼兒有了成就感,樹立起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幼兒“好”的行為,促使幼兒向好的方面發(fā)展,有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所以做父母的,要擅用“標簽效應(yīng)”,不斷尋找機會讓幼兒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3.用行動影響幼兒
俗語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證了父母的言行對幼兒的影響。所以,想讓幼兒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就要先成為那樣的人,給幼兒樹立學(xué)習(xí)的榜樣。如果父母在教育幼兒時隨意就貼負性標簽“你看你做事情那個毛手毛腳的樣子”,可是自己一遇到事兒,就沉不住氣,就急躁焦慮壓力大,那么幼兒學(xué)到的仍然是遇事不能沉著冷靜,仍然是毛手毛腳,父母這樣的示范就對幼兒沒有意義。所以,父母不要輕意說出不該說的話,要想讓幼兒成為你希望的樣子,就應(yīng)該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幼兒。
美國著名兒童學(xué)家阿黛爾·法伯曾經(jīng)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幼兒一生的影響力?!彼懈改付紣圩约旱挠變?,這個毋庸置疑,但是總會在不經(jīng)意間,給幼兒施加了不良的心理暗示,負性標簽就是這樣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希望父母牢記,凡事客觀對待,不要讓負性標簽成為限制幼兒成長的枷鎖。防止負性標簽,從幼兒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